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亞洲新媒體高峰會11日於台北晶華酒店舉辦主題論壇,由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微軟 Director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s Mike Bayman、瀚草文創公司內容總監何昕月、彼此影業公司共同創辦人劉宛玲、兔將創意營業執行長李昭樺,共同探討AI創新對影視產業的影響。李昭樺強調,AI帶來的是機會而非威脅,AI不僅能提升成果品質,更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幫助業界更好的應對挑戰。
在論壇中,Mike Bayman分享自己運用微軟AI工具Copilot的經驗,他強調,操作AI成功的關鍵在於提供「正確且詳細」的指令。他現場示範如何使用Copilot規劃行程,並指出Copilot也能協助許多影視產業相關的工作,如故事發想、劇本撰寫、場刊、運鏡行銷策略等。
Mike Bayman說:「成品的好壞不取決於使用什麼工具,而是你需要的是什麼。」他強調,清楚了解自身需求,才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並達到最佳結果。
針對到AI對編劇行業的影響,何昕明表示,過去編劇在概念發想階段往往難以具體表達故事,導致無法與團隊順利溝通,然而,隨著隨著AI技術的進步,如今編劇可以透過虛擬影像直接展示創意構想,大幅提高表達的清晰度和溝通效率。他期望,未來能利用AI來創作分鏡圖,進一步提升劇本的視覺呈現,讓創作過程更加有效率。
劉宛玲則認為:「時間就是金錢。」AI工具提高她的做事效率,而節省下來的時間讓她能專注於其他業務,從而提高整體工作效能。她說:「只要提供不同的情境,AI就能根據我的需求進行調整,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驚喜。」透過Mike Bayman的簡報,她也發現AI不僅能根據情境安排日程,甚至能協助規劃影視創作的預算和預估票房等。
然而,劉宛玲也指出,儘管AI在劇本創作上提供了幫助,但仍存在局限性,數據是一個衡量工具,但並非唯一標準,隨著影視和串流平台上類似內容的增加,她認為業界應學會如何正確運用AI,而不是完全依賴它。
目前AI出現錯誤仍是常見現象,李昭樺提醒,使用AI時需要特別注意,由於現在的AI越來越強大,所給出的回答也更加具體,但普通使用者較難以判斷其中的錯誤。何昕明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運用經驗,尤其對於新銳編劇來說,可能難以辨識AI提供的劇情是否合理。
關於AI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的問題,Mike Bayman表示,雖然AI可以協助完成許多細節性任務,但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工作,AI應作為輔助工具,幫助處理繁瑣的工作,但創作的引導仍然需要人類來完成。劉宛玲則指出,故事的發想是創意中最基本且難以「偷走」的部分,AI雖然能協助劇本創作,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將創意轉化為具體的故事情節,這是AI無法輕易取代的。
「不管AI會不會普及,但學一個技能都不是壞事,擁抱科技,不要固守於傳統。」劉宛玲總結,任何產業都不應待在舒適圈,影視產業的變化非常快,唯有不斷創新和學習,才能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