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攝影/葉琳喬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肯夢創辦人朱平,近年致力向身旁親友推廣「零遺產」的概念。所謂「零遺產」,即不要把所有的錢都留到死後成為遺產,而是趁還活著的時候,就把該花的錢花掉,給自己、給子女、做公益。讓金錢替自己創造有意義的回憶,而非銀行帳戶中的一串數字。(本文出自《50+週刊》)
肯夢創辦人朱平的手機上,有一個人生倒數計時App「Countdown to Zero: Life Count」。
《50+》採訪這天,朱平拿出手機,向編輯展示自己推算的結果:如果活到80歲,今年(2024)75歲的他,人生只剩下6%,大約是1,873天,一天一元,也只剩1,873元可以花了。
朱平說,看到App上自己的「生命電池」電力只剩下6%,他嚇了一跳。因此,他愈來愈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時光。朱平的女兒、孫女和孫子都在美國,倘若每年相聚一次,算起來,他只剩下5次和家人相聚的時光。「因此每一次和家人在一起,都變得更珍惜。」
不過,早在多年前,這個生命倒數計時還不存在時,當時40多歲的朱平就有在公司白板右上角寫下數字,幫生命倒數計時的習慣。那是小女兒Brandy的一句話帶給他的啟發。
一天深夜,他帶女兒到餐廳用餐。環顧四周,滿滿的人潮,女兒對朱平說:「這間餐廳裡的人,過了100年後,都會死掉,包括那個小Baby。」
朱平大為震撼,開始重新思索生命的優先排序。後來,讀了《Die with Zero》(台灣譯為「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這本書後,他也十分喜愛書中的許多觀念,深受影響,決定在生活中實踐「零遺產」的哲學。
該花就早點花,創造回憶紅利
什麼是「零遺產」?朱平指出,「零遺產」是個概念,並非指把錢花到一毛不剩,而是指把多餘的給出去。「不要一直存錢,要花錢,懂得花錢很重要。」當然,前提是,必須先預備好自己老後需要的安養醫藥費,有多餘的就花掉、分掉、捐掉。
「我們的文化提倡存錢,存錢源自於恐懼,恐懼錢不夠用,不曉得自己會活多久。」
朱平比喻,許多人就像松鼠,總是在存松子,替過冬做準備。存錢很好,但如果有多餘的錢,其實可以做另一種選擇:把錢花掉,拿來體驗人生、創造回憶,而且回憶愈早創造愈好。因為,根據《Die with Zero》一書提到的,每回想一次,就多體驗一次,回憶可以產生紅利。
生前把多餘的錢都花掉、分掉、捐掉,還有一個「優點」,因為沒有遺產,而免於家人紛爭。「不患寡而患不均。」看過太多遺產糾紛的例子,朱平指出,遺產紛爭,很多時候不是多跟少的問題,而是大家對「公平」都有不同的定義。
「生前沒有把錢分掉,容易造成問題。」所以,除了保留生活和安養所需,我們應該盡量能花的花、能分的分、能捐的捐,並且每年生日都找財務、法律等各專家,更新遺囑,目標是「零遺產」。
實踐「零遺產」,錢可以花在這3個地方
那麼,該怎麼花錢?以下是朱平的3個方法:
一、 把錢花在自己身上
每一年,朱平和伴侶陳郁敏都會自己籌劃旅行,到一個沒去過的國家或在一個喜歡再訪的地方「long stay」。不參加旅行團,才能在行程中留下許多空白時間。有人旅行的目標是蒐集景點,把那些此生必看景點都走一遍,他們旅行的目標則是交朋友,尤其是當地的朋友。
到土耳其旅遊,透過朋友介紹,他認識了當地的朋友。如果沒人可以介紹,怎麼辦?「一間餐廳去兩次。」朱平說,外國人到一間餐廳用餐兩次,很容易引起注意,讓店主留下印象。此時,可以問餐廳主人或侍者兩個問題:
1. 平日帶家人用餐,喜歡去哪裡?
2. 這邊有沒有觀光客不常去,但您認為很值得拜訪的地方?
朱平用這個方法試了很多次,不但交到新朋友,還玩得很盡興,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近年,他致力於倡議「零遺產」的概念,方式包括向50歲以上的朋友遊說:「要累積回憶、而不是累積財富。」旅遊,就是累積回憶的好方法。
二、把錢花在子女、朋友身上
朱平不只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也花在親友身上。每一年,他都會給孫女和孫子一筆錢,直到18歲,當成贊助孫女孫子的大學學費,或者出走去看世界(gap year)的費用。
此外,他也贊助子女一家人,每年回台灣的機票費。
而讀了《Die with Zero》,因為認同書中提倡不要把錢留到死後的理念,他前前後後自掏腰包,買了60多本書送朋友。
在活著的時候,把該分給子女及親友的都分掉,亦為實踐零遺產的一環。
三、把錢花在公益上
「台灣需要建立對錢、財富的新價值觀。」朱平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許多更有意義的花錢方式,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即是公益。
保護土地也是他親身實踐的事。他在台東有塊土地,盡量遵循他最喜歡的澳洲建築師Glenn Murcutt說的「Touch the earth lightly.」,希望做到Andy Warhol說的:「I think having land and not ruining it is the most beautiful art that anybody could ever want.」
此外,早已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他,也希望台灣有朝一日立法,人人都能更有自主權地善終。「我希望自己走得有尊嚴,當時間到時,我可以決定自己什麼時候走。」
朱平說:「假如一個人死後留太多遺產給後代子孫,那麼他的人生是一個失敗的人生。」所以,精算過目前財富足以支應老後生活及需要的照護費用後,也許下一步,我們不是繼續存錢或累積財富,而是思考怎麼花錢、分錢、捐錢,實踐「施比受更有福」的短暫人生。
(相關閱讀:同樣花1百萬,50歲的快樂和80歲不同!零遺產計畫:怎樣用錢,讓今生的幸福投報率最高?)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