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新創如何控管地緣政治風險?美商中經合資深合夥人:「猜自己怎麼失敗」是個好辦法

創業小聚

更新於 05月13日02:25 • 發布於 05月13日03:00 • 邱楷涵

新興科技對於投資者而言可能是搶先進入市場的大好機會,卻也伴隨相對高的風險。

新興科技是美商中經合選擇投資的主要領域之一,美商中經合資深合夥人彭適辰表示,「新創在統計上的失敗率超過9成,但在我們選擇投資的新創之中,只有2成的失敗率。」

究竟在創投界具有重量級地位的美商中經合降低風險的關鍵是什麼?而主要投資美中台三地的他們對於如何應對當前的地緣政治又有什麼建議?

「商業化時間」為投資關鍵,團隊背景助降低風險

美商中經合,自1993年創立至今,已擁有10隻投資基金,在美國、中國、台灣投資超過400家新創企業,投資領域集中在新興科技、健康醫療及永續產業。

對於新興科技,彭適辰表示美商中經合會以新興科技能在多久時間之內商業化作為投資的依據。「新科技發展的時間都是未知數,可能是3到5年,也有可能是30年。」彭適辰說,而美商中經合會選擇能夠在近3年之內能夠將科技商業化的團隊投資。

美商中經合_投資組合
美商中經合投資的領域及企業

但新興科技在市場上並沒有實際案例或相關資料能夠參考,要如何判斷科技能夠商業化的時間?

彭適辰坦言,新興科技的評估並不容易,而創投團隊的相關背景就是能夠降低風險的關鍵之一。彭適辰為電機系出身,團隊內也有許多豐富科技背景的全球顧問群,讓他們能夠快速了解新興科技的脈絡與邏輯,降低投資風險。「在別人因為風險而觀望時我們卻選擇投入,所以我們獲得潛在回報的機會就比較大。」彭適辰說。

至於創投應該給予投資的團隊什麼樣的協助?彭適辰強調,創投應該擔任的是「教練」的角色,而不是「打擊者」,不應該由創投教導企業該怎麼做,而是在管理、財務等方面從旁幫助企業。

美商中經合團隊
美商中經合團隊

新創必須順著潮流走,「事先準備」成因應之道

美商中經合主要在美中台三地進行投資,那他們是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戰可能對創投與新創帶來的風險?

彭適辰表示,中美貿易戰對於創投而言已經是「已知的風險」,不像疫情屬於突然爆發的「黑天鵝」,所以面對已知風險,只要能夠在是先做好因應的對策便能夠避免崩潰,而對於新創而言,「順著潮流走」則是很重要的。

新創不只要了解自己的產品,還要知道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的發展,並作出相對的因應。創業家必須知道在美、中這兩個供應鏈中能夠提供什麼樣的產品,了解兩大供應鏈中相互的矛盾、競爭與禁忌,進而選擇瞄準開發的供應鏈。

彭適辰也強調「事先準備」的重要性。「曾經有一家新創自己跟我分享他們公司『可能發生的三種死法』,我覺得這其實是件好事,」彭適辰舉例,「只要想過將來公司可能會面臨的重大風險,自然會去避免。」最後,那間公司成功上市,並為美商中經合取得20倍以上的回報。創業家可以透過反向思考,預設企業可能會發生的危機,就能提早制定因應對策,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

彭適辰認為,創投的成功透過投資回報判定,但對於企業而言,卻並非如此。「企業必須思考如何『永續經營』,每當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就會有下一階段的挑戰,」彭適辰說,「創業是一條無止盡的道路。」

延伸閱讀

建立國際化平台的創投!美商中經合集團副總:新創不要一窩蜂搶食台灣這塊小小的島
外資退潮、中資湧入,香港創業家第一手分享環境變動下的實戰心得
手握400+名天使投資人,Seraph創辦人顏家宏提4點「被投資關鍵」
讓一般民眾參與新創投資真的好嗎?馬來西亞的股權群募風波帶來什麼啟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