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正視「能耗雙控」對中國經濟與全球供應鏈的衝擊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21年09月29日12:49 • 發布於 2021年09月29日10:15

中國近日控管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兩種指標的「能耗雙控」政策,造成中國多個高耗能省份電力短缺。政策主要限制高耗能產業的「能消總量」與「能耗強度」,即分別管制一定時間消耗的能源總量與單位 GDP 的能源消耗量。措施讓許多剛適應美中貿易衝突、科技管制與武漢肺炎疫情的中國廠商又再次面臨高度不確定性。中國政府對所有廠商採取限電管制政策,等於叫所有廠商停止生產,這對中國經濟與全球供應鏈的衝擊不容忽視。

中國限制澳洲煤礦進口衍生的電力供應不足

一般而言,政府會主動限電原因多為電力供應不足,原因可能來自供給與需求。就供給面而言,除了電廠突發性供電中斷,發電投入要素的成本短期上漲造成供電成本大幅增加,也可能是電力不足原因。以發電最相關的動力煤為例,財經新報引用新浪財經的動力煤期貨價格顯示:「動力煤近五年價格約每噸 660 人民幣,3~5 月第一波瘋漲,進入 5 月後煤價連續下跌,但隨夏季用電高峰來臨,煤炭價格 8 月又迎來新一輪上漲」。此外,動力煤期貨 8~9 月漲幅高達 50%,若電價無法及時反應煤價漲幅,中國電力供應者將出現嚴重虧損,降低供電誘因,甚至停止供電。

雖然造成煤礦價格劇烈變化的原因相當多元,但中國去年陸續對澳洲大麥與紅酒課徵高關稅,且同年第四季停止向澳洲採購煤礦,已造成中國部分地區面臨限電措施。澳洲煤礦發電效率優於中國煤礦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限制進口高度依賴澳洲的能源,顯示中國對國內生產資源盤點與能源供應穩定性都不足。

美國科技管制下,中國產業將是能耗雙控管制常客

自美中貿易衝突及美國對中國採取嚴格科技管制以來,供應鏈不再集中中國成為全球趨勢,加上去年底武漢肺炎疫情引發供應鏈斷鏈,使許多廠商前往印度或越南設廠。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下,仍願意將主要產能留在中國的廠商往往是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廠商。面對美國對中政策大幅改變仍願意留在中國的廠商,並非不擔心被中國課徵高額關稅,而是這些高污染或高耗能廠商即使到其他國家設廠,仍要面對他國新環保法規與當地居民抗爭。換句話說,留在中國的高耗能廠商比重將提高,此情況下,這些產業面對能耗雙控管制也會愈來愈多,成為政策常客,這對廠商生產與獲利均帶來負面影響。

能耗雙控與內循環政策矛盾

雖然內循環與外循環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政策,但當附加價值高的廠商外移或不再投資,續留中國的廠商又面臨更嚴格的能耗雙控政策,生產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廠商虧損或倒閉,產生更多失業者,這與中國欲發展的內循環矛盾,或能耗雙控將導致內循環變成惡性循環,造成中國經濟加速衰退。

能耗雙控對產業的可能影響

能耗雙控的政策雖然會造成廠商的停產,但其影響可以從兩個方向來看,第一,就許多高耗能且供過於求的產業而言,政策有助幫助廠商去化庫存,進而降低產能過剩並提高廠商獲利。第二,對供不應求產業而言,政策將讓供不應求或產能吃緊更嚴重,若產品庫存不足,全球供應鏈將可能再次出現斷鏈危機,全球經濟提早衰退的可能性將大幅提高。

最後,在中國恆大房地產集團瀕臨破產之際,中國突發性的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已顯示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將愈來愈高,中國紅色供應鏈發展也會受限制。中國與台灣先後申請加入CPTPP之際,中國投資環境因「能耗雙控」常態化逐漸走下坡,中國政府對自身經濟政策的掌握度不足,將使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機率大幅增加,若中國加入CPTPP,則讓中國經濟危機更快速對CPTPP會員國有不利影響。面對中國不確定性提高,台灣產業能做的即是持續分散生產基地,避免對中國高度依賴。

(首圖來源:Unsplash

作者簡介

蔡 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經濟學系合聘)教授,主要研究產業經濟與國際貿易。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