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聖尼古拉斯和聖誕老人——誰是誰?

德國之聲

更新於 12月06日09:01 • 發布於 12月06日09:01 • Silke Wünsch
戴著主教帽,手持主教杖——這絕對是聖尼古拉斯

(德國之聲中文網)無論是巴西的帕派·諾埃爾 (Papai Noel)、美國和加拿大的桑塔·克勞斯、還是意大利的巴博·納塔萊 (Babbo Natale),這些叫法各異,但都留著大胡子的聖誕老人都是以3世紀米拉(Myra,現位於土耳其境內)的聖尼古拉斯主教和200年後錫永(Sion)的另一位同名聖人為原型。

歷史上鮮有關於這兩個聖人的真實記錄。但千百年來,他們的人生故事交織在一起,創造了無數的聖尼古拉斯傳奇。最著名的故事是聖尼古拉斯為了讓三個貧窮的女孩免遭被迫賣淫的厄運,半夜裡將三塊金子扔進她們家的窗戶裡。在藝術作品中,聖尼古拉斯因此常常被塑造成拿著三個金球或金蘋果的形象。據說,這位主教仗義疏財,將巨額財產遺贈給了窮人。

15世紀時聖尼古拉斯的形象
15世紀時聖尼古拉斯的形象

聖尼古拉斯 vs. 基督小孩

12月6日是聖尼古拉斯節,這一天被認為是米拉的尼古拉斯的忌日。不過,16世紀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對此感到不滿。他批評天主教對聖人的崇拜,並將新教中饋贈禮物者和耶穌基督誕生的聖誕節掛起鉤來,用基督小孩取代了聖尼古拉斯。這一改革很快在新教地區被采用。根據地區的不同,基督小孩會在平安夜(12 月 24 日)或第二天聖誕節帶來聖誕禮物。

聖誕卡片:基督小孩在去教堂的路上
聖誕卡片:基督小孩在去教堂的路上

但在德國,聖尼古拉斯12月6日半夜把禮物放到人們事先准備好的干淨鞋襪裡的習俗卻依然保留了下來。在一些國家,聖尼古拉斯節仍然是最重要的贈送禮品的節日,例如在比利時或荷蘭。

凶巴巴的隨從

16世紀,仁慈的聖尼古拉斯身邊卻出現了一個凶惡的隨從。他有不同的名字:有的叫他僕人魯普雷希特,德國南部叫他坎普斯,萊茵蘭地區稱他漢斯·莫夫。他手拿一根木棍,用來懲罰調皮搗蛋的孩子。直到今天,僕人魯普雷希特仍然陪伴聖尼古拉斯左右,不過,雖然他樣子還是有點凶巴巴,但工作只是幫聖尼古拉斯扛扛禮物袋了。

19世紀的插畫:聖尼古拉斯和僕人魯普雷希特拜訪一戶人家
19世紀的插畫:聖尼古拉斯和僕人魯普雷希特拜訪一戶人家

基督小孩沒有陪同,但卻有天使的臉龐和翅膀。盡管它起源於新教,但基督聖嬰現在卻在天主教地區更為常見。在其他地方,它已被聖誕老人所取代--一個幾個世紀來從聖尼古拉斯傳說、北歐神話和東歐童話中誕生的混合體。

來自北方異教徒的神話

今天的聖誕老人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也有不同的起源。在那裡,聖誕老人身穿毛皮鬥篷、留著濃密胡須,乘坐馴鹿雪橇四處分發堅果,好讓人們度過嚴冬。傳說他是北歐最強大的神--奧丁的後裔。

在挪威和瑞典則流傳著聖誕侏儒Tomte的故事,他守護著房屋和農場,但前提是要得到足夠的食物。如今,聖誕節前夕,聖誕小矮人或聖誕小精靈會給人們帶來禮物,當然是要用食物來做交換。

芬蘭的朱魯普基曾經是一個令人生厭的形象,這個一半是人,一半是山羊的怪物會挨家挨戶索要食物,不給就威脅要帶走孩子們。不過,在某個時候,朱魯普基的角消失了,變成了一位友好的聖誕老人。

聖誕老人桑塔克勞斯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聖誕老人在美國被稱為桑塔克勞斯呢?荷蘭移民當年將他們的"聖德格拉斯"帶到了美國,成為了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紐約--的守護神。在某個時候,"聖德格拉斯"變成了桑塔格拉斯。20世紀30 年代,可口可樂將桑塔格拉斯打造成廣告偶像。從此,這個穿著毛皮襯裡外套、戴著帽子、紅臉頰、長胡須的友善的老人就成為了人們心中聖誕老人的形象。

1931年可口可樂的廣告——聖誕老人桑塔克勞斯的形象誕生
1931年可口可樂的廣告——聖誕老人桑塔克勞斯的形象誕生

桑塔格拉斯並不像他的歐洲同行那樣在聖尼古拉斯日那天帶來禮物,而是在12月25日晚上。直到今天,每個美國孩子都知道,聖誕老人會帶著禮物從煙囪裡鑽進來,然後又飛快地駕著馴鹿雪橇消失在空中,好給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兒童送去禮物。

Provided by Deutsche Welle
Provided by Deutsche Welle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Jeffrey
    今年以色列大屠殺聖誕老人都不敢來啦
    12月06日10:4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