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賈伯斯逝世10週年/追求完美的狂人謝幕後,還留下什麼給蘋果?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21年10月05日07:50 • 發布於 2021年10月05日07:21 • 遠見編輯部

編按:10年前的今天,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眾人惋惜聲中離世。在10年後,蘋果的發展依然立於不敗之地,是全球最成功、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而他生前預言,數位生活的中樞將從電腦硬體移往「雲端」,如今放眼全球已是不爭事實。

如同賈伯斯生前所相信的,「人死之後,也許意識是不滅的!」他雖已過世十年,但精神意識仍深深影響蘋果今日的發展。本文再回顧這位曾引領全球行動革命的天才,如何狂熱於追求完美與創新?又如何快意解讀生死?

2011年《賈伯斯傳》中文版出版之際,正逢他的離世。如今他辭世十週年,《遠見》再次帶你回顧賈伯斯的生死告白:

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Think different

無疑地,賈伯斯(Steve Jobs)就是這樣的狂人。

他,暴烈的性格、火一樣的熱情、追求完美主義、極致的藝術鑑賞力、極簡卻又有強烈的控制欲, 從極簡美學再到極狠領導,所有的極端都在他身上發生,無庸置疑地,這些都是這個世界並列的真實。

只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急欲改變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他尊敬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推崇一輩子唱抗議歌曲的巴布.狄倫(Bob Dylan),因為他們從不在原地踏步,他認為偉大的工程師和偉大的藝術家很類似,他們都表達自己深切的欲望。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虛心若愚)」,是他對這個世界深情的銘刻。這個一生追求完美演出的狂人,究竟選擇如何謝幕?在搶先上市也是他唯一授權的《賈伯斯傳》(天下文化出版)裡,有很多有血有肉、像人一樣的答案。

天下文化出版《賈伯斯傳》
天下文化出版《賈伯斯傳》

天下文化出版《賈伯斯傳》

生死,就像開關,啪!你就走了

生死,對於賈伯斯來說,究竟是怎麼回事?在《賈伯斯傳》裡,他給的答案非常「蘋果」。

我對上帝半信半疑。在我這一生,我可感覺得到,世間還有很多東西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

我想,即使人死了,還是會留下一些東西。畢竟累積那麼多經驗,加上一點智慧,這些不會全部消失不見。因此,我真的希望相信,人死之後會留下一點什麼,也許你的意識是不滅的。

語畢,他陷入沉默,久久之後才開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許生死就像開關。啪!開關關上,你就走了。」他又停頓一下,然後露出一絲微笑:「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喜歡在蘋果的產品加上開關鍵。」

檢查一下iPhone 4s開關真的off了嗎?賈伯斯迷認為:賈伯斯不死,他只是先上了雲端,去擘劃蘋果的下一項重要產品iCloud(雲端數位中樞)。

賈伯斯傳》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Flickr by TechCrunch
賈伯斯傳》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Flickr by TechCrunch

賈伯斯傳》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Flickr by TechCrunch

在長達70年的數位革命裡,賈伯斯真的改變了這個世界。在《賈伯斯傳》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眼中,賈伯斯是這樣的人:

他聰明嗎?他的聰明不只是異於常人,其實,他是個天才。未來100年,世人必會記得賈伯斯這個領導人,歷史將讓他進入萬神殿,與發明家愛迪生和汽車大王福特並列。在他的時代,沒有人能夠像他製作出如此創新的產品,使詩歌和處理器的力量結合。

艾薩克森形容,賈伯斯會訂立優先次序,他的專注力就像雷射光束一樣對準目標;強烈的性格,即使是他的沉默,也可能像咆哮一樣的傷人。

艾薩克森說:他很早就相當擅長用眼睛眨也不眨的盯著別人。有時他的激烈與激情,讓人覺得很有趣而且很酷,例如他解釋狄倫的歌曲為什麼很有深度……,他的激烈有時也讓人害怕,例如Google或微軟剽竊蘋果苦心研發出來的東西,他簡直氣到快爆炸一樣。

這種激烈使他對世界採取二分法的觀點。他的同事就曾說,在他的分類當中只有英雄和白癡兩種人。你要不是英雄,就是白癡,有時一天之內,他說你是白癡,後來又改口說你是英雄。……只要他偵測到瑕疵出現,就會大聲咆哮。

