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就像梅菲斯特獎作家也很喜歡寫這些很炫技的,」陳浩基說,「一套理論可以翻來覆去、講很多不同版本出來。」
以《13.67》、《網內人》等書在台灣廣為人知的香港作家陳浩基,2024年推出新作《隱蔽嫌疑人》,不過受訪時先聊起的,是他發表在電子雜誌《PUZZLE》上的中篇〈Jörmungandr 耶夢加得〉。「這篇其實是舊作,幾年前應島田老師的邀稿寫的,那時老師提了很多元素,結果我把它們全都塞進去了;」陳浩基說,「我自己覺得這個故事不大推理,它以科幻為主,但我聽說老師讀完之後說,對,這個就是他認為的『21世紀本格推理』。」
陳浩基口中的「島田老師」指的是日本推理名家島田莊司,島田莊司從20世紀的八零年代開始提倡「新本格」,而他認為陳浩基的這篇作品,是21世紀本格推理的樣貌之一。「我覺得島田老師之所以滿意,不是從科幻小說的角度去看的,」陳浩基解釋,「八零年代他在講新本格的時候,就覺得當時謎團和詭計設計,有很多是從前本格發展時才會發生的,八零年代、尤其九零年代以後,鑑識科學越來越成熟、相關科技越來越多的時候,很多從前的詭計其實就不能用了。比較偷懶的方法,就是想辦法讓角色們去孤立的環境,山莊啦孤島啦,他就沒辦法用那些先進的設備,還是必須靠原來的智力推理。但島田老師比較想要破除這樣的東西,想用新的科學和技術設計詭計。」
因此〈Jörmungandr 耶夢加得〉大獲肯定的原因之一,就是故事裡置入了新理論,「但我其實很好奇,這些理論應該多『實際』才能使用?」陳浩基說,「例如從前的人假設有『以太』,可以後來已經確定它不存在;那現在我們以為是對的理論,說不定以後也會被推翻。推理小說要講究邏輯的合理,如果有個理論可能是錯的,那推理就會有問題。」
話說回來,曾經有人對漫畫家手塚治虫提出《怪醫黑傑克》當中出現與彼時醫學知識不符的情節,手塚治虫回應,「我在畫漫畫,不是畫醫學教科書」──虛構作品當中,好故事才是重點,而這一點,陳浩基的表現一向精采。
人物與詭計
陳浩基原先預計要寫《網內人》的續集,大綱也已經擬了,「但總覺得那個有點不像《網內人》,以整個故事來看,我覺得如果我寫完了,會發現這個故事不需要《網內人》的主角來進行也可以。」陳浩基說,「所以我決定應該先寫一點別的東西,就是這個原因。」
這個「別的東西」就是《隱蔽嫌疑人》,一部接近十七萬字的長篇──「推理小說創作好像在燉紅酒料理,需要時間慢慢完成,那本續集的時間還沒到,但我手上有威士忌,那就先來做別的」──或許因為如此,這部陳浩基口中算是「小品」的小說,「酒精濃度」其實蠻高的。
「詭計是很久以前就寫好的,」陳浩基拿出iPad,裡頭存放了一大堆他構思的謎團和故事材料,「角色之間的感情部分是為這個故事設計的,確定要用那個詭計之後,加了一點新的東西做些修改。雖然編輯覺得這個詭計很厲害,其實我覺得不是那麼厲害──真的不是那麼厲害啦。」
陳浩基在網路上讀過網友的書評,「有個網友說這個詭計有很多部分其實是很古老的手法,但他覺得這個故事有趣的是做了一個很完美的setting,把那個古老的東西放出來。我的想法也差不多,這個故事其實我比較focus在人物的感情跟關係上。」
事實上,倘若從陳浩基早期的作品一路讀到近作,的確會發現他對角色情感及人際互動的處理越來越仔細完熟。「有些日本作品角逐像直木賞那些比賽,評審會說『啊這個故事好看,但我覺得沒有人味』。」陳浩基說,「不過我覺得是推理小說的兩難:一方面我們知道,寫小說的話,多focus在人物角色是很重要的事,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忘記這是推理小說,如果只是人物好看,我們會覺得它還是不夠。」
陳浩基認為,以某些暢銷作品為榜樣、或者顧及「能否影視化」而捨棄詭計,並不是件好事。「商業考量我可以理解,但問題是這樣要求的話,創作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我覺得這對多元發展是不好的。」陳浩基笑道,「所以我就是一方面寫《隱蔽嫌疑人》這種比較講感情的故事,但也會寫其他一些怪怪的東西。」
最好的推理漫畫
不過,要滿足廣大的推理讀者,設計詭計絕非易事。
「我覺得總有些非常聰明的讀者一定看得出來,而且總有一些讀得比你多,所以我說過很多次,我真的不會想方法去騙過每一個讀者,那是沒可能的事情。」陳浩基說,「但我希望就算他看穿了詭計,還是要覺得故事有趣。就像我讀《故事的那時此刻》時,有個故事我看第一節就知道他要玩什麼把戲,但那個故事還是非常好看。」
那些記在iPad裡的詭計大多寫得很簡單,「有時可能真的是一句話,就像《侏羅紀公園》,它其實就是一句話而已──『從史前蚊子身上抽取恐龍DNA來複製恐龍』,一句話就說完了。」陳浩基說,「要把這個idea寫出來的時候,再花很多很多時間加其他東西。」
陳浩基的故事大多以當代香港為背景,但他自承沒有將不同故事集結成「陳浩基宇宙」的想法,「就像現在美國漫畫改拍成電影的那些『universe』,其實不同創作者有不同idea,硬要放在一起可能會是衝突的。把Iron-Man、Captain America和Thor放在一起還能代表『人』的不同面向,再加更多角色就不大好了。」陳浩基說,「反觀那些獨立的故事,就有很多很好的作品。」
說起美國漫畫,陳浩基展現出自己的另一種閱讀興趣,一口氣舉了許多例子,最後繞回蝙蝠俠,「Nolan的《The Dark Knight》挪用了不少《Batman: The Long Halloween》的元素,這本漫畫裡可以讀到一個英雄墮落的過程、讀到正方角色之間的衝突,讀到黑幫,最後一頁揭露的真相充滿意外,而且令我毛骨悚然;」陳浩基露出滿意的笑容,「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它應該是最好的推理漫畫。」
未來計畫
現在陳浩基手上還有不同出版社的稿約待寫,每年出版的「偵探冰室」系列他也固定參與創作,「我沒有每天寫一定的進度,這我做不到,我都是先花很多時間做前製,整理idea和大綱,等我覺得OK了,就開始衝衝衝。」陳浩基說,「但也要看當天的狀況,寫得很順的話就不想停,不順的話寫五百字就把它放下,打打game。」
談到待寫的稿約,陳浩基承認,「比較像有些欠債,好啦其實是些寫作計畫,首先就是《網內人》的續集,還有先前在《皇冠》雜誌連載的故事,這個還有一篇就寫完了,我也沒想到《隱蔽嫌疑人》就這樣跳出來。『魔蟲人間』系列繼續寫的機會很大,因為我看到很多讀者說如果我不寫下去就太不人道,我覺得既然有人要求就要寫。還有《偵探冰室》,今年的還沒寫呢。」
舊稿債還沒清,新稿約一直來,幸好陳浩基寫故事的點子似乎源源不絕──儲存在剛被他收進背包那部iPad當中的每句話,將來都可能變成令讀者讚嘆的小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