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以下這篇文章,是所謂的「政治文」,也必然有一定的個人立場。我知道《換日線》歡迎多方不同觀點,但也想先提醒讀者朋友,如果不喜歡、沒辦法看到任何對特定政治人物的批評,建議您直接離開。
但如果你想看看聽聽一位身在香港工作的台灣人,對於最近高雄市長韓國瑜出訪中港澳,各種爭議發言引發種種效應的真實觀察與想法,歡迎繼續往下看,我們一起理性討論:
繼高雄在上次選舉中,被如今的韓市長定調為一個「又老又窮」的城市之後,現在台灣恐怕也在不少外籍人士心中,有了一個「新形象」──「只要能發財、回歸祖國也無所謂」。當然感謝韓市長四處為台灣農產品外銷奔走,但台灣人的這個新形象,卻也已經擴散到香港、甚至更多地方了。
怎麼說呢?我先從周邊生活的具體事件談起:這幾天,香港有許多媒體,都大篇幅地報導了韓國瑜市長陸續拜訪港、澳特首,和中聯辦、國台辦等機構的新聞與其發言。(比如說下面的香港《蘋果日報》和《成報》)
圖/陳敏莉 提供
而身為在香港工作的台灣人,這幾天遇到香港和外籍同事詢問最多的問題,就是:「台灣窮到要賣自己的主權了嗎?」(不然幹嘛密會統戰單位?)、「你們其實很想要一國兩制吧?」(否則為何說要選澳門特首?)、「你一直說你們和中國不同,但為何中共官方說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你們的市長完全不否認呢?」
韓市長此行中不斷說,這趟出訪「只談經濟、不談政治」,是來「交朋友、做生意(賣東西)」的──市長恐怕不知道的是,我們這些海外遊子長年在外打拼,也是來「交朋友、做生意」的,但同時間我們也努力彰顯台灣與中國截然不同的自由和民主價值;並且盡一己之力,與北京政府透過各種手段、不斷在世界各國強調「台灣是中國一省」的行為對抗。
但身為一個在台灣有超高知名度和相當代表性(直轄市長)的政治人物,市長所謂「交朋友」的舉動,讓我們這麼多人、這麼多年努力下所劃出的那條線,瞬間斷裂──相對於香港人是「沒得選擇」,老早就得接受自己「回歸」後要面對一國兩制的命運;高調的韓市長,卻彷彿正在為我們釋放出「台灣人只要有錢賺,一國兩制沒問題」的訊息。
「只要能『發大財』、台灣的主體性和主權不重要」?真的是這樣嗎?或許真的有少部分人這樣想。但至少,它絕對不是我的想法。我也相信,絕大多數高雄人或台灣人,不論身在何地,也都不會這樣想。
圖/韓國瑜 臉書專頁
「朋友,真的不是這樣交的」
這幾年,香港移民到台灣的人數,節節高升。台港民間關係友好度也大升。
這是因為許多香港人都認為,台灣是「華人世界最後的自由保壘」──自由、人權、民主和多元的人文價值,是台灣最吸引今日香港人的地方。
但這樣的想法,卻被今日的韓市長重重打了一巴掌。我的許多香港朋友都問我:「所以台灣人之前說『我們不要變成下一個香港』(指的是受北京控制日深、逐漸失去各項自由和權利),現在又變了嗎?」、「韓市長民調這麼高、台灣媒體這麼捧他,是不是台灣人其實跟他想法一樣的比較多?」⋯⋯等等。
請問韓市長,這樣的行為是「交朋友」還是「害朋友」?或者說,您想交的是什麼樣的新朋友?又知不知道,您這樣會傷害到那些台灣一直以來的老朋友?
這個問題,恐怕只有韓市長自己心裡清楚。但我清楚看到的是,韓市長在中港澳的一連串言行,無疑傷害了許多嚮往自由民主的香港人的心,甚至已有香港朋友在網路上大喊要「拒去高雄」。而看看香港媒體如《成報》和《立場新聞》的報導與相關評論,相對代表「自由派」聲音的香港人,對韓市長的無知與企圖,無不氣憤。
那麼,您想交的「新朋友」,又是怎麼看你的呢?在香港各大論壇逛一圈,就能看到香港有許多支持建制派(親中派)的言論領袖或網友嘲笑你:「窮到這麼需要錢啊?」;更有中國網友譏諷:「這一看就是來要錢 / 騙錢的。 」
這也讓人想起 5 年前的「三一八學運」,我正好人在香港讀研究所。對岸的同學平時挺開放的、很能溝通,但一說到三一八,馬上變了樣:「總『讓利』給你們,還不要?不要最好。」、「幹啥總對台灣人這麼好?」
如果韓市長真的想要「交朋友」,就請站得直挺挺地,結交真的能彼此尊重的朋友。而不要讓你的「朋友」覺得你只是想佔他便宜、因而根本看不起你。
只談經濟不談政治?所作所為卻全都是「高度敏感」的政治
而韓市長的這趟「交朋友」之旅,說要「只拚經濟不談政治」,但他先去了港、澳的中聯辦,見了統戰官員,甚至未經法律規定的事先報備,直接拜訪了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如果是真不懂這代表的「政治」意義、或者現在還要硬凹這非關政治,然後還有無數人相信?那就難怪有調查會說台灣人在世界無知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了。
首先,中聯辦是什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表機構,與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員會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所有香港人都知道,它是中共當局直轄的組織,並且徹底介入香港政局,影響港人自治權力量甚巨。
被北京視為「敏感」的人物,不論是香港的議員、民間組織的領袖、「雨傘運動」的學生黃之鋒,甚至台灣的諸多政治人物,都是由中聯辦蒐集情報,甚至動員「處置」。如果要套一句市長粉絲喜歡講的說法,中聯辦就是替北京政府「暗處教訓香港人的東廠」啊!
