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面對「贈品文化」如何避免浪費?

換日線

更新於 2023年02月15日07:29 • 發布於 2023年02月06日09:14 • 彭孟嫻 Jessica/海外法律人的生活觀點
面對「贈品文化」如何避免浪費?
面對「贈品文化」如何避免浪費?

現在的社會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贈品。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為什麼生活中人還是會對贈品趨之若鶩?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認為贈品不拿白不拿,因為有時候相同的商品,有贈品與沒贈品的價格相同,那麼有贈品豈不是更好?

如果以消費者的角度,這樣的想法當然是好,因為感覺就像「賺到」。因此,贈品文化也就無處不在。

多數人對對贈品如數家珍。贈品的商品類別不用我介紹,現代社會食品、商品、住宿、旅遊無所不在,小至買大瓶送小瓶,大至買房子送家電,各式各樣的贈品文化在社會中存在。對於這樣的贈品銷售模式我喜不喜歡?答案是:「有時候喜歡,有時候不喜歡。」原因很簡單,要看商品是否是我所需要的。

什麼商品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不過,在通膨時代,連「需要」兩字也都需要再三考慮。因為「誤認為」需要,有時候會造成購物之後的幾個月,要面對帳單高築的付款過程。根據加拿大《CBC 新聞》(CBC News)在 2022 年 12 月的報導,直接說明了商品銷售方因為知道顧客喜愛折扣與贈品,因此必須在商品促銷加入折購與贈品的促銷元素。

除了揭穿商人的銷售方法為,該篇報導也同時闡明:「有 84% 的加拿大亞伯塔省人,要求政府採取更多措施,來緩解通貨膨脹的影響。新民意調查指出,昂貴的電子產品及大件商品不太可能下架,但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意味著,若購物者試圖堅持購買較小的商品,最後仍可能在假期結束後,收到同樣的帳單。」

上述新聞所講述購買者在聖誕假期過度消費,以致於在假期結束的之後,造成生活的負擔。這並不是只有加拿大亞柏塔省的人民所遇到的現象,而是乃至整個加拿大,甚至北美都普遍存在的現象。

北美在 1 月分通常會進入購買淡季,因為聖誕節的過度消費,多數家庭在年度開始的 1 月份必須為 12 月的過度消費買單。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會延續好幾個月,當中也不乏因為看到「商品折扣」加上「商品贈品」而誤認為物超所值,實則是讓之後每一個月的每一日過的更有壓力,而荷包也變得更緊繃。

「贈品出自於人性」

贈品與折扣是商品的附贈,這樣的商品不只是物品,也包含食衣住行育樂所有的項目。「贈品文化」普遍存在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贈品與人性的關聯,各個文化都類似。尤其,贈品在「推銷者」的鼓催之下,商品的折扣與贈品,也就變得複雜。換言之,贈品除了商品,也會因為推銷者(人)大力推薦,購買者(人)表態意願,從中即可看到人性。

舉例而言,我無數次在百貨公司遇到化妝品推銷小姐,以「口述」加上「傳單」的方式,大力推銷品牌保養品或彩妝品。有一次,我與家人在商場購物,家人忽然接到緊急簡訊須立即回覆,但因此我就站在專櫃前等候。那時化妝品專櫃小姐「親切地」鼓催我敷免費的眼膜,我因為專櫃小姐的美麗與親切,對方對我「美言」加「美顏」進攻,我就在不自覺之下,當眾在場被敷了免費的眼膜。

敷了所謂的快速吸收 5 分鐘眼膜,等到我的家人簡訊傳完要離開的時候,護膚眼膜推銷的專櫃小姐,卻一直鼓催我留下,可是我們真的有事,且必須盡快完成採買當日預定要購買的物品。那時候,我自己快速的摘掉眼睛下方的兩片眼膜,然後我詢問專櫃小姐是否有鏡子,她迅速且生氣,加上「不悅地」臉色回答「沒有」。當下我知道那是不友善的回答,專櫃怎麼可能會沒有桌面鏡子或小型手面鏡子,因此我就趕緊道謝之後離去,因為畢竟使用別人兩片眼膜。

在我離去的剎那,我內心暗暗責備自己:「為什麼在等待家人簡訊的過程,要答應化妝品推銷小姐鼓催我使用免費眼膜?」那時候的自責是因為,我平日屬於很少有推銷員能夠說得動我的購物理智者。在多數情況下,我不會看到廣告就有想買的衝動,更不會在售貨員鼓催下購買商品,除非那商品是我原先就計劃購買。

只是,那一次的免費眼膜,卻讓我自己的理智線被推銷者攻破。雖然只是單一事件,但是在那一次的免費眼膜經歷,讓我深度檢討自己對於推銷者的友善誤判。尤其我一直深知,推銷過程在檯面上是免費眼膜,在檯面下卻是對人性購物慾望的蠱動。

那一次免費商品,我看到那位專櫃小姐態度從親切變成不悅,原因就只是因為我沒有購買商品。但是我也慶幸沒有跟這樣態度不好的售貨員購買,因為售貨員的態度也屬於售貨專業內涵。因為專業不是只有對於產品知識的了解,更包含對顧客的尊重,因為顧客有不買的權利。

還好負面態度的售貨員畢竟是少數,在我的生活中所遇到的銷售員態度多數都非常好,也都具備產品知識與良好的銷售態度。然而,那一次的經歷,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所謂「免費」的贈品,如果商品加上人為的過度推銷,那樣的免費就不是免費。因為當中可能會出現消費者因為不好意思,而出現「過度購買」的情形,又或是消費者因為不好拒絕,而「耽誤時間」。那樣的過度購買與耽誤時間,就不是免費,而是生活的「浪費」。

贈品真的有用嗎?

