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地處東亞內陸,北方與俄羅斯接壤,東、西、南方和中國大陸相鄰,屬於高緯度的大陸性氣候,首都烏蘭巴托是蒙古最大的城市,商業發展與交通建設蓬勃,如今與其他現代化城市已然無異。
一望無際的草原是現代大部分都市人神往的壯闊風景,也是大眾對蒙古的想像,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城市文明綿延,人們透過建設改變了生存的環境,也改變了後代的價值觀和生存形態;在追求現代化生活的同時,也與自然漸漸拉開距離。
外立面細節。
以烏蘭巴托為例,在轉出主要道路後,就會發現附近存在與市區截然不同的居住群──蒙古包區。作為多數居民真實的區住樣貌,這裡有蒙古包也有平房,在被劃分的每一塊土地內,又同時填入3到4戶家庭,城市快速的擴建,也預示越來越多傳統蒙古包將被永久性建築取代。
閣爾工作室的新蒙古包計劃,針對多元角度、積極吸收各方領域的意見,一步一腳印的突破,研發出適宜在地自然、資源、社會的輕型裝配式建築體系,為草原牧居和文旅住居提供嶄新的聚落布局模式、住居空間類型和相應營建技術,更新大眾對蒙古包的印象。
提取在地民族的生活智慧
傳統蒙古包誕生自遊牧民族,配合在地環境和人民為了適應環境衍生的生活形態,具有便於拆裝、易於搬運等優點;在外型方面,最為人熟知的特色便是其類穹頂的飽滿天花,這不僅是遊牧民族的精神世界與核心價值體系的體現,也是應對自然氣候的智慧。
閣爾工作室研發杆式蒙古包體系的設計,提取傳統蒙古包的優勢,以幾何重構的方式承繼類穹頂的空間形態,組織平面空間時植入單元模組與組合拓展機制,獲得更多元、更開放的建築空間,結合對現代化生活機能的考量,開發更具有彈性的建築模型和使用零件。
傳統的蒙古包使用柳條和牛皮繩的綁紮,打造具有彈性的網狀編壁,以此建立建築的基礎架構,蒙古語稱其為「哈那」。搭建時將哈那拉開就會撐起圓形的圍牆,因用材具彈性,所以折卸時只需摺疊,便會縮小體積,除了能反覆使用節省時間,遷移時還可做為牛、馬車的車板使用。
夜晚遠景。
杆式蒙古包以小截面集成膠合木杆件正交疊合而成的結構體系,取代傳統用材和手作工法,借力現代工具、製造更適合草原的裝配式結構。
通過科學的方式計算與排布杆件,因應不同氣候、不同尺度、不同空間形式,能自由選取的結構模型與材質資料庫作搭配。該體系具有工廠預製、現場組裝,結構截面小,整體品質輕等特點,在草原上不需要大型機械設備即可快速搭建安裝。
融入現代工法
在確立建築基礎架構後,設計團隊順勢植入複合維護結構、能源系統與智慧系統,嚴格篩選圍護結構的建材,與結構模型資料庫最大限度確保模數的統一,同時達到節材、增效、控本的作用。
構造設計重點解決了多層耦合、現場容錯等問題,確保建築的密閉性、保溫性和隔熱性,還達到了預製裝配的效果。供熱系統採用低溫輻射電熱膜和無線遠端智慧控制系統,精准監測採集能耗資料,並獨立運算調節每個獨立模組的溫度,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時提升了居住的舒適性。
閣爾[GER]是蒙古語,狹義定義為蒙古包,廣義定義為家。閣爾轉譯蒙古包所隱藏的古老智慧,解構遊牧民族古老的居住形式和生活方式。
室內細節。
自低碳宜居的角度,深入當代草原人居環境的發展,閣爾工作室以建築為載體,主動從所能涉及的相關領域中消化資訊,藉由建構新型輕質裝配式建築體系,延伸開拓草原人居環境的可能性。
資料及圖片提供」閣爾工作室
欲看全文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