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出能夠監測腦部活動的電子頭皮紋身。這項新技術是由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家所研發,研究結果於12月2日發表在《細胞生物材料》期刊中。電子紋身預計將成為診斷如癲癇、癲癇發作和腦腫瘤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方法,比傳統腦電圖檢查更快更方便。在進行腦電圖檢查時,醫護人員通常會將電極貼在病人的頭皮上,然後藉由長電線將其連接到一台機器,以記錄腦部活動,但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到兩個小時。因此該校的科學家採用電子頭皮紋身這項新技術,而不是使用電極。這項技術利用機器人將導電材料製成的墨水,噴射到病人的頭皮上。科學家對5名短髮人士進行實驗,結果顯示電子紋身檢查腦波的能力,與使用電極的傳統腦電圖一樣好。然而腦電圖使用的電極在6小時過後,會因為凝膠乾掉而無法使用,但電子紋身可以持續使用一整天。墨水只需用酒精布或洗髮精清潔即可,但凝膠則較難從頭髮上去除。目前紋身的過程約需要一個小時,因為團隊仍需手動修正個人頭部的動作,不過如果未來能夠完全自動化,將只需要約20分鐘,比電極黏貼所需的時間還要短許多。研究團隊甚至希望在電子紋身中嵌入無線數據傳輸器,這樣系統就能變成完全可攜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