今天不管韓市長進去談什麼,要有多無知,才能說成、或者說相信這樣「只是交個朋友」、「沒有什麼關係」、「要更開放一點」、「跟政治沒有關係」?
有人會說,綠營的政治人物還不是很愛「訪中」、也在台灣見過國台辦主任,我這樣批評是「兩套標準」。
那我們就同時拿「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其他政治人物來對照檢驗:如果今天韓市長曾經如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公開批評過習近平的「告台灣同胞書」;或者不用學民進黨,只要跟國民黨的同僚一樣,曾經公開主張過「九二共識存在,反對『一國兩制』,中華民國確實存在」等話,我想都不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與後續效應。
當中共從今年元旦起,由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調大動作宣稱「台灣是中國的」;當美國從國會實際通過的法案,到副總統彭斯本人以「台灣為所有中國人揭示了更好的一條路」,對台灣的民主自由和主權地位釋出遠比過去更大的支持與善意,甚至重砲警告中共併吞台灣的野心⋯⋯。
在這種影響台灣未來走向至鉅的關鍵時刻,我們的政治人物卻用「只是交個朋友」、「要更開放一點」等如此輕描淡寫、試圖欲蓋彌彰的字眼,包裝實際上就是在配合統戰的行為,還能叫大家「忽略其政治意義」?
而這種說法,居然還會有人真的相信與護航?除了無知、或者是更嚴重的字眼,我真不知道能說什麼了。
圖/韓國瑜 臉書專頁
「一國兩制的成功」?是哪種成功?
其他諸如「不丹在阿爾卑斯山下」、「不丹人都傻傻的」、或是先前的「瑪莉亞當老師怪怪的」等各種荒唐可笑的發言,這裏就不用多說了──但這些發言,透過現在高度發達的網路媒體,早已成為最近我香港同事們茶餘飯後的笑談。身為在異鄉直接面對各國朋友的台灣人,我只能想勸勸韓市長多看點書,不要讓其他台灣人跟著被誤以為這麼沒有國際觀就好。
這次訪中行,真正更「幽默」的是,韓市長此行還被對岸的中央黨媒拿來大做文章,要台灣正視一國兩制的成功?而至今 3 天過去,不論媒體怎麼問,也不見韓市長對此事有任何反駁或說法,形同默認。
請問,一國兩制到底是哪裡「成功」?大量的中國人湧入,完全洗掉香港人的在地文化和特色,叫做「成功」嗎?還是中港矛盾加劇了,所以很「成功」呢?
數字會說話,香港人的「幸福感」,每年都在下降:根據聯合國相關組織發表的「2018全球快樂報告」,香港在全球排第 76 名;台灣則比 2017 年還要進步,前進到全球第 26 名。
香港人埋怨中國人過來佔資源、搶公屋、讓他們公立醫院要排個半年才能做檢查,有什麼疫苗也被「自由行」旅客優先打光。香港人埋怨自己在自己家鄉,卻當了次等公民。聯合國的幸福報告中,同時也關注到這些來自大陸的新移民來到香港後,生活指數有改善,卻也「更加不快樂」。試問這樣到底是哪裡「成功」了?有錢人變得更有錢,原本的中產階級卻動輒淪為住在「劏房」、「水管屋」的「低端人口」,這樣叫做成功嗎?
遑論先前的雨傘運動,以及為了驅趕水貨客,香港人自發的「光復」運動(因為水貨客過多,嚴重影響居民生活,有民眾氣憤和水貨客發生衝突,企圖趕走他們)等等。
說得直接一點,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香港,所有相對「光鮮亮麗」的這一面,全都是港英時期就建立的基礎:便利的交通、溝通無礙的多語環境、開放的投資環境、有效率的政府機構、相對有規範不人治的競爭環境,在在都讓中國人趨之若鶩,想辦法要移民到香港來──而這些,如今反而因為主權移交而逐漸消失中。
又,如果香港的優勢,都是「回歸祖國」後由中國建立的,為何自 97 年至今,還有無數的中國人每年以數千萬計地湧入香港?
