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二二八的那個年代!3首「禁歌」隱晦詮釋了言論管制的恐怖

Knowing

發布於 2018年02月28日07:42 • 張詠晴

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戒嚴時代,審查歌曲的制度時常是亂無章法,強迫改寫歌曲、禁止公開播放和禁止公開演唱,甚至是完全禁止發行的「懲罰」也時有所聞。而這3首禁歌便是最能反映大時代縮影的例子,你聽過幾首呢?

〈杯底不可飼金魚〉

歌詞中「飲啦!杯底不可飼金魚,好漢剖腹來相見」、「興到食酒免揀時,情投意合上歡喜。」讓《杯底毋通飼金魚》在現代成為台語俗諺,即為勸人乾杯,飲盡杯中酒之意。 

然而1949 年,「台灣合唱之父」呂泉生最著名的作品《杯底毋通飼金魚》成為當時著名的禁歌。呂泉生痛心於「二二八事件」造成的傷亡無以計數,希望台灣族群彼此間能坐下來喝杯酒,如歌詞般「朋友弟兄無議論」,鼓勵大家放下仇恨、破除省籍藩籬,信任彼此好好過活。

〈補破網〉

〈補破網〉發表於1948 年,也就是二二八事件後一年。這首歌的靈感並非直接地來自二二八後極需弭平的社會傷痕,而是來自作詞人李臨秋(1910~1979)因中年情場失意,有感而寫下的自勵告白。雖然〈補破網〉的原意是描述愛情失意,但此曲無疑代表當時的戰後社會,百廢待舉的社會宛如一張「破網」,需要大家一針一線地縫補,「漁網」也是「希望」的諧音,就像織補台灣社會新的希望。

然而,當局查禁卻因認為李臨秋最初所寫的兩段歌詞充滿哀怨悲情之意,太過消極負面,因而逼迫他寫出第三段歌詞,加入快樂的結局「魚入港,好年冬,歌詩滿漁港」,以營造光明形象。後來李臨秋說,他寧可人們不唱出那段受到脅迫所寫出的第三段歌詞。

 

〈收酒矸〉

二二八時期的台灣人民生活,普遍貧窮艱苦,因此音樂家張邱東松變將他所觀察到的小人物生活寫成歌曲,像是『賣肉粽』、『收酒矸』等。由於歌詞描述寫實真摯,曲調優美動聽,發表後蔚為流行,傳遍大街小巷。然而,不久後卻被『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發文通令禁唱。禁唱的理由是:這些歌暗示政府無能,導致人民生活困苦。最後〈收酒矸〉的情況有如日治時期歌曲〈街頭的流浪〉,因刻劃出台灣過於淒涼貧困的現實而被禁。

圖片來源:pixabay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