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加密貨幣是什麼?為何中國頻出重手打壓?一圖看懂各國態度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1年08月04日01:52 • 發布於 2021年08月03日09:04

自從比特幣(Bitcoin)問世以來,經歷多次瘋狂的價格高點,以及令人震驚的跌幅,致使各界對於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又稱密碼貨幣、虛擬貨幣)始終抱持著懷疑與不解。

然而,過去一年來,觀望的態度似乎有些轉變。

首先,是向來保守的金融業者,對加密貨幣的興趣增加。兩大支付巨頭VISA、萬事達卡(Mastercard)均喊出,今年底以前提供加密貨幣支付服務;新加坡星展集團(DBS Group)則已推出數位資產交易所,以及提供加密貨幣信託業務。

就連美國最古老的銀行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今年2月也宣布提供客戶加密貨幣託管服務;全球規模排名前3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也跑到象徵傳統、中心化的那斯達克(Nasdaq)上市。

甚至,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共和國(República de El Salvador)在今年6月宣布,將採用比特幣作為該國法幣,引發全球驚嘆。

現在的我們,在實體世界裡愈來愈少使用到現金,愈來愈常使用數位工具因應日常開銷。原生於網路世界的「加密貨幣」,有可能隨著技術的進步、觀念的改變,成為通行於未來世界的「新貨幣」嗎?

什麼是加密貨幣?5大特性一次看懂

生活中使用的新台幣、美元、日圓……這些由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發行的紙鈔,都叫做「法幣(法定貨幣)」;而基於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所發行的數位貨幣,叫做加密貨幣。

根據歐洲銀行業管理局的定義,加密貨幣是一種「不受任何國家政府的控制,以數位型態呈現的價值代表」,可以跟地球上任何一個人,以數位方式交換價值,是一種可自由移動的資產,感覺就如同實際交換現金一樣。

全球第一款加密貨幣是比特幣,由真實身分未知、自稱日裔美國人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他2008年發表的論文《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提出,2009年第一顆比特幣發出,從此人類進入加密貨幣時代。

加密貨幣 中本聰

對照於傳統紙幣與電子支付工具,加密貨幣具有5種特性。

1.去中心化 :每筆交易都不需經過銀行、清算中心、電子支付平台等第三方機構,任何個人只要有可連網的數位裝置(如:電腦、手機)就可以收付款,不僅手續費全免,也避開了繁瑣流程及監管。

這種「點對點」的交易方式,稱為P2P技術(peer to peer),每個用戶相當於一個「礦工」(節點),共同驗證、記錄每一筆交易,確保不受到單一機構、國家的決策影響。

2.匿名性 :有別於銀行開戶須提供雙證件驗證身分,每個加密貨幣錢包都是由一連串代碼組成,高度確保匿名性。不過,多數國家為了防止洗錢等犯罪行為,會規定用戶提領、儲值時,必須採實名制。

3.透明公開 :每一筆加密貨幣交易,都會公開記錄在區塊鏈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資產交易的價格、歷史、內容與進度。

4.不可竄改 :基於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沒有特定機構可協助退款、修改金額等事宜,每筆完成後的交易,都是無法更改的。

5.稀少性 :如同央行大量印製鈔票,會導致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部分加密貨幣設有發行上限,像是比特幣總量只有2,100萬枚。

上述特性,對於金融體制不夠健全、普及的落後國家,也有助於實現「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ng)」,指的是所有人都有同等機會,獲得負責任、可持續的金融服務。薩爾瓦多宣布將比特幣設為該國貨幣之一的政策就是一例。

加密貨幣

延伸閱讀:台灣人最熱議的加密貨幣TOP 10!狗狗幣年漲8000%、比特幣鬧雙胞,你還關注了誰?

人口約676萬的薩爾瓦多共和國,有70%的民眾沒有銀行帳戶,加密貨幣只要有電子錢包就能使用,可降低一般民眾使用金融服務的門檻。而該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約1,120億新台幣)中,有20%仰賴海外國民匯款,還能減少跨境匯兌成本。

回到民眾的日常生活,光是要到最近的ATM領錢,單程就需約1小時,攜帶大量現金並不安全。最關鍵的是,該國許多村莊在2020年就已普及使用比特幣。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示警,比特幣作為法幣,可能面臨金融交易風險與監管問題,恐怕也無法與以美元為主的交易銜接。KPMG安侯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鍾典晏認為,薩爾瓦多此舉或可視為一場大型的社會實驗,加密貨幣能否從特殊走向日常,仍有待觀察。

比特幣龍頭地位,有可能被以太幣取代嗎?

