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新海研1號交船典禮 總統蔡英文擲瓶祝賀

勁報

更新於 2020年07月21日09:31 • 發布於 2020年07月21日09:31

【勁報記者張文/基隆報導】科技部基於推動改善國內海洋研究環境,強化海洋共用平台,推動研究船汰舊換新,今天在總統蔡英文見證下,在台船基隆廠碼頭舉行「新海研1號」交船典禮,科技部長吳政忠、市長林右昌到場觀禮。祝福「新海研1號」未來船行平安順利,一起打造繁榮、永續海洋國家。

科技部推動改善國內海洋研究環境,強化海洋共用平台,推動研究船汰舊換新,籌建三艘新研究船,去年新海研2號及新海研3號竣工,於十一月進行交船典禮,今天新海研1號已經完工,在台船基隆廠舉辦交船典禮,未來該船將交給台灣大學管理使用。

總統蔡英文表示,「新海研1號」船隊從學界開出需求進行規畫,台船負責設計跟建造,都是台灣造船史上里程碑,展現產業界跟學術界合作的國船國造實力。去年新海研二號、三號先後交船,今天輪到噸位最大、續航力最充足的「新海研一號」交船,海研船隻世代交替,正式宣告完成。未來將開闢高雄、關島、帛琉航線,對西太平洋的颱風、深層區、馬里亞那海溝、北赤道洋流等領域展開研究,建立台灣在西太平洋島嶼的科學研究關鍵地位。

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從今開始,三艘新研究船將成為台灣很重要的海洋科研基礎平台,三艘新建的海洋研究船及勵進號研究船,將組成新的國家海洋研究船隊,響應政府「向海致敬」政策,以海洋國家為核心目標,結合海洋、大氣、地質、衛星等跨領域研究,提升帶動海洋探測技術,培育新一代海洋科研人才,促進海洋永續發展。

新海研1號研究船,具備逾四十天油水及食物的遠洋研究能力,配備船首氣象塔、動態定位系統,單音束科學魚探測深儀及淺海、深海多音束測深儀及水下定位系統,可進行海上定點及精準的水深與地形研究。未來新海研1號的研究特色,將以大氣、海洋的聯合觀測為主,並規劃建立大氣、海洋聯合船載氣象雷達及海氣象浮標觀測網,進行有關中光層及海底生物與生態等研究。

新船總噸位2155噸,船長六十六公尺,船寬十四點八公尺,建造經費六點四二億,搭載船員十九人,研究員二十八人,續航力四十天。配備船艏氣象塔,並規劃裝設大氣觀測雷達,還有多音束測深儀,可快速精準測繪海底3D地底形,有效建立颱風、地震、海嘯預警及防災前哨網路;擴大預報校驗範圍與增進氣象預報的準度,提升台灣夏季定量降雨預報準度。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