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暑假開始,不論是紀錄片抑或是劇情片,眾多關於音樂家與歌手的電影紛至沓來,像是介紹以《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電影配樂的《坂本龍一:終章》(Ryuichi Sakamoto: Coda)、一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天下聞名的《永遠愛妳,惠妮!》(Whitney)、紀念日本視覺系搖滾天團「X Japan」已逝吉他手的《hide:來春之約》(Hurry Go Round)、被譽為「天生為演奏李斯特和蕭邦而誕生」的《藤子海敏:寂默鋼琴師》(Fuzjko: A Pianist of Silence & Solitude),當然也少不了近期的發燒強檔-被許多人誤以為是女神卡卡紀錄片的《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光看片名可能讓很多人都感到一頭霧水,但其所撰述的團體名氣比起上述之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算你沒聽過他們團名也一定聽過他們歌曲的-皇后樂團(Queen)以及其靈魂人物-主唱佛萊迪‧墨裘瑞。
劇情從佛萊迪‧墨裘瑞(Freddie Mercury,由雷米‧馬力克飾演)搬到倫敦後的故事開始說起,從一名在機場搬運行李的工人,到認識「Smile」的吉他手布萊恩‧梅(Brian May,由格威利姆‧李飾演)和鼓手羅傑‧泰勒(Roger Taylor,由班‧哈迪飾演),並在改名成「皇后」樂團加入貝斯手約翰‧迪肯(John Deacon,由約瑟夫‧馬傑羅飾演)後正式出道的經歷;以及從如何認識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侶-瑪莉‧奧斯汀(Mary Austin,由露西‧波頓飾演),到後來認清自己的性向而與其離異後,佛萊迪在感情方面的心路歷程。加上「Bohemian Rhapsody」、「We Will Rock You」等多首知名歌曲的創作過程及巡迴各地的演唱會,當然也少不了皇后樂團最經典的現場演出-1985年「拯救生命」(Live Aid)慈善演唱會。
介紹一些關於皇后樂團在電影中未提及的小故事,首先,皇后樂團那個長得非常像是「英國皇家徽章」的團徽,出自主唱佛萊迪‧墨裘瑞之手。不同的是英皇徽中間盾牌上的圖案象徵組成英國的三個國家,兩側則分別是象徵英格蘭的獅子和象徵蘇格蘭的獨角獸;皇后的團徽中間是字母Q圍繞的皇冠,上下左右則是象徵各個團員的星座:上方燃燒的螃蟹代表巨蟹座的布萊恩,左右的獅子代表獅子座的鼓手羅傑和貝斯手約翰,下方的仙女則是代表處女座的主唱佛萊迪。本片的片名來自於皇后樂團最經典的歌「Bohemian Rhapsody」,這首歌MV一開頭四人排列成菱形抱肩的模樣,來自於他們第二張專輯「Queen II」的封面照,而這張圖是著名攝影師米克‧羅克以二十世紀百大女演員第9名的瑪琳‧黛德麗在《上海特快車》(Shanghai Express)的形象構想而成。
電影在五個月前釋出前導預告,當時出現了很多質疑的聲浪,主要是指說從預告看來電影並未講述到關於佛萊迪性向的部分;然而,除了預告中其實有男人接近佛萊迪的短暫畫面外,正式預告出來後也證明電影並沒有遺漏這一部份,只能說影迷都太心急了。雖然佛萊迪一直到1991年去世都沒有公開坦承自己的性傾向,但從他各種在公開或非公開場合的行為,甚至是他的表演風格,似乎都讓人能夠窺知一二。如果有看過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應該都知道在班尼迪克‧康伯拜區在片中飾演的科學家圖靈,是因為被舉報與男性發生性行為而遭處以化學去勢。英國直到1967年才通過「性犯罪法」(the Sexual Offences Act of 1967)將男性間的性行為除罪化,只要雙方皆年滿21歲且合意的情形下,便不用擔心發生性行為會受到處罰。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社會當時對於同性戀相對起來是較為開放的,而這也正是佛萊迪所身處的時代。當佛萊迪在向瑪莉坦承自己是雙性戀時,瑪莉認為他其實就是同性戀。
