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俄高層就俄烏和平進程會晤前夕,歐洲大國領袖受法國總統馬克宏之邀,17日於巴黎召開緊急峰會,並表示歐洲已準備好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然而對於是否派軍到烏克蘭的問題上,雖然英國表態已準備好並且願意派兵,但德國、義大利、波蘭和西班牙卻顯現出抗拒態度。
路透社報導,由於美俄高官在沙烏地阿拉伯召開和平談判,但烏克蘭和歐洲盟友卻被排除在外,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為此召開緊急峰會,與會者包括德國、英國、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荷蘭、丹麥等國領袖,以及北約與歐盟官員。馬克宏與美國總統川普在峰會前曾通話討論相關議題。
與會領袖一致認為,在沒有正式和平協議的情況下,先達成停火協議是危險的。此外,他們也準備好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但仍取決於「美國的支持程度」。一名歐洲官員表示,「我們同意川普『以實力換和平』的做法。」
在參與這場緊急會議前夕,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宣布,他已「準備好並願意」派遣英國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會後,他補充,但必須有美國作為後盾,「因為美國的安全保證,是唯一能有效嚇阻俄羅斯再度攻擊烏克蘭的方法。」然而,《金融時報》報導,德國、義大利、波蘭和西班牙表達了對派兵的抗拒態度。
根據與會官員透露,法國提出了一支「安全保障部隊」(reassurance force)的構想,該部隊將駐紮在未來烏克蘭停火線的後方,而非停火線上。然而,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會後直言,鑒於戰爭還在進行,現在討論部署軍隊「極不合適」且「言之過早」,更表示「有點被惹惱」,認為「這是在錯的時間、對錯的議題,進行不全面的商議」。報導指出,蕭茲長期以來對於派兵問題持謹慎態度,而且德國23日即將舉行大選,也許這是他不願談論此事的原因之一。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則對派兵烏克蘭猶豫不決,稱這是各種選擇中「最複雜、最不可能見效」的。
至於西班牙在峰會前就表示持質疑態度,外交部長阿爾巴雷斯(Jose Manuel Albares)表示,「目前沒有人真正考慮派兵到烏克蘭。和平仍然遙不可及,這只有一個原因,普丁。」
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則表示,她對於派兵等各種可能性持開放態度,但強調,「我們需要釐清許多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我們的士兵安全。」
雖然波蘭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並在保護歐洲免受俄羅斯威脅上態度強硬,但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表示,華沙並不打算派兵。他表示,「不過,我們會在後勤和政治支持上,幫助那些可能願意提供軍事保障的國家。」圖斯克認為,雖然各國意見不一,但都已意識到需要加強軍備,「大家一致認為,大幅增加國防開支,是絕對必要的。」
一名英國官員對部分歐洲國家不願派兵的態度不以為意,「我們不需要所有人都同意,只要有足夠的國家支持就行。」
報導指出,該會議也討論如何為提升歐洲防禦能力提供資金,可能通過聯合借貸或法國所稱的其他「創新融資」方法。馬克宏敦促歐盟推動共同借貸,以減少對美軍和美國武器的依賴,但遭到德國和荷蘭反對。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14日表示,她將提議讓歐盟各國暫時放寬財政赤字規定,以提高國防開支。蕭茲支持這項「例外條款」,但不支持共同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