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歷經飯店燒錢、旗艦店遭解約收回風暴... 吳旻潔:誠品生活,已經不一樣了

財訊雙週刊

發布於 2023年02月02日06:57 • 財訊

文/林苑卿

2022年,誠品生活可說是多事之秋,包括疫情衝擊賣場與誠品行旅的營運、數位轉型折舊攤提較大等挑戰,2022年確定無法獲利,這已是連續兩年陷入虧損窘境;再加上,旗艦型的台北巿誠品信義店也續租無望,大家都在問:「誠品生活怎麼了?」

疫情衝擊非虧損主因 布建物流與電商才是關鍵

1月初,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旻潔在誠品行旅接受《財訊》的獨家專訪。她坦言,誠品轉型的確比較慢,數位外包更曾歷經失敗;但同時,外界也有很多誤解。在3個多小時的採訪中,吳旻潔完整說明失去信義店的衝擊、為何不結束誠品行旅、海外布局、數位轉型,以及公司何時獲利等外界質疑。市場則推估,至少要到2024年,誠品生活才有機會轉虧為盈。以下為專訪內容:

問:疫情逐漸趨緩,但誠品生活在2022年仍然虧損,主要原因為何?

答:我想讓大家理解的是,2021年之後的誠品生活,已經不是10年前上櫃時的純實體通路本質,它已經開始數位轉型。其實歷經疫情的衝擊,不至於讓公司2022年前3季虧近兩億元,關鍵在於物流與電商仍處於投資期。

我們從2018、2019年建置廠房、投資物流等,到2021年上線,前面兩年就是建置期。物流與平台已投資超過5億元,物流成本與營運費用1年大約2億元,未來估計可以做到百億元營收,但是現在電商才十來億元的營收,還沒有經濟規模,租金與折攤會比較辛苦。誠品生活已明確投入OMO虛實融合經營,這是外界還沒了解的。

▲誠品信義店租約年底到期不再續約,吳旻潔雖覺得可惜但早有心理準備。
▲誠品信義店租約年底到期不再續約,吳旻潔雖覺得可惜但早有心理準備。

另外,誠品線上含技術開發養了上百人,2018年要做電商時,起初不懂所以採外包,結果失敗;後來我們發現必須自建團隊,核心know how和會員數據才能留在內部,但也還在建置期,才會影響整體獲利。

疫情發生前,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跟Jerry(財務長吳立傑)說:「上了第2曲線(指數位轉型),這幾年可能不太能像以前賺這麼多錢,但我們不可能等快不賺錢的時候才做這件事,因為已經感受到大環境壓力。」沒想到疫情一來,又把原本獲利的第1曲線(賣場營運)打下去,雙重夾擊下才會造成虧損。

問:外界質疑,少了信義店將對誠品生活造成重擊,你會如何因應?

答:很多人都誤解,過去誠品信義最好的年營收高達35億元至40億元,可是誠品生活年合併營收才50億元左右,那不是完蛋了?其實是因為財報採取國際財務會計準則IFRS 16,疫情前,誠品生活的終端營收有207億元,但是在財報上呈現IFRS營收大概就是逾50億元,這是商場經營的會計認列原則,也是很多人看財報會產生誤解的地方。

▲誠品行旅營造濃濃的書香味。
▲誠品行旅營造濃濃的書香味。

此外,過去獲利較好的是大店型,但在疫情之後就不是了。誠品信義店在2019年是獲利最高的據點,疫情期間我們對海內外近千家廠商進行折讓,目前條件還未完全恢復,因此雖然2022年12月營收創下新高,但毛利額還無法同步增加;而且,兩年來信義店是唯一沒有被降租的大店,1年租金4.7億元,已經從最賺錢的店,變成虧最多的店。

不過,2022年爭取信義誠品之前,我早在2020年底就已經知道沒有它了;再從損益的角度來說,這兩三年反而是提前習慣沒有它的營運,未必是壞事。雖然租約還有1年(到2023年),對我來說已經過去了。

數位轉型起步有點慢 目標打造虛實融合生態圈

問:面對數位轉型,誠品營運上調整的速度是否有點慢,你如何看待與因應?

