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藝術 如何預言我們的時代?
新春大展「 你好,人類!Hello, Human! 」2024/1/27~5/12 在台北當代藝術館
你今天 ChatGPT 了嗎? ChatGPT 人工智慧 聊天機器人的問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個人生活擴散至全球各產業,AI 也竄升為 Google 的年度關鍵字。科技的高速發展下,也伴隨著人類對 AI 未知影響力的不安與憂心。
集結全球 AI 人工智慧創作熱潮下,最具指標與熱議的藝術家及作品,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4 年新春大展:「 你好,人類!Hello, Human! 」隆重登場。由策展人林欣傑及蔡宏賢攜手策劃,面對 AI 與人類的創造界線逐漸模糊不清的時代,AI 如同新世代的潘朵拉盒子,引發人類對於這個黑盒子是否能開放、可信任、共享的疑問。此次展覽將深入探討 AI 與人類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在這個變革時代中,AI如何影響藝術的發展。
展覽匯集 16 組來自國內外重量級藝術家與團隊參與展出: 莫雷辛.阿拉亞⾥ MorehshinAllahyari 、 傑森.艾倫 Jason M. Allen 、 喬納森.班迪克森 Jonas Bendiksen 、 爆炸理論 Blast Theory 、 超維度 Dimension Plus 、 fuse* 、 江戶未來世 Hello Edo! 、馬里奧.克林格曼 Mario Klingemann 、 真鍋大度 Daito Manabe、列夫.曼諾維奇 Lev Manovich 、 松尾公也 Koya Matsuo 、 onformative 、安娜.里德勒 Anna Ridler 、 孫詠怡 Winnie Soon 、 魏廷宇 、 楊雨樵 ,從多樣的觀點詮釋與省思 AI 人工智慧衝擊下的各種議題及想像。
當 AI 取代人類
日本新媒體藝術界最代表性的藝術家真鍋大度(Daito Manabe),展出《AI 不是藝術》雙頻道錄像裝置作品,以好萊塢員工對抗 AI 罷工事件為題,真鍋大度透過這件作品試圖預測未來娛樂產業和文化的演變,同時提出在一切都被 AI 替代的時代中,人類還能扮演什麼角色的深刻思考。
魏廷宇《百科夜行》,透過雙頻道錄像述說兩個截然不同的文本,一則由 AI 編輯而成,一則是藝術家的個人自白,宛如錄音帶 A 面與 B 面,透過文字堆疊不同領域的條目,建立時間與地方脈絡之中不穩定且錯誤連結的真實世界,是一種自身與公領域的相遇和重新協商。
當 AI 成為大藝術家
傑森.艾倫(Jason M. Allen)展出的作品《歌劇院空間》曾在 2022 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數位藝術類比賽中獲得首獎,因使用 AI 繪圖工具引起全球正反意見的爭論與關注,這次同時展出藝術家委託律師辦理本作品版權註冊的法律文件,提供觀眾進一步思考 AI 趨勢下人類倡議和科技角色的思考。
亞洲創作團隊江戶未來世(Hello Edo!),展出《屋台系列》AI 生成作品,畫面中融合浮世繪藝術的風格,將未來生物、性別、機械科技、神佛鬼怪、人工智慧和賽博格等元素交融,打造充滿復古、未來與奇幻的異世界。
楊雨樵 《回.口》系列作品,假設在人類消失後,其他智慧生物透過 AI 管理的資料庫閱讀關於「人類」的調研資料。藝術家模擬 AI「講述」出對於「人類」的理解。
莫雷辛.阿拉亞⾥(MorehshinAllahyari)作品《月亮臉》,藝術家以人工智慧模型輸入 1786 年至 1925 年伊朗卡扎爾王朝時期的肖像畫,生成出一系列影片,試圖消解和修復在西方文化入侵後,被抹去的波斯視覺文化中的非二元性別表現。
列夫.曼諾維奇(Lev Manovich)《美學碎片》透過人工智慧擬仿古版畫和蝕刻畫,創造出夢幻而懷舊的氛圍,形成的空間彷彿另類人類文明的回憶,而此文明現已消失,只留下碎片的積累。
