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米酵菌酸」正名了! 王必勝:專家一致決議叫「邦克列酸」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04月03日07:32 • 發布於 04月03日07:07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資料照)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資料照)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釀2死,定調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惹禍,不過究竟是哪個食材或環節有問題,至今尚無解答,然而此毒素與「米」無關,衛福部今(3日)召開專家會議,會後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對外說明,他指出,會中專家一致認為應該為此毒素正名,並「Bongkrekic Acid」音譯,稱為「邦克列酸」。

王必勝說,Bongkrekic Acid與「米」無關,翻譯不到位且「米」字容易讓人望文生義,產生誤解或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專家一致決議應正名,專家也認為,應避免使用其他食物名稱,最終決定是以多數細菌的命名方式直接音譯。

王必勝表示,會議中也針對臨床治療進行建議,目前專家仍建議以「血漿置換術」(plasma exchange) 來加速毒素的排除,此外也有藥物及處置方式討論,但世界上的案例很少,可參考的資訊不足,因此也希望在邦克列酸檢驗量能充裕的情況下,臨床單位可以多收集個案的資料,做為未來類似個案的治療參考。

王必勝也提到,跟據農業部及食品工業研究所提供的資訊,唐菖蒲伯克氏菌四種病原型中,僅椰毒亞型會分泌毒素邦克列酸,但相關資料很少且不明確,因此會中也建議食藥署與食品工業研究所、農業部,另行討論後續對這隻細菌的相關研究和調查,包括在台灣自然生態及食品中的分佈狀況及其特性。

對於邦克列酸食物中毒的防治指引,王必勝說,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著重在一般細菌防治原則及避免毒素産生的一般環境處理原則,會由食藥署製作「懶人包」盡快公佈,另一是詳細的指引,需要較長的時間,包括對於相關食品製造業、餐廳從業人員及一般民眾,會由食藥署、食品及微生物專家等收集相關資料並研析後再另行公佈。

衛福部今(3日)召開專家會議,會後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對外說明,他指出,會中專家一致認為應該為此毒素正名,並以其英文名「Bongkrekic Acid」直譯,稱為「邦克列酸」。(資料照)
衛福部今(3日)召開專家會議,會後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對外說明,他指出,會中專家一致認為應該為此毒素正名,並以其英文名「Bongkrekic Acid」直譯,稱為「邦克列酸」。(資料照)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2

  • Corvus
    婚外生子改叫什麼?巴思特子?
    04月03日08:50
  • 建衢
    吃飽太閒了,這個時候不先快速找出問題,處理問題,忙著幫病毒取名子,標上不要誤導的名號,就可以讓老百姓放心了嗎? 面由心生,看起來官當大了,越來越像隻豬🐷
    04月03日09:30
  • 宮本美代子
    有病
    04月03日09:31
  • 世傑
    養小三,吹爵士樂,有品味
    04月03日09:10
  • 就愛酗咖啡
    正事不做,就只會搞"正名",有屁用嗎?
    04月03日10:1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