答:我覺得可以從吳先生(誠品生活前董事長吳清友、吳旻潔父親)離開的那1年(2017年),作為一個切分時間點來說。確實,台灣民眾可能會感覺,雖然誠品給顧客的是舒服或者溫暖的東西,可是沒有驚喜,久了之後,大家會從不同的管道去尋求滿足自己的需要。

2013年開(誠品)松菸,當時是一個驚奇的東西,但後來我主要重心是在中國跟海外;2015年蘇州店開幕,那時我大概每週飛,台灣就變成是一個比較持續性運作的狀態。2015年、2016年我回台灣之後,確實覺得我們有點慢了,尤其在數位方面,落後非常多;但很有趣的是,我們面臨到一個抉擇,就是「你的資源要擺在什麼地方?」

▲誠品行旅在疫情期間陷入虧損,近來觀光客才逐漸回流。
▲誠品行旅在疫情期間陷入虧損,近來觀光客才逐漸回流。

過去吳先生很重視空間的營造,所以同仁很多是內容性的人,有時候不那麼善於表達,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在商業上的轉變不夠靈活,他們是跟著每一個新的案子慢慢調整改變。我們的改變,不是那種全面性脫胎換骨的,但的確在進步中。

問:剛提到誠品生活業務本質改變,吳清友的誠品生活跟你的有什麼不一樣?

答:我想要做的誠品生活,它是一個虛實融合的、文化生活的、全通路的一個生態圈。用英文說的話,就是Human Touch with Digital Links(人情味與數位連結)。

Human touch(人情味)很重要,就是當人感受到去到一個場所,經營者是想讓你感到溫暖、感到開心,我覺得那個品牌忠誠度跟黏著度,才是比較能夠抵抗價格的誘惑;這也是誠品生活的強項,我們有太多機會、有這麼多空間可以做這件事情,可以創造差異化。

另外,有了誠品線上與社區店的誠品生活,也等於直接開始經營書籍與內容。我們希望誠品生活能帶著誠品書店,在海內外大小並行展店,如同去年12月在馬來西亞開幕的誠品生活,書店規模和原本台北敦南店相當。誠品書店是我心目中最柔軟的初衷,和誠品生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臍帶關係。

▲誠品行旅在疫情期間陷入虧損,近來觀光客才逐漸回流。
▲誠品行旅在疫情期間陷入虧損,近來觀光客才逐漸回流。

問:你花了很多心力在做human touch這件事情,但誠品生活是上市公司,這會如何變現?

答:2004年,我加入誠品時,吳先生跟我說:「誠品不能只是書店,不然我們沒有辦法維持營運。」所以,我們關小店開大店,才有更多空間去容納更多不同的業態經營。

海外拓點書店尋求規模 相信OMO 將有變現能力

那為什麼後來誠品又會開小店?因為跨足線上,時機成熟了!線上會員能成為強大的backup(後援)去fulfil(滿足)當地的商品需求或服務,更能深入鄰里,比較深度地介紹產品,可以做活動、策展、坐下來喝咖啡,線上、線下消費者都可以相互轉換。

成功做到OMO就有能力「變現」。現在實體通路已具有獲利能力,線上的獲利則來自於規模經濟。但如果我沒有線下通路的話,我可能要做很多的廣告投放,但現在實體通路就是我的媒介,App也是媒介,我可以善用自己有的媒介來提高效益,展現加乘效益。

問:誠品生活日前首度赴馬來西亞展店,但從財報上來看,海外事業並不賺錢,為何還要擴張?

答:從投資結構來看,我們先投資誠品生活(香港),再轉投資蘇州子公司,蘇州再去投資深圳,因此誠品生活(香港)是合併蘇州、深圳與上海。香港與蘇州其實是獲利的,但深圳展店後在2020年收掉、上海後來決定撤出等,都造成費用支出與虧損,也連帶造成誠品生活(香港)虧損,但相關損益已於當年度認列,未來不會再影響。

裕隆店史上最大規模 今年整體營收將逾兩百億

日本採取品牌授權方式,其實也有獲利,只是授權金直接進入母公司,日本子公司須支付開辦費用,所以看起來才是虧損。

我們開了日本跟吉隆坡之後,發現到規模經濟很重要,像香港,它就是用這個方式成長。我不會太快地看其他國家的市場,未來應該就是把重心放在日本與馬來西亞,評估如何在當地繼續擴張據點。

問:面臨轉型與疫後環境,誠品生活的營運情況何時會好轉?

答:去年誠品生活的線上消費會員已經占到3成,同時在線上與線下有消費的會員則有兩成,我希望有一天線上線下同時消費的不重複會員,可以達到7~8成;保守預估線上還需要3~4年,待達到經濟規模後才能獲利。

在實體店方面,線上為拓張小型店帶來新機會,但大型店也會在評估租金後持續擴張。今年開幕的新店裕隆店,會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家店,加上台中7期大店也將在第4季開幕,雖然開2家大店須依照會計原則有認列一次性免租期租金,估計仍能轉虧為盈。

總計今年虛實通路全部合計的終端營收會超過200億元,但由於仍處於轉型期,預估整體獲利仍會需要一些時間。

更多財訊雙週刊文章
為什麼台積電大漲,英特爾大跌?同樣面對產業逆風 兩大龍頭法說會後兩樣情的背後關鍵
林修銘:留不住好公司,就是對我最大的指責!新董座奔走融入新創圈 證交所老店跟著動起來

加入財訊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