工作人員只好不斷改良,直到有一天聽到他突然宣布「太完美了」。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這麼說沒錯──他像藝術家一樣是性情中人。

堅持完美的性格,雖然讓共事的人緊張不安,卻也成為刺激的動力,成就了今日的蘋果。

Google 佩吉、微軟蓋茲 賈伯斯最後的訪客

賈伯斯是追求完美的狂人,他與微軟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針鋒相對,也與Google的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勢不兩立。但是在傳記裡披露,2011年最後的日子,賈伯斯愈來愈衰弱,但他見了兩位重要訪客,一是比爾.蓋茲,二就是Google的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

賈伯斯生前與Google的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勢不兩立。 Flickr by JD Lasica
賈伯斯生前與Google的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勢不兩立。 Flickr by JD Lasica

賈伯斯生前與Google的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勢不兩立。 Flickr by JD Lasica

傳記裡這樣描述:一想到Google,原本賈伯斯還是一肚子火,當佩吉說要過來看他,他的第一個念頭是「去你的!」但他後來想到,自己還是毛頭小子時,也曾受到很多前輩的提攜,例如惠普(HP)的創辦人惠立(Bill Hewlett)。就這樣佩吉得以來到賈伯斯的家,坐在客廳。

賈伯斯說:「我們談了很多關於聚焦的事情,也談到選擇人才的問題……我告訴他,公司要採取哪些攻防戰術,才能避免鬆懈軟弱或是充滿濫竽充數的B咖。我主要強調的是聚焦,他必須好好想一想:Google 成長之後的目標是什麼。當然,目標可能有很多個,但你想全力投入的是哪五種產品。」

另一個意外訪客,就是與他同年出生的比爾.蓋茲,他們都生於1955 年,多年來亦敵亦友,對於數位產品究竟採開放、水平系統還是採整合、垂直系統,兩人向來僵持不下,但這天他們的的話題,意外多了對教育的看法。

傳記裡這樣描述: 蓋茲勾畫出他心中的未來學校學生在家自行觀看教學課程影片,上課時間則用來討論和解決問題。兩人都同意,到目前為止,電腦對學校教育的衝擊微乎其微,完全比不上電腦對媒體、醫療和法律的影響。

蓋茲說,如果要改變這點,電腦和行動裝置必能夠提供適合個人使用的教材,並給予學生能激發學習動機的回饋。賈伯斯也有很多點子和計畫,他想要在教科書產業發動革命,想要為iPad發展數位學習教材,減輕學生的脊椎負荷。

賈伯斯生前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針鋒相對。達志影像
賈伯斯生前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針鋒相對。達志影像

賈伯斯生前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針鋒相對。達志影像

一直對立的兩人,難得在教育上有共識,蓋茲甚至做了一個有趣的讓步:「我一直認為開放的水平的模式才能成功,但是你證明了,整合過的垂直模式一樣偉大。」

但作者後來與蓋茲訪談,蓋茲仍加上一句警告:「 只有在史帝夫的掌控下,整合模式才能稱霸,未來還很難說,蘋果不一定能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賈伯斯事後也再上一句聲明:「他的那個破爛模型雖然能用,但永遠無法創造出真正偉大的產品。這就是問題所在,而且是個大問題,至少再過一段時間仍無法解決。」

這就是賈伯斯,說他殘酷也好,無情也罷,至死都選擇一定要說「實話」。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了解我

賈伯斯,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他寄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以前的同事安.鮑爾斯(Ann Bowers),她也是英特爾共同創辦人諾宜斯(Bob Noyce)的遺孀。鮑爾斯曾經在1980年代初期,擔任蘋果的人力資源主管,專門在賈伯斯發飆之後給予訓斥,並為身心受創的同事療傷止痛。

他看著她,熱切的問了一個讓她幾乎無法回答的問題:「告訴我,我年輕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鮑爾斯盡量誠實以對。「你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難以相處的人,」她說:「但是你的眼光卻又令人不得不佩服。你告訴我們,過程本身就是收穫。如今看來果真如此。」

賈伯斯與麥金塔電腦合影。達志影像
賈伯斯與麥金塔電腦合影。達志影像

賈伯斯與麥金塔電腦合影。達志影像

賈伯斯的專注力和對簡潔的喜愛,源自早年禪修經驗。但所有人都不解,為什麼一個修禪人,脾氣卻如此暴躁?