因價格高昂,被稱為「數位黃金」的比特幣,其實只是加密貨幣的其中一種。2013年,俄羅斯裔少年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受到比特幣的啟發,寫下《以太坊白皮書》,並在以太坊(Ethereum) 上發行代幣,即以太幣(Ether)。根據加密貨幣幣價追蹤網站CoinMarketCap上的數據,它是目前全球市值第2高的加密貨幣,僅次於比特幣。

以太坊是目前全世界最常使用的區塊鏈網路,也被稱為「第二代區塊鏈平台」,最大的特色是「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概念接近於開放原始碼的Android系統,可在上面開發出各種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DApp)。近來常聽到的NFT(非同質化代幣)、DeFi(去中心化金融)、穩定幣(Stablecoin)等,都是基於以太坊開發出的應用。

在區塊鏈世界中,比特幣由於有上限發行量,就像現實生活中稀有的黃金;相形之下,以太幣則會每年視全球流通狀況,由以太坊基金會決定增發數量,更接近於你我日常中使用的貨幣。

儘管目前無論是市值、交易量,比特幣都位居加密貨幣的龍頭地位,而以太坊的運作機制,看似又有些「中心化」,有違加密貨幣的核心精神。 然而,就長遠發展來看,適度的「中心化」有助於拓展以太坊的經濟規模,許多人也看好以太幣將取代比特幣地位。

而隨著網路從Web1.0(用戶只能瀏覽內容,被動接收資訊),進展到Web2.0(人們可以創造內容,並透過社群媒體互動),可以開發出多元應用的以太坊平台,有可能下一世代Web3.0的基礎技術,進入人人都能成為網路使用中心的時代。

Vitalik Buterin flickr cc by TechCrunch

不需費心保管,連唐鳳都曾用加密貨幣計薪

2019年,紐西蘭開全球首例,開放企業以加密貨幣支付員工薪水;台灣數位政委唐鳳過去在蘋果公司、牛津出版社當顧問時,也曾要求薪水以比特幣計價。特斯拉(Tesla)、美國上市公司微策略(MicroStrategy)都曾購入比特幣,作為公司資產配置。

態度一向傳統又保守的英國資產管理公司Ruffer,投資總監麥金尼斯(Duncan MacInnes)說:「我們可能正看到新資產類別的誕生。」或許比特幣正在從黑暗中崛起,成為新一種的避險資產。

疫情的侵襲,讓更多的經濟活動轉向遠距、線上進行,標榜「無國界」特色的加密貨幣,無須提領與保管現金,有機會變成未來的「關鍵金流基礎建設」嗎?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與經濟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一款貨幣要成功,必須具備穩定的保值作用、有效的交換形式這兩個條件,目前看來比特幣都不具備。

一直以來,主流金融將加密貨幣視為配角,今年2月,加拿大央行副總裁蘭恩(Timothy Lane)在一次演說中提到:「比特幣近期的瘋狂飆漲,看起來不像是趨勢,比較像是投機熱潮。」

挖礦 礦區 比特幣 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容易受到「市場聲量」的影響,價格波動太大。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師帕尼吉佐格魯(Nikolaos Panigirtzoglou)以今年5月比特幣的價格崩跌為例,原因不是中國政府的打壓,也無關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推文,而是資金從比特幣市場中撤離。按照羅格夫的標準, 比特幣背後並沒有如法幣跟實體的價值連動,全靠情緒與熱情支撐,非常符合泡沫資產的特性。

太耗費能源也是加密貨幣備受爭議之處。根據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Bitcoin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研究,一次比特幣交易,等同73萬筆VISA信用卡交易所產生的碳足跡。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年2月便曾批評:「處理這些交易消耗的能量非常驚人。」不看好比特幣用於廣泛的交易機制。

KPMG安侯數位智能風險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謝昀澤,則從使用者的角度檢視加密貨幣實用性。第一是具備價值恆定性。如果用比特幣購車,早上簽約時價格是2枚比特幣,下午比特幣就劇烈貶值,很容易產生消費糾紛。第二是交易效率。比特幣區塊鏈的機制是採取排隊的設計概念,當一筆交易完成後,才會開始驗證下一筆交易,當交易量多時,自然會拖長時間,無法即時完成,使得交易的方便性大打折扣。