如果「一國兩制」這麼成功,為什麼根據香港中文大學 2019 年 1 月的調查結果, 34% 的人想移民? 其中更有 16% 的人表示自己已經在著手進行。而 18 - 30 歲的族群中,更有高達過半數(51%)的人希望離開?
香港 700 萬人口中,更是有高達 350 萬人情願拿著英國發給的「特殊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無居住在英國之權利,但「廣義上」算是英國國籍),即使早已無效的護照也不願丟棄、甚至每年都有新申請者。而只要有辦法,拿著海外其它國家有效護照的人,也是多不勝數──答案很簡單,因為大家都不想當中國人。
就連中國民眾,也不斷想盡辦法來到香港,好比先前香港吵得很兇的「雙非孕婦」(中國產婦為了讓小孩有居港權,特地在臨盆前衝邊境,直送急診室,生下來的小孩就能成為香港人,未來父母可以申請到港團聚),無非也是為了想翻過那堵「牆」,有昭一日離開中國。
這樣算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嗎?連這一點都不知道,更無視香港境內的爭議與矛盾,和中共口徑一致。也難怪韓市長出訪,明明「賣台與否」看似不關香港事,卻成了如今許多香港人和香港媒體疾言厲色抨擊的對象。
推銷產品沒問題,但也拜託不要「罔顧事實」
最後,感謝韓市長想要把台灣水果多多銷來香港。但韓市長說:「希望能達到(佔香港農漁產品進口比重) 10% ,因為現在的 3% 實在太少。」
身為香港工作的台灣人,單單針對這點,是非常感謝韓市長的企圖心的。但也不得不提醒韓市長,記得先找找資料。台灣農漁產品在香港進口比例,絕對不只有如韓市長受訪所言,只有少少的 3.6% 。要知道您對談的這位林鄭月娥特首,連香港的地鐵該如何刷卡進入也不知道,已經被香港許多朋友恥笑許久。如果市長想「交朋友」,還請韓市長要再三思考朋友提供的數字正不正確。
要不自己做點功課先,這些進口資料,都可以在網站上找得到。
單以葡萄來說,在 2017 年,我們不僅輸入香港的產量遠遠超過日本,達到了 892 公噸,還佔了香港全年進口額 7% ;但因為香港主要從南非、美國、印度等種植面積更大的國家進口,台灣進口比例能達 7%,已經實屬不錯。且和 2016 的 133 公噸相比,出口量明顯有了飛躍性的長足進步。
如果拿 2016 年的數字和 2017 年數字比較,交叉比對台灣農委會給出的報告(http://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book/Book.aspx),更會發現台灣農業的確需要、也正在朝向世界舞台發展,產值也在每年穩定增加中。煩請韓市長也不吝惜給長期努力讓台灣農產外銷的單位們一些掌聲,而不要總是獨自攬下功勞。
更請韓市長等台灣農產品達到「佔香港進口總量 10% 」目標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看看總量到底有沒有成長。否則都只是數字遊戲罷了。
最後的最後:
真正的朋友,不會只准你說他想聽的話;
真正的朋友,不會說「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真正的朋友,不會表面上歡迎你對你客氣,實際上把你當成傻瓜利用。
「朋友,真的不是這樣交的」。如果韓市長真心「疼惜台灣」的話,就請不要再滿口「又老又窮」地貶低台灣;請不要為了幾張訂單,犧牲了更重要的事情;也請不要總是表現得如此無知,讓別人也跟著看扁了台灣人民。
身為具指標性的政治人物,一言一行都會被大家(包括各國人士)放大檢視,請多想想如何以身作則,幫助台灣人「站著,也能把錢給掙了」。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張翔一
【延伸閱讀】
●牛隻換少女、免費乘車換性關係──那些東非大陸上的「婚姻交易」
●【北京城裡的台灣故事】「在台灣可能很平凡的特質,卻成為我的優勢」──華燦工場總經理李偉國,搭起兩岸新創的橋樑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504
HOT
香港特首黑箱選舉
2019年03月27日08:29
梅乾菜草莓土司
HOT
寫得很客觀,忠於事實,並有資料佐證,佩服不已。
2019年03月27日13:46
石達人
HOT
台灣加油,,小心中國共匪,更要小心台灣匪諜。
2019年03月27日14:59
筠
台灣最後和香港一樣時,才會看清
2019年03月27日16:32
黃阿輝
台灣人啊!
活在自由民主的社會已經麻木了嗎?
非要等到台灣被大陸併吞才甘願嗎?
活在自由的社會不知道什麼叫沒自由嗎?
2019年03月27日16:0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