書中的解答是:他雖然禪修,卻無法達到禪定的境界。他內心常常像一團糾結的亂麻,但他未曾想要掩飾這些缺點。大多數人大腦和嘴巴之間都有一個調節器,以壓抑粗暴和衝動,但賈伯斯少了這樣的調節器,他誠實到口不擇言的地步。他說:「我的工作就是指出缺失,而非粉飾太平。」

但他並非麻木不仁。

一向要操控一切的他,最後願意出這本傳記,答案竟然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了解我」「我沒辦法常常陪伴在他們身邊,因此我希望他們知道為什麼,並了解我做的事。」

這是賈伯斯的真情。

沒有賈伯斯的蘋果,What’s Next

蘋果的i系列,是賈伯斯這輩子最大的成就。但是另一個尚未誕生的賈伯斯巨作,就是位於蘋果「無限迴圈」(Infinite Loop)一號總部東方約2公里的蘋果新總部,這塊地也曾經是「蘋果一號」「蘋果二號」的誕生地,在他小時候,這裡是杏樹林。

傳記裡這樣描述:賈伯斯憑藉自己對設計的熱情,以及建立永續企業的熱情,完全投入這個計畫。對他來說,這是個遺澤計畫。「我希望能留下一個具代表性的總部,在未來幾十年,繼續向世人傳達蘋果的價值觀。」

未來總部長什麼樣?只知道喜歡玻璃的賈伯斯,讓新總部沒有一片牆是直的。但所有人更好奇的是,沒有賈伯斯的蘋果,未來產品會長成什麼樣?顯然,這個疑慮是多慮了。

賈伯斯在蘋果發表會上展示iPad。達志影像
賈伯斯在蘋果發表會上展示iPad。達志影像

賈伯斯在蘋果發表會上展示iPad。達志影像

《賈伯斯傳》第39章,標題是「直達無限:雲端、太空船、前進未來」。其實,早在2001年,賈伯斯就有一個願景,就是個人電腦將成為每個人的數位生活中樞,連結起各種不同的數位生活產品,例如音樂播放器、攝錄影機、電話、平板電腦等,這個願景可以完全發揮蘋果的優勢:「創造從頭到尾完美整合、操作簡單容易上手的產品」。如此,蘋果才可以從一個利基型的高階電腦公司,變身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

當然這個前進未來的計畫,就是iCloud 數位中樞計畫。2011 年6 月,他撐著病體在蘋果全球研發者大會中公布了這項計畫。他相信,「桌上型電腦未來將不再是我們的數位生活中樞,我們的數位生活中樞將移往『雲端』(the cloud)。」雖然他身體虛弱,但是預見到數位時代即將發生另一次驚天動地的大轉變。

傳記中並忠實記錄了謝幕前的「這一天已經來臨」。艾薩克森描述:這一天,賈伯斯最想為蘋果做的一件事,就是樹立權力移轉的正確榜樣。他開玩笑說,過去35年來,每一次蘋果改朝換代都鬧得滿城風雨,無異於第三世界國家的權力傾軋劇碼。

午餐時間,佛斯托爾展示最新iPhone 4s的行動通訊網路,以及最新iPhone的語音辨識應用程式。賈伯斯拿起這款手機問:「帕羅奧圖天氣如何?」並決定向它挑戰:「你是男的,還是女的。」應用程式以機器人語音答道:「設計者沒有為我指定性別。」這時會議室的氣氛頓時變得輕鬆愉快。

艾薩克森問他,交棒有何感想,畢竟蘋果是他一手打造的。他的語氣有點不捨,接著以過去式說道:「我擁有過這樣的職涯、這樣的人生實在很幸運。當然,我也盡了我最大的努力。」

賈伯斯為他一生的信仰全心投入,一直到他沒有力氣為止,這就是謝幕前的賈伯斯,永遠的賈伯斯。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