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專注只做一件事情」到底有多可怕?Suzuki Swift Hybrid 試駕

2GameSome

更新於 2022年09月23日13:36 • 發布於 2022年09月19日08:56 • 圖=葉毓中 / 文=劉偉彤 - 2GameSome - 有車賞

綜觀目前全球汽車市場的發展態勢,品牌端為了吸引到最大量的消費受眾,將旗下產品盡可能做出分化,甚至單一車款就有兩到三種延伸車型,縱使對於市場來說代表著有更多選擇,對於營運者而言,供應、販售、編成安排的複雜程度卻也就更勝以往。不過,在這主流趨勢下,還是有品牌願意專注在特定級距車型的製造與販售,雖然脫離主流,卻仍歷久不衰,持續創造不俗銷售成績,諸如 Suzuki,便是相當典型的範例。

一直以來,Suzuki 都專注於中小型商品的研發,大至 S-Cross、Vitara,小至我們本次試駕的 Swift,我們從這品牌身上看不到現今蔚為主流的中大型休旅車級距,反而一直將研發成本持續投注在強調都會或特定越野元素的產品身上,這項策略或許無法在銷售成績上與其他身擁集團資源的品牌相比較,但必須說,在有限的條件上還能創造出不俗銷售成績,實屬不易,但更重要的,是這種公司操作,完全反映了 Suzuki 「專注只做一件事情」的態度、堅持。

目前,Suzuki Swift Hybrid 僅採單一車型販售,售價為 72 萬元起。
您可曾想過,在 SUV 蔚為主流的今時今日,Suzuki 還堅持要專責中小型車陣列的研發製造?

而主打靈活都會用車體驗的 Swift,已算得上是 Suzuki 的始祖級車款,從 1983 年的 Cultus 華麗轉身,直至現在就度過了整整快要 40 年的歷史。如今,Swift 以更小巧的靈活身形、樸實平凡的內裝設計,再加上價格相對宜人的進口車身份來面對國內消費受眾,對於諸如大學新鮮人、或是小資族的日常通勤,絕對是相當理想的優選。倒是這次 Swift 所裝配的 Hybrid 油電技術讓我有了相當的好奇心,加上小葉對於本車的動力駕控呈現讚譽有加,我也就把這次的試駕重點放在這個部分了。

1.2 升直列四缸自然進氣引擎宛如日本汽車品牌的標準配備,不過,Swift 亦有額外增配電池與馬達模組,用以提升油耗與動力效能。
自中央數位顯示幕中,可清楚看到電池充能狀態。
變速箱採用 CVT 無段變速機制,並且供應七速模擬換檔功能。

不免俗地還是要提一下本車在動力心臟上的設置,1.2 升直列四缸自然進氣引擎所獨立產出的 83 匹最大馬力與 11 公斤米峰值扭力乍看之下完全不夠用,但別忘了本車可是鑲有 Hybrid 之名,換言之,Swift 另有額外配置一具鋰離子電池與 ISG 整合式啟動馬達發電機,擔任節能、加強動力轉換效能的要角。而在實際踩踏上,這組動力要推動不到一噸的車重簡直輕鬆寫意,以台灣最高限速約莫 110、120 km/h 的使用狀況而言,Swift 完全不會有力不從心的問題,但必須說,想要透過本車在高速公路上享受如渦輪車般的暢快,還是不要太勉強了。此外,CVT 幾乎沒有任何頓挫的換檔特性,我認為這完全符合此受眾的消費使用習性,舒適、順暢才是首要,否則,作為性能旗艦身份的 Swift Sport 不也就失去存在意義了嗎?

順暢、協調的靈敏反應為 Swift 的動力訴求;較為性能、熱血等面向就讓 Swift Sport 來吧!
縱使配置了電池馬達模組,Swift 空車重仍僅有一噸不到。

不過,作為一輛都會使用小車,Suzuki 顯然沒有因為 Swift 的車格、市場設定而在輔助駕駛部分有任何取捨,舉凡 ACC 主動式車距巡航、BA 煞車輔助、BSM 車側盲點偵測、LDWS 車道偏離警示等等,都已經被歸列為標準配備項目,倘若在往後的產品更新中能夠將車道置中也一併納入,相信會增加不少產品吸引力。

主動安全輔助駕駛系統已列為 Swift 標準配備。

Suzuki Swift 目前在台灣市場的產品操作上,係採「單一車型」的方式在進行販售,對於企業而言,這都需要莫大的勇氣,主因在於這輛車要在配備滿載的情況下擁有相對適切的售價才能有機會吸引消費受眾。攤開 Swift 在國內販售的編成清單,撇開較為主觀的設計與用料不談,對於消費者心中所期盼的配備滿載程度,Swift 是絕對可以滿足的,放眼市場中的同級敵手而言也相當少見。

小巧圓融的燈具設計完全符合本車靈活都會的使用訴求。
鍍鉻飾條為 Swift 邁入油電世代後才擁有的設計。
2 Tone 色系處理亦是 Swift 的主打商品特色之一。
圈胎配置規格為 185 / 55 R 16
歸因於油電轉換後的 Swift 在造型差異上甚小;Hybrid 徽飾可以說是少有能夠辨別車輛差異的方法。
中控佈局仍維持 Suzuki 一貫的平實風格,沒有太多花俏的設計。
影音主機支援 Apple CarPlay 智慧型裝置連接功能。
前座椅的包覆性與舒適性均屬上乘。
後座空間本來就不是 Swift 的強項,不過要承載短途旅程而言,算得上是夠用了。
6 / 4 分離傾倒機制可為非以空間見長的 Swift 帶來更多空間機能。

從這些產品操作中其實也不難發現 Suzuki 不會因為車輛位居入門就在研發能量上有所刪減,而是對於旗下每一款車都傾注同等資源來開發,每一輛車都自帶鮮明的特色濾鏡,讓 Suzuki 這間以推出小尺寸車款為營運主力的品牌有種說不上來、與眾不同的魅力,這就是「只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恐怖之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