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彭博社週二(12月10日)引述不具名知情者說法指,中國無人機廠商最近開始限制關鍵零件出口至歐美。西方官員預期,此舉是北京在新的一年打算擴大對無人機出口管制措施的序幕。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的馬達、電池、飛行控制器廠商已經在限制出貨數量,甚至完全停止出貨。美國無人機軟體公司Auterion的執行長邁爾(Lorenz Meier)表示:「我每隔兩三天就會聽說這類的說法……我相信接下來就會升高到新的限制措施。」
下一步,中方可能要求依照零件用途來評估是否批准出口許可,或實施較為軟性的規定,例如要求中國企業在出貨前通知政府。
該報導稱,此舉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擺出這樣的立場:在中國海內外銷售的中國產品、或使用了中國零件的外國產品,也適用於貿易限制;這代表中國也企圖複製美國和歐洲的做法,把出口管制適用範圍推展到境外。
消息人士還說,美國商務部等單位正在追蹤此事,有意聯繫可能受影響的美國企業,同時協助尋找馬達、電池和磁鐵的替代供應來源。
針對此報導,中國商務部和工業與信息部並未回覆置評請求。
此前,美國國防部早在2022年便把大疆(DJI)等中國無人機廠商列為跟中國有關聯的公司名單。今年10月,大疆對五角大廈提起訴訟,稱美方把其列為中國軍工企業黑名單是「錯誤」的。
據路透社10日報導,美國眾議院本週將表決一項法案,該法案要求在一年內確定大疆、道通智能(Autel Robotics)等中企的無人機產品是否對美國構成「無法接受的國安風險」,若沒有機構進行相關調查,就會讓這些企業自動被列入禁止在美國銷售新產品的名單。
美中之間的貿易衝突近年來有逐漸升級的趨勢。拜登政府任內對中國施加一系列半導體出口管制,今年12月初又將140間中國企業列入管制名單;明年川普即將重返白宮,競選期間也多次表態要對中國加徵關稅。
中國亦加強對美國的反擊力道。在美國制裁140間中企的隔日,中國宣布加強管制軍民兩用產品出口至美國,其中包含鎵、鍺、銻、石墨等材料,這些是製造電動車電池的重要材料。
台灣扮演的角色
彭博社指出,美中之間的貿易衝突如今擴大到無人機範疇。歐美企業則在尋求把供應鏈移出中國;與此同時,台灣的企業著手跟歐洲國家建立無人機科技方面的連結,台灣外長林佳龍11月便曾率領無人機產業訪團前往立陶宛。
創辦多家無人機企業的英國前飛行員厄爾(James Earl)說:「購買中國的無人機零件,在西方不再令人滿意……這個過程早就開始,中國的限制措施只是其中一部分。」
儘管如此,中國仍然是低價無人機設備的生產中心。根據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報告,中國掌控近80%的商用無人機市場。
許多烏克蘭無人機製造商也依賴中國的零件來製造廉價且有效的武器,這對俄烏戰爭走向亦有影響。中國今年7月宣布禁止無人機用作軍事用途的出口,聲稱不向俄烏衝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歐盟委員會貿易部發言人並未回應置評要求。
牛津網路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的科技政策專家麥布萊德(Keegan McBride)則認為,中國的出口管制可能刺激一波來自韓國、日本供應商的競爭浪潮,而中國領導階層也充分認知到這樣的情形。
「這肯定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觀察他們對這有多大力推動,執行得有多嚴格,會讓我們能夠清楚了解他們對此有多認真。」
(彭博社、路透社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