來自柏林的 onformative 假設人工智慧變成創作者,會發生什麼事?《AI雕塑》錄像作品中觀察與記錄 AI 學習雕塑立體模型的演變過程,試圖凸顯當機器成為創作者時,人類扮演著策展人的角色。在這個角色中,人類可以決定並積極塑造環境和過程,進而影響人工智慧的發展。
喬納森.班迪克森(Jonas Bendiksen)《⾱萊斯之書》作品,探討了北馬其頓韋萊斯區的歷史和當代的複雜情境。藝術家在調查研究期間發現,這個城鎮傳承著偽造的斯拉夫民族歷史,同時該地在 2016 年美國大選期間曾創建數百個假美國新聞中心,引起廣泛關注。藝術家將這兩個不同的「韋萊斯」故事融合在一起。透過 3D 虛擬人物合成與 AI 人工智慧生成的文字敘述,製作出交雜歷史和當代假信息的書籍,引發對科技時代虛實難辨的省思。
當 AI 黑盒置入看不見的審查與先入假設
《刪不了的符號》系列是藝術家 孫詠怡(Winnie Soon)於 2023 年獲得「林茲電子藝術獎」金尼卡獎的重要作品。這件作品旨在探討涉及權力不對等的數位基礎設施對文化的影響,孫詠怡蒐集了從中國社群平台「微博」上受審查並被刪除的文本資料作為素材,一部分以影像呈現被消失的字元所留下無聲且空白的畫面;一部分則是被審查的貼文集結成兩千多頁的紙本供觀眾翻閱,反思被審查制度打壓下未被聽見的聲音,以及在文化層面上的影響。
被譽為人工智慧藝術先鋒的藝術家馬里奧.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他的作品《適當的反應》是其創作的思考意義之作。以文字的力量為靈感,畫面上翻牌式壁掛顯示板,當有人跪於前方的木製跪台,即會顯示一句短語,這些短語是由 AI 神經網絡所撰寫,每句都是獨一無二沒有重覆。雖然生成出看似具一致性的箴言文字,但實際上是由人類觀眾賦予了它們意義。
➤➤ 延伸閱讀 一場關於信念的 AI 藝術體驗|ENESS 親自帶路朝聖靈感大師 踏上幸福征途
當 AI 與生命體的互動與共生
在 2023 年獲頒日本首屆人工智慧藝術賽(AI Art GrandPrix)大獎肯定的日本藝術家 松尾公也 展出兩件作品。《妻音源Torichan 歌唱 Desperado》以人工智慧技術重新生成已逝世妻子的演唱聲音及影像,展覽現場也播放另一件藝術家持續運用各式 AI 程式製作以妻子為主角的音樂影片《星沉願望夜》,呈現藝術家跨越生命與時空持續與妻子相互對唱的動人場景。
超維度 Dimension Plus 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展出《生態池》(Feat. 動力博士),以 AI 生成演算幻想物種誕生的過程為題,創造出一個模仿既有的生物造型、樣態與運動的虛擬生態系統。另一件作品《VS AI 街頭對戰》以趣味性的電玩機台裝置,探討人工智慧是否有其侷限或偏見?展場中設置了兩座獨立機台,由人工智慧以文生圖的方式運作。兩座機台針對系統的題目自動做出回應,彼此競賽產生圖像,展覽期間觀眾也有機會親自體驗對戰活動。
想像一個機器人可以代替你照顧家中寵物,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呢?英國知名的互動團體 爆炸理論(Blast Theory)的作品《貴族貓宮》,實驗三隻貓咪與人工智慧共存於一個房間中,試圖探討人工智慧對動物行為和福祉的影響。
安娜.里德勒(Anna Ridler)以 17 世紀鬱金香球莖曾引發的泡沫經濟事件為靈感,創作一系列以 AI 生成的作品,《花葉病毒》每個頻道中的影像皆展示由比特幣價格操控的單一鬱金香,每一朵花的狀況將隨著市場波動而產生變化。《花的拍賣》是件會在一週後自毀的 NFT 作品,作品的生命周期大約等同真實鬱金香採收後能維持的時間。這件奇特且詭異的《黑色鬱金香》則以讓作品轉售價無法超越原始買入金額的手法,挑戰波動劇烈的數位藝術市場。
fuse*《Onirica()》以兩萬多份「夢境數據庫」的夢境報告為創作基礎,借助 AI 將資訊信息轉化為視覺敘事體驗,生成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視覺元素,包括角色、物體、風景等,相互交織出令人著迷且神秘的影像。
人類,該如何選擇?(要不要問問 ChatGPT?)
