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佛教徒遠赴非洲弘法,初心立意雖佳,但弘法的方式、當地人的接受程度與文化衝擊都是值得重視省思的大問題。《公視主題之夜》將於週五(7/24)晚間10點於公視播出紀錄片《弘法到非洲》 (Buddha in Africa) ,透過16歲的馬拉威男孩阿魯,揭開他在兩種文化認同間的拉扯。
由南非導演Nicole Schafer執導的《弘法到非洲》,描述16歲的馬拉威青少年阿魯,6歲時離開村落,被外婆送至馬拉威的阿彌陀佛關懷中心(Malawi Amitofo Care Centre,簡稱ACC)、一個由台灣慧禮法師創立的機構。這所機構希望將佛教與中華文化介紹給非洲人,幫助非洲改善貧窮的宿命,收容許多孤兒,孩子們也稱慧禮法師為「和尚爸爸」。
阿魯在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的生活,每天清晨4點半起床,前往大殿早課,開始一整天的課程,也要適應佛教吃素規矩,但有功夫教練小北的陪伴與關心。在小北嚴格的訓練下,阿魯小小年紀就練就一身好功夫,成為ACC表演台柱,在世界各地演出,爭取更多孤兒院的捐款,獲得相當大的成就感。
阿魯每年只能回到家鄉2週,沒時間學習曜族語、無法用母語與族人溝通,令他有被排擠之感,加上族人多信仰伊斯蘭教,更讓他在家鄉顯得格格不入。阿魯的外婆說,剛開始送養阿魯時,全部落的人都罵她,不該把孫子交給中國人,因為他們覺得「中國人會吃你的小孩」,但現在外婆竟然覺得阿魯「看起來像白人」。
16歲的阿魯從小在中華文化薰陶下長大,但他將從ACC畢業,面臨非洲與中華文化認同的抉擇,不知該何去何從。究竟將留在馬拉威重拾失落已久的文化連結?還是把握難得的教育機會,前往台灣留學呢?
留言 2
叡元
粗魯的隔離母語、族人………自以為在幫他……
2020年07月23日11:47
嗯…就跟當初外國教會到偏遠山區發米發麵粉給原住民一樣,所以很多原住民信基督教
2020年07月23日10: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