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神秘竹筍病毒席捲全台,纖維變粗、筍肉變少,揭開竹嵌紋病的面紗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3年08月21日14:44 • 發布於 2022年05月16日03:16 • 上下游News&Market
神秘竹筍病毒席捲全台,纖維變粗、筍肉變少,揭開竹嵌紋病的面紗

你吃過口感粗粗的竹筍嗎?有可能是吃到了生病的筍子!竹筍口感爽脆味美,每年產值高達 92 億台幣,然而長年以來卻被「竹嵌紋病」所困擾。這種病毒對人體無害,也不會使竹子立即死亡,但產出的竹筍纖維會變粗,筍肉也大打折扣,最嚴重的是,產量減損最高可達 50%。

台灣對抗竹嵌紋病至今已近 40 年,但全台有八成產區都染病,為何疫情持續擴散?該怎麼辨識生病竹筍?筍農應該如何防治?《上下游》訪問產官學三方專家,為您揭開竹嵌紋病的神秘面紗。

全島皆淪陷的神秘竹筍慢性病 產量減損最多高達五成

竹嵌紋病是竹子感染竹嵌紋病毒 (Bamboo mosaic virus, BaMV) 後引起的病害,只要植株接觸到病毒,就可宣告終身確診,而且以綠竹、烏殼綠竹或麻竹等國人主要食用的竹類染疫狀況最為嚴重。

種植綠竹筍已數十年的筍農張國楨表示,竹子罹病後,竹筍木質化程度增加、底部纖維變粗,最終導致可食用部分大幅縮水。消費者若買到得病的竹筍,需削除的部分比健康筍更多,竹筍剝完後會變成「有頭、有尾、無腰身」,中段筍肉的損失最少在 10% 以上。

畢生研究竹嵌紋病毒的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徐堯煇解釋,染病的竹子不會立即死亡,但生長勢會衰弱、竹桿品質下降,竹筍產量會減損近半。

據農委會統計,全台近十年竹筍種植面積約 2 萬 7,000 公頃,平均年產量則在 25至 26 萬公噸之間,但台灣北、中、南各竹筍產區八成以上皆已染病,這對竹筍產業是相當嚴峻的挑戰,也在無形中造成龐大農損。

左為染病竹筍,有明顯深褐色條紋;右為健康竹筍(攝影/馬振瀚)
左為染病竹筍,有明顯深褐色條紋;右為健康竹筍(攝影/馬振瀚)

深褐色條紋與黑色筍釘是病徵 病毒靠機械傳播

消費者購買時如果要辨別竹筍有無得病,第一步先看竹筍外表是否有「深色條紋」,第二步再看竹筍底部的切面是否有「黑點」。兩種病徵可能有多有少或擇一出現,但只要有一種出現,就一定是不健康的竹筍。第三步就是看底部切面的纖維小點,染病竹筍的纖維點點較大,吃起來比較粗糙。

徐堯煇指出,竹子罹患竹嵌紋病之後,依症狀輕重,竹葉和竹桿外觀可能會出現黃綠相間的條狀紋路,竹筍外殼則會出現深褐色條紋,底部切面則出現數個黑點,稱為「筍釘」。

「竹嵌紋病無藥可醫,目前也沒有特別的抗病品種」,徐堯煇進一步解釋,竹子只能無性繁殖,一染病,全株便會永久攜帶病毒。因此竹園內若有竹子染病,病毒擴散只是時間問題。

竹嵌紋病毒的傳播方式以「機械傳播」為主,農友所使用的鋤頭、筍刀,若接觸過罹病植株,但又未確實消毒,在農作過程中,健康的竹子便會因為接觸受污染農具而染病。

徐堯煇也指出,竹葉和竹子之間的摩擦、碰撞或蠅類昆蟲、齧齒類動物叮咬、啃食造成的傷口,也會造成接觸感染。

消毒筍刀是防疫的例行公事(攝影/馬振瀚)
消毒筍刀是防疫的例行公事(攝影/馬振瀚)

抗疫四十年,竹嵌紋病疫情仍十分嚴峻

農委會約在 1980 年代初期就已意識到竹嵌紋病對竹筍產業的影響,當時也陸續展開研究,並向農友推廣相關的應對策略,然而時至今日,全國疫情仍相當嚴重。

台南農改場義竹工作站站長彭瑞菊坦言,官方雖然宣導了數十年,但許多筍農還是對竹嵌紋病不熟悉,經常只感覺產量在下降,卻不知其原因;有些農友則對竹嵌紋病不太在意,並認為既然大部分竹筍都已感染,將手中生產的竹筍盡數賣出才會是首要之務。

全區剷除改種無毒苗,「清零」是唯一解

農友該如何避免竹嵌紋病造成的危害呢?徐堯煇強調,全區剷除並改種無毒苗是目前唯一的方法,但這只是避免竹嵌紋病害的第一步,做好後續田間管理才能走得更長遠。

徐堯煇進一步說明,竹子的地下根系廣布,若不能徹底清除,未來種植無毒苗仍有染病風險。在全園更新後,農作使用的器具,平時也都需以漂白水消毒,並限制在特定區域使用,採收竹筍造成的植株傷口,也要以塑膠布覆蓋,如此才能降低後續感染的可能。

