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在去之前可以先知道:五分鐘認識關於大阪的歷史冷知識~

日本集合

更新於 2021年05月20日09:00 • 發布於 2021年05月18日12:00

西日本的經濟中心大阪,向來是美食與觀光旅遊的重鎮,不僅日本人喜愛,也受海外遊客為之瘋狂。這回將深入介紹幾個您可能不知的大阪歷史小知識,讓您走在現代都市化的大阪,也能感受濃濃的日本史。

*大阪也曾經是首都?

說到日本的首都,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總是東京,第二個則會是京都。

然而大阪早在兩者之前的飛鳥時代(592年到710年)和奈良時代(710年到794年)就作為都城而存在,並先後建造了宮殿和京城。

難波是大阪的舊名,據說日本第一位天皇 神武天皇駕船到此地,見水勢湍急,便命名「浪速(なにわ, naniwa)」。 後則改為同音異字的「難波」。

因此建設在此地的宮殿和京城即為「難波京」。

*是大「坂」還是大「阪」?

大阪原本的名稱是「大坂」,一開始是指上町台地的北端,就是現在大阪城所在地附近;日語中的「坂」就是中文的「坡」的意思。

而現今的「大阪」名稱則出現於江戶時代,並在明治時代取代「大坂」而成為正式地名。

之所以將「坂」改寫為「阪」,是因為「坂」字可拆解為「土反」,帶有不祥的含意。

另外有一個說法是,在日本最後的內戰「西南戰爭」結束後,明治新政府認為「坂」字又可拆解作「士反」,也就是「武士叛亂」的意思。

因此當時官員在文書上為了避諱而改用「阪」字,就陰錯陽差地成為正式用法。

*八百八橋的水都大阪

大阪面臨大阪灣,位在淀川和大和川的入海交會處。

淀川有多條支流,昔日於支流上的橋,號稱有八百八十座。「八百八」在日語中有非常多、無數的意思。

比如說東京有808條街,京都有808座寺廟,而大阪則有808座橋;因此可以想像廣大的大阪市其橋樑屈指難數。

橋樑眾多說明水路發達。主要通過水路運送貨物的古代,水路發達的地方也是商業繁榮的地方,大阪就是其一。

水路不僅讓大阪成為商務中心,也是市民、遊客們休閒娛樂的場所。

乘船遊歷大阪也變成一個大阪特有的城市特色:乘坐遊船欣賞江河兩岸的市景,沿著河流途經市政府、造幣公司以及商業區。

不過現今大阪的許多河道都已被填埋,用來修建公路或建築。昔日的八百八橋之景早已不復存在。

*只有大阪電扶梯要「右站左行」?

大家應該知道日本多數地區的電扶梯都是「靠左站」,但來到大阪,卻又變回「靠右站」了?

1967年,「阪急梅田站」建造了橫跨三個樓層的超長電梯,當時為了使用者安全,便統一宣導「靠右站、靠左走」,此規範也逐漸成為大阪當地約定俗成的習慣。

1970年在大阪的「萬國博覽會」迎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此「靠右站」的規定也正好符合世界通用標準。

現今日本國內除了大阪普遍為「右站左行」,但日本其他地方還是以「靠右走」為主流。

*梅田其實是埋骨地的意思?

大阪最繁華的商業區「梅田」,在古代原本寫為「埋田」,後因字面不雅觀而改為「梅田」。

關於「埋田」的普遍說法是此處曾為沼澤地,經過了多次「埋土造陸」而成。

但「埋田」在過去是「大阪七墓」之一的墓地,當地曾埋葬不少人骨與墓葬品,推定約從17世紀到20世紀間皆有下葬紀錄。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