每個佛萊迪交往過的對象可能都能給予他性方面的滿足,但他真正缺乏的卻是心靈上的慰藉。成為巨星所要承受的壓力,遠超過一般人想像,所以才會看到許多人需要藉著性、酒精或毒品等強烈的方式來暫時紓解壓力,但這些都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瑪莉對佛萊迪來說之所以如此特別,在於她有溫度的陪伴,不僅撐起了狂歡後的空虛,更補起了那些被黑夜撕扯得遍體鱗傷。其實佛萊迪當時決定與瑪莉分開,也不是因為不愛她了,如果能和所愛之人永遠在一起,誰會想就此分離;然而若不能給她全部的愛,又想要占有她的一生,豈不是太自私了?所以他最後仍選擇放手做為最後的溫柔,讓其他人有機會帶著他們的全心全意來愛瑪莉,也讓瑪莉成為了佛萊迪一輩子的好友。
關於演員的部分,除了主唱外,其他人的外型都算是模仿得唯妙唯肖。飾演主唱的演員是擁有埃及血統的雷米‧馬利克,較著名的演出包含電影《博物館驚魂夜》(Night at the Museum)系列中的法老王、《暮光之城:破曉》中能操控自然元素的吸血鬼班傑明,以及影集《駭客軍團》(Mr. Robot)中患有社交恐懼的駭客艾略特。此角本來選定曾演出過《大獨裁者落難記》(The Dictator)的薩夏‧拜倫‧柯恩,但他因為與皇后樂團成員有意見上的分歧而選擇退出。飾演貝斯手的約瑟夫‧馬傑羅,童星時期曾在《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飾演博士的孫子提姆,其他作品有《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和《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 Retaliation)。而約瑟夫與雷米私底下是交情超過10年的好友,兩人都有在HBO的迷你影集《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演出,而有趣的是他在劇中的角色剛好有一隻名叫迪肯的狗。
飾演鼓手的班‧哈迪演出過改編自真實救火隊故事的《無路可退》(Only the Brave),以及《X戰警:天啟》(X-Men: Apocalypse)中的天使一角。飾演吉他手的格威利姆‧李則演出過包含《駭人命案事件簿》(Midsomer Murders)、《詹姆士鎮》(Jamestown)在內的多部電視影集以及舞台劇,電影方面則僅有《色遇》(The Tourist)較為知名。飾演經紀人的艾丹‧吉倫演出過《移動迷宮》(Maze Runner)系列反派詹森,最著名角色莫過於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中的「小指頭」貝里席;其與飾演女主角的露西‧波頓也是繼2016年《搖滾青春戀習曲》(Sing Street)後二度同片演出。
飾演唱片公司老闆的喜劇演員麥克‧邁爾斯,本身就是皇后樂團的粉絲,在他自編自演的的第一部電影,同時也是他最著名的其中一部喜劇片,1992年《反斗智多星》(Wayne’s World)中,兩位主角韋恩與葛斯於電影一開頭就在車中以非常動感的方式,與朋友合唱「波希米亞狂想曲」。而他的名字是否令人感到很熟悉呢?因為剛好跟最近要上映的恐怖片《月光光新慌慌》(Halloween)與其系列作品中戴著白色面具的殺人魔麥克‧邁爾斯(Michael Miles)同名。這個梗在音樂動作片《玩命再劫》(Baby Driver)中也有被使用到:負責採買搶劫用面具的人,將原本應該要買的殺人魔麥克面具,買成了喜劇演員麥克的面具。
本片的導演在上映前也是吵得沸沸揚揚。電影尚在拍攝階段時,原本擔任導演的布萊恩‧辛格(執導過《X戰警》系列)因為時常遲到,甚至直接消失不來片場,使的拍攝進度落後,據傳與主演雷米‧馬利克也有過衝突,於是福斯影業決定炒掉布萊恩‧辛格。其後福斯影業曾經考慮過名導雷利‧史考特(執導過《異形》(Alien)系列、《神鬼戰士》(Gladiator)、《絕地救援》(The Martian)等片),不過最後選擇了從演員轉戰導演,執導過《飛越奇蹟》(Eddie the Eagle)的德克斯特‧佛萊契來完成電影的後期工作。有趣的是,德克斯特即將在明年上映的最新執導作品《火箭人》(Rocketman),電影主角是另外一位傳奇搖滾歌手兼演員的艾爾頓‧強,而他與皇后主唱佛萊迪也是好友。
