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同治皇帝到底有多昏庸?重修圓明園弊案不斷 反而助長了慈禧掌權聲勢

上報

更新於 2021年12月08日13:14 • 發布於 2021年12月08日13:14 • 楊照
左:同治皇帝、右:慈禧太后。(取自維基百科)
左:同治皇帝、右:慈禧太后。(取自維基百科)

下一個可能威脅慈禧政治地位的因素,是同治皇帝不可能一直是個小孩,他會長大,也就有必須還政的壓力。原本眾臣預期皇帝十四歲親政,慈禧太后硬是將時間拖到皇帝十七歲大婚之後,才讓皇帝正式親政。

不過這裡又有另一項歷史的偶然。咸豐皇帝去世時只留有一個子嗣,別無其他選擇。而這位當上皇帝的人對政務沒有什麼興趣,卻對女色冶遊充滿慾望。在母親掌權的情況下長大的他,對於政事也極度陌生。

十七歲大婚時,皇帝得到另一位母親慈安太后的支持,違背慈禧太后的意志,選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大婚之後,慈禧便百般刁難阿魯特氏,讓皇帝夾在其中無法自處。

於是一方面皇帝就有高度動機想要離開不愉快的皇宮環境,偷偷外出冶遊;另一方面,皇帝也想方設法要讓母親不能如此直接干預、管控他的生活。

皇帝做了一個決定,要重修圓明園。圓明園是慈禧太后心頭之痛,當年英法聯軍迫近北京,慈禧不得不隨著咸豐皇帝逃離出走,隨後圓明園就被燒毀了。

同治皇帝宣布重修圓明園,表面理由是為母親祝壽,但實際上是要讓慈禧太后將心思放在這件事上,更期待修好圓明園後可以讓母親搬過去住,離開紫禁城。

然而以當時的狀況來看,重修圓明園真是個糟糕的決策。首先,清朝的財政無法負擔得起重修所需的龐大費用;更糟的是,皇家要大興土木,等於創造了各種貪汙舞弊的方便門路。

為了重修圓明園,突然之間必須擴大內務府的預算,立即的效果就是吸引了許多人來勾結內務府,關說、回扣不一而足。而大部分能在過程中分到好處的都是滿人、滿官。於是和太平天國事件前後的局勢相加相乘,就更進一步凸顯出滿人與漢人間的差距,尤其在道德與文化合法性上的差距。

同治四年時,全中國一共有十位總督,其中九位是漢人,只有湖廣總督官文是滿人。另外有十五位巡撫,通通都是漢人。再分得仔細些,九位漢人總督中,湖南人就占了五位,這是從湘軍而來的影響力。在這種狀況下,清朝最後半世紀,地方勢力以特殊的方式興起,不是分裂割據,而是封疆大吏具有愈來愈高的自主性。

不只是漢人的勢力愈來愈大,而且漢人封疆大吏有平定太平天國的功績為其權力合法性基礎;相形之下,滿人不只在政治勢力上持續萎縮,他們的形象敗壞得更快。

重建圓明園牽涉的種種黑幕弊案,使得大清王朝更進一步墮落,然而對於慈禧本人的權力卻反而是有利的。

圍繞著親政的皇帝,都是圓明園相關的弊案傳聞,讓眾人看到皇帝的昏庸,大搖其頭的同時,自然不免懷念起慈禧太后主政的時期。

圓明園的錢坑難以收拾,奕訢憂心忡忡地向皇帝提出勸諫,建議停修,皇帝的答覆竟然是:「那不然你來當皇帝!」很顯然地,恐怕連奕訢也覺得原先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時的政治,比皇帝親政後好得多吧!

大臣們拿皇帝沒辦法時,幾次將慈禧請出來訓誡皇帝。太后當然有其威嚴,皇帝不得不受約束,但這樣就更讓人覺得皇權轉回皇帝身上不見得就是對的。然後同治皇帝突然生了重病,很快就不治駕崩。

因為他喜歡在宮外冶遊,野史的說法是同治皇帝死於梅毒。不過依照御醫留下來的正式資料看,死因比較可能是天花。病毒發作又猛又快,使得剛親政不久的皇帝未滿二十歲就去世了,而且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於是一切又回到由慈禧太后來主持、處理政務。她選擇載湉當皇帝,恢復了既有的垂簾聽政模式。

*本文摘自《不一樣的中國史13:從變法到革命,顛覆帝制的時代──晚清,遠流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轉移焦點才能更好掌控權力,怎麼感覺有點似曾相似的感覺⋯⋯
    2021年12月08日15:1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