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的最後,又到了相機版的回顧時間。今年可說是全片幅 MILC 大爆發的一年,從 Sony A7 III 到 Nikon Z7/Z6 與 Canon EOS R 相繼推出,終於來到三強鼎立的時刻,三家均有各自的擁護者,相信這個戰場未來一定是精彩可期。至於 APS-C 市場似乎有逐漸萎縮的趨勢,Sony A5xxx 系列似乎已經棄守,現在似乎只剩 Canon EOS M、Fujifilm X 系列 與 Nikon D3xxx 系列堅守這領域。M4/3 陣營中的 Olympus 在今年也只見 E-PL9 發表,對手 Panasonic 與則是一口氣推出 GH5S、GX9 與 GF10 三款新機。而隨著 Sony FE/E-Mount 用戶的與日俱增,Samyang、Sigma、Tamron 及 Zeiss 各家鏡頭廠也紛紛搶食這塊市場,本篇帶各位回顧有哪些遺珠之憾是自己沒敗到的,趁這機會把機身或焦段補齊吧!
▌全片幅可換鏡相機
2018 年最耀眼的全片幅 MILC 非 Sony A7 III 莫屬,均衡的動靜態表現加上完整的鏡頭群,如果沒有鏡頭包袱或是 Canon 用戶想轉系統的話,透過 C/P 值最高的 Sigma MC-11 轉接就能無痛直上 EF-Mount 鏡頭,這是它的最大優勢也是為什麼 A7 III 開賣九個多月來持續缺貨的主因!
Nikon Z7/Z6 可說是重振 N 家 MILC 聲威的強勢機種,在畫質、對焦、連拍擊錄影表現上都有所斬獲,可說是 N 家用戶的一時之選,還可以透過 FTZ 轉接環無痛直上 F-Mount 的鏡頭群。Canon EOS R 的整體規格雖然不是最亮眼的一款,但強大的 -6EV 暗部對焦能力,側翻螢幕的優勢加上靈敏的觸控反應,以及轉接 EF-Mount 鏡頭後優異的合焦速度,相信 RF-Mount 的後續機種是相當值得期待的!當然今年精彩的兩篇特企各位也不要錯過唷!
- Canon EOS R 搶先體驗!同場加映 RF 24-105mm f/4L IS USM 及多顆鏡頭試玩!
- Canon EOS R 評測報告|新世代全幅無反登場!
- Leica M10-P 反璞歸真 專注自我|同場加映 Noctilux-M 50mm f/0.95 ASPH. 夜之神!
- Nikon Z7 全幅無反延續百年傳奇
- Nikon Z7 深度試用 - 商業/產品/人像/表演攝影實戰
- Nikon Z6 新世代平民全幅優選!
- 定義一個世代 超高畫素旗艦代表作 Nikon D850
- 經典再造 小幅更新 Pentax K-1 MarkII 開箱實拍試玩
- 平民機皇的逆襲 Sony A7 III 搶先試玩!
- 【Sony A7 III】人像實戰、轉接環詳測、更多動態追焦、同場加映 HVL-F60RM 閃燈開箱!
- 【全幅無反集評】Canon EOS R vs. Nikon Z6 vs. Sony A7 III 三機的捉對廝殺!
- 【夏日特輯】一機一鏡一閃(6D Mark II / A7 III / 24-105 / Profoto A1)‧海灘人像實戰
▌APS-C 可換鏡相機
今年第一季推出的 Canon EOS M50 也是 Canon 今年唯一發表的一款 EOS M 機種,主打高性價使它一上市即衝出超高的銷量,側翻觸控螢幕 + DAF 對焦系統 + 7.4fps 連拍 + 4K 錄影與 Kit 鏡頭合購只要 NT$18,900 不到。至於以 APS-C 片幅為主力的 Fujifilm 今年依舊正常發揮,一共發表四款新機,從頂級的 X-H1 到入門的 X-A5 通通都有,只能說是有錢好辦事,但如果預算有限的話又該怎麼選呢?
我覺得 X-T3 是最均衡的選擇,因為它是這等級唯一搭載 X-Trans CMOS 感光元件的機種,與一般 APS-C CMOS 最大的差異就是色彩調性,X-Trans CMOS 還是物有所值,同時 X-T3 的 30fps 追焦連拍性能與 4K 60fps 的錄影能力,如果沒有機身 5 軸防手震需求的話,X-T3 確實是比旗艦級的 X-H1 更適合一般玩家使用。
- 旗艦規格 入門價格!Canon EOS M50 搭載4K錄影/側翻式螢幕與許多高階功能!
- Fujifilm X-H1 機身防震真旗艦 人像、演唱會、商品、汽車拍攝實戰!
- Fujifilm X-T3 富士無反集大成之作
- Fujifilm X-T100 搭載三向翻轉螢幕 復古有型依舊!
- Fujifilm X-A5 + XC15-45mmF3.5-5.6 OIS PZ 評測報告|導入4K錄影 美肌模式超自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