出生於美國紐約的露西‧波頓,父親是電訊媒體集團(Telegraph Media Group)的旅遊編輯,母親則是位旅遊作家。在她5歲時,全家搬遷至倫敦居住。2006年,7歲的露西參與了她在大銀幕的處女作-由芮妮‧齊薇格主演的《波特小姐:比得兔的誕生》(Miss Potter),其於片中飾演兒時的波特小姐,並以此演出入圍青年藝術家獎(Young Artist Award)劇情片最佳女配角,不過當年由艾瑪‧羅伯茲以《人魚公主的愛情魔法》(Aquamarine)脫穎而出贏得該獎項。隔年,與剛拍完《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的艾瑪‧華森合演了改編自諾爾‧斯特菲爾德小說的同名電視電影《芭蕾舞鞋》(Ballet Shoes)。2008年時,演出了迷你影集《理性與感性》(Sense & Sensibility),在劇中的角色為達斯伍家族的小女兒瑪格麗特。話說李安也曾在1995年時執導過電影版的《理性與感性》,該片拿下了柏林影展金熊獎,並入圍了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在內等奧斯卡7項大獎。(當年李安並未入圍奧斯卡與金球獎最佳導演,使的評審歧視亞裔的議題在輿論延燒。)
之後,露西接連演出幾部在小螢幕上的作品,像是《摩斯探長前傳》(Endeavour)、《法網遊龍英國版》(Law & Order: UK)等英國影集。2015年與艾瑪‧羅勃茲合演了由A24發行的驚悚小品《厄月驚魂曲》(February),獲得了不錯的口碑。2016年,露西出演了由執導過《曾經。愛是唯一》(Once)與《曼哈頓戀習曲》(Begin Again) 的約翰‧卡尼導演的音樂愛情片《搖滾青春戀習曲》(Sing Street),在電影中擔任男主角的謬思女神蕾菲娜,以帶著些許神祕感與超齡氣息哀愁的演出,入圍了在線電影與電視協會獎(Online Film & Television Association Award)最佳女性突破表演,然而當年由《愛侶》(Loving)露絲‧奈嘉獲得該獎項。其後又演出了兩部評價並不理想的恐怖片,《鬼故事之家》(I Am the Pretty Thing That Lives in the House)以及《別敲兩次門》(Don't Knock Twice)。2017年,在演出講述作家沙林傑的《叛逆的麥田捕手》(Rebel in the Rye)後,露西在星光熠熠的商業大片《東方快車謀殺案》一片中演出俄羅斯伯爵夫人。而今年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外,還有一部在Netflix上的驚悚片《使徒》(Apostle)。
當初「波希米亞狂想曲」能夠如此驚為天人,在於它突破了那時期流行搖滾樂的束縛,加入了類似民謠與歌劇的段落且沒有副歌,讓整首歌的曲風更加多元而豐富;歌詞方面,除了表面上殺了人的年輕人與惡魔間的故事,其背後的涵義更指向了墨裘瑞周旋於性別間的感情狀態,而引起了眾多的臆測與討論;然而,這部以此曲為名的電影,看似將皇后樂團的精神融入其中,卻依然走入了複製的俗套,縱使外型或演唱會的演出模仿的在怎麼像,依然無法讓人感受到深度而失去了靈魂。話雖如此,《波希米亞狂想曲》仍然成功地讓歌迷憶起了佛萊迪牽引人心的音域轉換、羅傑震撼全場的鼓聲,以及布萊恩與約翰沸騰群眾的電吉他和貝斯,一首首皇后樂團曾顛覆情緒的傳世之作;而原本不是樂迷的觀眾,也能透過電影感受皇后樂團歌曲的震撼與佛萊迪征服聽眾的舞台魅力,跟隨著「We Will Rock You」一同擺動身體及拍打節奏。而電影在音樂之外,也帶到了從古至今糾纏不清的性別與愛情,以及對於愛滋病呼籲的議題。福斯也宣布將會引進IMAX的版本,讓觀眾能夠享受如同親臨Live Aid演唱會現場的絕世體驗。
(話說女神卡卡的Ga Ga,就是出自於皇后樂團的名曲「Radio Ga Ga」,所以如果你喜歡女神卡卡的話,那皇后樂團就是你偶像的偶像,千萬不要錯過了。)
加入「yamMovie電影特區」LINE好友,隨時掌握熱門電影動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