贈品到底有沒有用,答案當然是「肯定有用」!

只不過,「有用」這兩個字因人而異。因為對一個人有用的贈品,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可能是無用。相同的,對一個人認定無用的東西,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可能是非常有用的。
既然如此,人就會在產品促銷期間購買商品,因為有折扣又有贈品,尤其當中的贈品又是有用,這也就是為什麼百貨公司週年慶促銷人滿為患。只是在北美,我看到雙 11 促銷,與聖誕節的促銷讓很多人購買過量商品,這就讓購買的欣奮感與撿便宜的心態,導致辛苦賺來的錢瞬間減少。

商家在聖誕節以及各類節日絞盡腦汁行銷,各類折扣優惠,各種商品贈品,讓不少民眾趨之若鶩。也就是這樣的贈品文化,讓很多購物者因為感覺「物超所值」,而在無形之中購買了過量物品。不過,保養品與化妝品有保存年限、保健品與維他命有藥品日期,食品與飲品也都有有效日期,很多時候這些感覺物超所值的商品,也隨著來不及或忘記使用過期,而變成「無用物品」。

尤其過期的食品與保健品,在食用之後對身體有害,因此囤積食品與保健品就更為不當。現代社會很便利,要購買的物品隨處都有,網路購物也很快速送達,實在不用為了折扣與贈品而過度囤積。因為過度囤積不只是浪費錢,也是浪費社會資源,更浪費家中儲存空間,也影響家人生活品質。冰箱食品的過多存放,以及或儲藏室物品的過度積累會讓生活品質降低,這也會讓本來有用的商品變成需要丟棄的垃圾。

不被贈品沖昏頭的不過度消費運動

現在是通膨過渡期,所以多數人清楚知道購買昂貴商品會造成財物負擔,所以就會減少購買奢持品。卻因為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又有附送贈品,在心動之下購買了更多不需要的「低價商品」。

其實,人在各個節日不需要過度購買,因為購買後的信用卡帳單高築總是讓人頭大,就算是用現金購買,也意味著在過度購買後造成現金流減少。尤其,雖有時候贈品確實是原訂商品價格多出來的商品,但多數贈品的價格並不是免費,而是商品價格包含贈品價格。

然而,在這個物資豐沛的世代,在心中「篩選」商品與贈品就變得格外重要。如果因為在生活中面對各式五花八門的商品,而觸發什麼都想要的心理,那就很難儲蓄。如果連儲蓄都困難,那麼就更不用談投資,也完全無法透過累積投資可產生的被動收入。

對於金錢控管,我還是一句常用話:「先儲蓄,後消費。」接著才是注意生活中哪些是急需添購的項目。舉例如果家中常用電器故障,那就屬於比較急需購買的商品。對於電器購買,贈品並不是首要,而是要注意該電器製造商的電器「故障率」,因為買到故障率低的好家電,也就等於省錢,那就比起買家電送廚房用品更實際。

不過,如果剛好看到優質品牌家電,剛好家中也需要,而且剛好打折又加上贈品,還有電器保固期,那麼這樣的購買才是比較屬於划算的「好」贈品文化。只是原則還是需要根據個人的經濟能力來消費,因為再好的商品,再棒的折扣,再厲害的贈品,如果在購買之後會造成生活金錢壓力的增加,那麼商品帶給人的便利與愉悅也就不見了。尤其,囤積不單是造成生活品質下降,更會影響家人生活,因為物品的過度堆積,會讓共同生活者,感覺苦不堪言。

「贈品文化」無論在東方或西方,都會遇到「推銷」。這當中當然有銷售員抽成,或者售貨員的業績壓力。消費者在消費過程可能就會遇到這樣的銷售「隱性成本」,因此理性購物就形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實銷售員的存在,也讓消費過程變得豐富,這也就是在網路商店普及的現代,實體商店仍然存在的原因。因為好的銷售員,確實能夠讓消費者在購物的時候,能夠有效率的購買到需要的優質商品。

因此,只要消費者能夠在心中有一把「隱形購買丈量尺」,就可以在購物的過程默默衡量自己所需,以及個人經濟負擔能力。如此一來現代「贈品文化」當中的折扣、贈品、推銷,也就變成了這個現代社會給人的贈品。

【延伸閱讀】

●瑞典購物潛規則:我們不要買這麼多,好嗎?
●不用排隊,也寧可花錢買贈品!?──對免費「無感」的加拿大人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