產官學攜手打造無毒竹園,產量、收益皆大幅提升

筍農張國禎的綠竹園位在台南白河,種植面積約 2.5 公頃,他自 1993 年起就與中興大學、中央研究院以及台南農改場等單位密切合作,全區改種中研院培育的無毒苗品系,至今仍維持全園無毒的狀態。

「竹嵌紋病造成的首要影響是產量,第二則是品質」,張國禎的兒子張令騰約在 6 年前回家協助打理竹林,他指出,無嵌紋病疫情的竹園,產量會比有疫情的竹園高出 1/3。以自家竹園為例,每公頃的竹筍採收量,約在 12 至 13 公噸左右,幾乎是白河全區乃至全國平均值 7、8 公噸的 1.5 倍。

除了產量高於平均值外,無毒竹筍的品質也會提升,纖維細緻很多。張令騰表示,他們所生產的綠竹筍,多數運往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拍賣,多以上價拍出,產量高、售價又好,總收入顯著增加。

此外,張令騰也指出,未染病的竹林的體質好,能對抗異常氣候。去 (2021) 年遇到嚴重乾旱與連月降雨,產量雖有減少,但整體仍高於平均值;今年清明前後,連續數週的冷熱交替,也未影響出筍情形與產量。

從1990年代起,張國禎(左三)就密切與國內竹嵌紋病毒研究學者徐堯煇(左一)、林納生(左二)夫婦以及胡仲祺教授(左四)合作(圖片提供/張令騰)
從1990年代起,張國禎(左三)就密切與國內竹嵌紋病毒研究學者徐堯煇(左一)、林納生(左二)夫婦以及胡仲祺教授(左四)合作(圖片提供/張令騰)

耗時費工又花錢,農友抗疫需有決心

彭瑞菊表示,在產官學數十年的推廣之下,部分筍農確實意識到竹嵌紋病對竹筍產量和品質帶來的影響,然而若要全面剷除竹林重新種植無毒苗,多數人一想到要另外投入資本且第一年無法收成,收入會不穩,就感到畏懼。

此外,張令騰也指出,清除竹子盤根錯節的地下根系,確實非常耗時費工,許多農友因此不願全面清除竹林,而選擇採取清除部分區域或缺一補一的模式進行,但此種做法已被證實無法解決園內的竹嵌紋病。

「全面剷除確實需要決心」,張令騰感嘆地說,一公頃竹園約需要 300 至 400 株無毒苗,若按照行情價一株 200 元左右來計算,更新竹園的買苗成本需花費 6 到 8 萬,加上清除竹林根系、廢竹等人工、機械的費用,一公頃需投入的資本共約 28 萬左右,成本相當高昂,「多數農友一看到金額,就選擇打退堂鼓」。

不過張令騰強調,「眼前的投資金額雖然不小,但必須看未來長遠的收益」。以現在的無毒苗種植技術搭配與農改場的密切合作,清園隔年其實就已經可以採收,若以平均值每公頃採收 8 公噸、每公斤均價 80 元來計算,扣除電費、肥料等基本開支後,淨收入即有 57.6 萬,回復生產的第一年就能回收清除竹園和買苗所投入的資本。

張令騰補充,若後續有做好土壤管理和田間管理,採收量在未來仍會持續成長,每公頃產量若達到 12 公噸,淨收入均可上看百萬。

回家與父親一起種筍子的青農張令騰(左一)與台南農改場義竹工作站站長彭瑞菊(中)和技佐張為斌(右一)緊密合作,共同解決綠竹筍種植上的許多難題(攝影/馬振瀚)
回家與父親一起種筍子的青農張令騰(左一)與台南農改場義竹工作站站長彭瑞菊(中)和技佐張為斌(右一)緊密合作,共同解決綠竹筍種植上的許多難題(攝影/馬振瀚)

國內研究頂尖,若能克服,本土竹筍深具國際競爭力

徐堯煇指出,產地若能逐步更新種植無毒苗,解決竹嵌紋病的影響,在不擴張既有耕種面積的前提下,要提升竹筍的產量與品質,「絕對辦得到!」

台灣近幾年在鮮筍與加工筍的年出口量,合計約一千多噸左右,張令騰表示,在竹嵌紋病橫行世界的狀況下,台灣若能解決竹嵌紋病的問題,提升竹筍的品質與細緻度,相當具有拓展海外市場的潛力。

然而,張令騰卻也憂心忡忡地說,台灣是目前全球針對竹嵌紋病研究最為頂尖的國家,農民與學者還共同合作將研究發表於國際期刊,但隨著近年研究量能下降,資深學者屆臨退休,中國挖角研究人員的力道也持續加大,若台灣的研究成果與無毒苗技術外流,將會衝擊現有外銷市場,國外廉價且品質不差的竹筍也將傾銷至國內市場。

張令騰希望各界都能重視竹嵌紋病的重大影響,不只是生產者,還包括消費者或盤商,如果購買的人能夠分辨有病的竹筍,認識到此病會使筍肉減少,造成實質上的經濟損失,才能回頭促使生產端改變。

※ 想購買竹筍無毒苗,請洽詢:台南農改場義竹工作站彭瑞菊站長05-3412416 Ext 10,或張為斌技佐05-3412416 Ext 12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