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撫慰家屬心靈/3D列印仿真器官 填補器捐者大體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22年03月26日21:29 • 發布於 2022年03月26日21:30
靠3D列印臟器可以填補器捐者空腔大體。(記者吳亮儀攝)
靠3D列印臟器可以填補器捐者空腔大體。(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我國器官捐贈風氣、捐贈率遠遠低於世界各國,除了許多民眾仍有「保留全屍」的觀念,也有不少人因為器捐後大體空腔凹陷、影響外觀而不願捐贈。

北醫大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首度合作,昨天舉辦第一場創新體驗工作坊,透過醫療3D列印器官,做為填補器捐者的臟器,讓家屬們可以看到保留完整的大體,心靈也能得到撫慰。

等待器捐逾萬人

實際接受比率不到2%

台灣器官捐贈率遠低於西方各國,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截至今年二月底,等待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超過萬人,但實際接受器官組織移植比率低於二%。

歷年結算統計下來,僅有近十%的病患成功等到器官移植,仍有許多器官衰竭患者苦苦等待。

雙和醫院器官勸募小組負責人、神經外科醫師陸惠宗表示,目前國人需求最高的器官為「腎臟」,平均每年約八千名患者有腎臟移植的需求,但真正能等到並接受器官移植者,每年僅二百多例,多數患者只能依賴洗腎等下去,除了造成健保財務沉重負擔,也大大影響病患生活品質。

陸惠宗指出,過去因為器捐者取出器官後,大體縫合時會因為體內空腔凹陷變形影響外觀,但透過3D列印的技術可以擬真還原器官型態,再填入大體縫補,讓器捐者的外觀不受影響。

他說,近期雙和醫院就為一名腦死患者的母親完成心願,在患者完成器捐並縫合大體時,將寫著感謝與祝福的3D列印器官同時填入,讓這名心碎的母親得到撫慰。勸募團隊希望未來能夠運用科技填補器捐者的遺憾,也緩和家屬的疑慮及擔心,進而提高民眾器捐的意願。

靠3D列印臟器可以填補器捐者空腔大體。(記者吳亮儀攝)
靠3D列印臟器可以填補器捐者空腔大體。(記者吳亮儀攝)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