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超徵被批違法?前財長蘇建榮提數據對決輿論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23年01月09日10:38 • 發布於 2023年01月09日10:16 • 廖君雅

政府原本稅收超徵,一夕間「髮夾彎」成全民普發6000元現金。這樣真的好嗎?多位專家學者本週一(9日)研討會上說明白。前財長蘇建榮面對外界批判超徵違法的聲浪,當場則憤慨地提出眾多數據分析,指這些說法對稅務人員並不公平。

還稅於民是好解方嗎?多位專家學者本9日研討會上說明白。圖片來源/金融研訓院
還稅於民是好解方嗎?多位專家學者本9日研討會上說明白。圖片來源/金融研訓院

還稅於民是好解方嗎?多位專家學者本9日研討會上說明白。圖片來源/金融研訓院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國賦稅實徵餘絀已逾 3500億元,全年總稅收預估可能超過預算4500億元。這筆錢該怎麼用?最後以全民普發6000元現金結案,但因宣布時程倉促,且原本政府「用在刀口上」的說法大逆轉,演變為「普發現金」,髮夾彎轉折更引起兩極評論。

尤其是學界,均認為發現金固然簡單,但未必是個好政策。若深入剖析或思考未來因應措施,還有沒有更好解方,可以真正讓全民受惠?

前財政部長蘇建榮因借調期滿歸建台北大學,於2022年12月25日辭任財政部長。1月9日,他以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的學者身分出席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最好解方嗎?」研討會,不但現身說法,直球對決輿論,更憤慨地感歎:「豈有此理!」。

2021年超意外

蘇建榮以實際數據指出,2021年企業獲利大幅增加,稅收機制並未調整,才會有「超徵」情況。圖片來源/蘇建榮
蘇建榮以實際數據指出,2021年企業獲利大幅增加,稅收機制並未調整,才會有「超徵」情況。圖片來源/蘇建榮

蘇建榮以實際數據指出,2021年企業獲利大幅增加,稅收機制並未調整,才會有「超徵」情況。圖片來源/蘇建榮

蘇建榮先是替大家上了一課,提及2021年是最令人意外的一年。

例如經濟表現,主計總處原先預測2021年度經濟成長率約5.4%,實際成長率卻高達6.53%;其次是2021年度上市櫃公司獲利,實際成長率高達約72%,都創歷史新高。

他強調,財稅單位是根據經濟成長率去做預估,就連全世界的權威經研機構都未必能夠預測準確,甚至點名在場的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中經院也是會根據實際狀況上修或下修啊!」

「稅收是落後指標!」蘇建榮進一步提到,2021年度證交稅逾新台幣2700億元,大幅超過預算數,有些批評者說這是「違法徵收」,有些人說「時間不對」。

前財長蘇建榮強調絕非違法課徵

但蘇建榮說,批評者不知道這個稅收是落後指標,今年的稅收是反映前一年的狀況。「目前的評論都把事實掩蓋掉了,對稅務從業人員是非常不公平。」

「你說這是行政失能嗎?這是違法超徵嗎?這是整體經濟擴張所帶來的自然現象,全民共同努力使經濟成長帶動稅源增加的結果,絕非違法課徵,股利所得、個人薪資所得都有增加!」

蘇建榮表示,稅收成長來是全民共同努力使經濟成長帶動稅源增加的結果,絕非違法課徵。圖片來源/蘇建榮
蘇建榮表示,稅收成長來是全民共同努力使經濟成長帶動稅源增加的結果,絕非違法課徵。圖片來源/蘇建榮

蘇建榮表示,稅收成長來是全民共同努力使經濟成長帶動稅源增加的結果,絕非違法課徵。圖片來源/蘇建榮

蘇建榮強調,超徵讓外界誤以為國庫充盈,但事實上防疫期間多次發行公債、以特殊預算方式籌措紓困經費。他任內,將中央政府債務比率舉債上限控制在31%,距債務上限40.6%仍有9.6%(約2兆元)空間。

他認為,普發現金過程中,有些部門或弱勢的中低所得者並未因此獲益,政府須針對這些對象以多餘的稅收所產生的歲計賸餘為財源,編列預算給予補助,讓經濟成長果實得以真正下滲至這些部門或族群。至於已享有經濟成長果實者則可免錦上添花,以落實國際組織提及「包容性成長」的精神。

發現金只是安慰劑?應思考長遠對策

這場研討會中,與會的尚有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副院長連賢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理事長吳明敏、立法委員鍾佳濱、金研院院長黃崇哲、中經院院長葉俊顯、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樊家忠及台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蔡宜展等。

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副院長連賢明分享過去各國超徵稅收作法,包括香港、澳門、美國、南韓、新加坡都曾透過補貼支出、刺激消費活絡經濟等方式以還利於民。

連賢明提醒,發放現金替代風險較高,因為民眾可能把現金存起來,導致儲蓄率走揚,從過去美國、日本的案例就可見,尤其台灣又是儲蓄率偏高的國家。無論是減稅退稅、發放現金,或給與生活補貼等,發放時機、配套都非常重要,否則拉抬經濟效果有限。

「發現金做為安慰劑並非良策,也無學理依據,此例一開,充滿後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則認為,現在輿論拋出不少議題,包括這筆超徵稅收應該彌補油電虧損、健保虧損、學貸免息等,固然是還稅於民的另一種形式,但短期可平抑物價或紓困,長期就要非常小心,應該盡量避免影響補貼措施去影響價格機能的正常運作,而導致資源錯置。

邱俊榮分析,普發現金缺乏的是政策目的性說明。他推想可能的政策目的是作為「安慰劑」,因為紓困集中在特定族群,會有「大家多少都拿到一點,政府紓困個半天,我一毛錢現金都沒拿到」的剝奪感。

改拿來獎勵晶片法案業者是否更好?

他建議,稅收預估值的產生機制或攻勢,很可能逐漸被要求透明化,若能將預估稅收區分為高中低不同水準,或較可避免所謂超徵衍生的民粹爭議。未來是否把稅收用在獎勵台版晶片法案的資優生?鼓勵勇於接受未來改變的人或產業創新,可以多點刺激?對長期經濟跟資源運用的效率可更有效,此外,除了無可避免的紓困與振興政策外,政府對於人民期待的所得與生活品質提升應提供方向感與具體路徑。

鍾佳濱也認為,發現金如果在學者眼中是糟糕的決定,那他認為,過去發消費券勞民傷財,也有超過100萬人沒來領,未來政府思索相對應的方案,應該做的是降低「近貧族」負擔,針對需要紓困或弱勢商戶和群體,研擬「免繳稅」或「代償費」機制,否則大家都很希望能拿現金愈多愈好,但忽略了其實背後牽涉到的是更多的成本。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