針對此次 AI藝術 大展,作為新媒體藝術工作者的策展人蔡宏賢表示:「面對 AI 人工智慧的高速進展,人類迫切需要思考如何自處。歡迎大家親臨現場,感受這場當代藝術與 AI 人工智慧的深刻省思與對話。」香港媒體藝術家及策展人,一年前即開始投入共同策畫的林欣傑,則補充道:「在神化與邪惡化的 AI 之間,人類的智慧該如何選擇?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要不要問問 ChatGPT?」
展覽期間將舉行系列講座、AI 工作坊與多場導覽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透過不同互動,更了解我們身處的 AI 時代。
編輯|Melody TU
資料.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你好,人類!Hello, Human!
展期|2024 年 1 月 27 日至 5 月 12 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策展人/藝術家面對面
刪不了的符號
日期|03/03(Sun.)16:00-17:30
主講|孫詠怡Winnie Soon/本展參展藝術家
與談兼主持|徐詩雨/獨立研究者與策展人
Hello, Human!
日期|03/09(Sat.)14:00-16:00
講者|林欣傑、蔡宏賢/本展策展人
與生成式 AI 共演的人機劇場
日期|03/17(Sun.)14:00-16:00
主講|楊雨樵/本展參展藝術家
與談|施懿珊/空中自體動力宣言(負責人)
▌專題講座
有事問AI ── 是咒術還是科學?
日期|03/16(Sat.) 14:00-16:00
講者|黃豆泥/Web3公共性研究者與實踐者、羅仕東/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站長
從「Hello, Human!」探討關於AI心智與素養
日期|05/04(Sat.) 14:00-16:00
講者|林映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蔡宏賢/本展策展人
▌專家導覽
01/27(Sat.)16:00-17:30|林欣傑/本展策展人
02/25(Sun.)14:00-15:30|魏廷宇/本展參展藝術家
03/03(Sun.)14:00-15:30|黃新/新媒體藝術工作者
04/21(Sun.)14:00-15:30|李怡志/政治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05/05(Sun.)14:00-15:30|蔡宏賢/本展策展人
▌藝術家工作坊
萬物成人──生成式AI工作坊
日期|04/14(Sun.)14:00-16:00
講者|楊雨樵/本展參展藝術家
對象|15歲以上之一般觀眾,學員需自備平版或筆電,並事先申請Discord及Midjourney帳號
我講你畫──和AI一起說故事(親子限定)
日期|05/04(Sat.)10:30-12:00
講者|楊雨樵/本展參展藝術家
對象|8歲以上之親子觀眾
▌展演活動
口,στόμα
日期|03/16 (Sat.) 14:00-17:00、04/13 (Sat.) 10:00-12:00&14:00-17:00
05/05 (Sun.) 10:00-12:00 & 14:00-17:00
地點|當代館108展間
辦法|憑當日門票或MoCard入場
VS AI街頭對戰
日期|02/24(Sat.)、03/23(Sat.)、04/27(Sat.)、05/04(Sat.)
地點|當代館201展間
辦法|憑當日門票或MoCard入場,現場登記報名
備註|活動詳細對戰時間,請上 官網 查詢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