另外,對收款企業來說,還必須顧慮到內部的會計記帳、稅務結算、合約內容,能否完全符合現行法令規範。而且在企業財報中的資產項目分析中,很難用現在的方法分析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投資效益。

因此,在缺乏可靠的理論、客觀的財務分析工具可以證明加密貨幣的合理價值的情況下,謝昀澤表示,企業必須謹慎衡量自身財務風險承受度、資產配置需求,再考慮是否以非營運用的資金,進行適量投資。「如果這些問題都能克服,未來不需要透過法幣就能交易,將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

加密貨幣圈的2大關鍵人物:中本聰、布特林

加密貨幣圈的2大重要人物:中本聰、布特林

加密貨幣種類有上千種,可以大致分為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兩種生態系統。2008年,工程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網路上發表薄薄8頁的《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論文,被稱作「幣圈聖經」。論文提出全新概念:以開源方式,打造一個點對點(P2P)的電子現金系統,完全不需要透過銀行、政府這類第三方機構。這個概念的底層技術就叫做「區塊鏈(Blockchain),而比特幣就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推出一套比特幣核心軟體,正式建立起這套節點系統,形成了比特幣P2P網路。他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得到50枚比特幣的獎勵。如今,貢獻電腦運算能力,幫助確認區塊鏈上的交易,就能獲得比特幣獎勵,這個過程就是俗稱的「挖礦(mining)」。中本聰的真實身分,多年來一直是個謎,雖然名字看起來像日本人,但始終沒有人能確定他確切的國籍、性別。
2010年5月22日,美國工程師Laszlo Hanyecz花了1萬個比特幣購買2片Pizza,普遍被認為是比特幣在現實世界中的第1筆交易,這天也被稱為「比特幣Pizza日」。
在中本聰之後,2013年布特林發明區塊鏈平台以太坊。不同於比特幣,以太坊的功能不只有支付,還可編寫智慧合約,讓開發者能在區塊鏈上寫程式,發展出不同應用。
目前無論是市值或交易量,比特幣都是龍頭。但許多人看好以太幣將取代比特幣,因為基於以太坊技術開發出的應用非常多元,有機會成下一代網路基礎技術。

價格不會劇烈波動,穩定幣是什麼?

相對於加密貨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價格穩定的「穩定幣(Stablecoin)」,近來也成為關注焦點。所謂的穩定幣,就是背後與特定資產連結的加密貨幣,一般可以分為3大類。

1.法幣穩定幣 (Fiat Stablecoin):即與法幣(如美元、歐元)連結。全球市值第3高(超過600萬美元)的「泰達幣」(Tether,USDT),價格與美元維持一致(1USDT=1美元),有人形容它是區塊鏈版本的美元。

2.商品穩定幣 (Commodity Stablecoin):與貴金屬、農產品等商品連結。如DGX(Digix Gold Tokens)就是跟黃金做連結。

3.加密穩定幣 (Crypto Stablecoin):與其他加密貨幣做連結。知名代表是Dai,透過以太坊上的智慧合約,將其價值儘可能維持接近1美元的價格。

由於穩定幣既有加密貨幣的優點,也有法幣價值儲存的功能,因而成為許多幣圈人士交易的媒介,在投資某款加密貨幣獲利了結時,兌換成穩定幣,省掉直接換成法幣的手續費支出。

今年7月,穩定幣USDC發行商Circle,預計透過SPAC方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目的就是藉由將公司納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讓穩定幣獲得用戶信任,再進一步推動加密貨幣的普及,改變金融市場交易的媒介與方式。

延伸閱讀:【圖解】比特幣、穩定幣到數位法幣…加密貨幣12歲了,它如何從冷門變火熱?

由國家推動,數位貨幣會成未來嗎?

對企業來說,加密貨幣只要合法合規,具流通性,又可被信任,用來交易並不會構成太大問題。然而,對國家來說,發行貨幣形同主權的一種,當某個「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太過壯大,並非大家所樂見。先前Facebook打算發行加密貨幣Libra時,就曾遭受多國監管壓力,多次調整計畫,目前已經改名為「Diem」,規畫先發行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做實驗。

更何況,加密貨幣的交易仍存在許多風險,也促使各國政府紛紛出手管制。手法最嚴厲的莫過於中國,該國央行於今年5月,以加密貨幣價格劇烈波動擾亂了「經濟金融正常秩序」為由,要求金融機構全面清查加密貨幣交易所,切斷交易資金支付網絡,甚至下令關閉位於四川的26座礦場。

英國、日本監管單位也在今年6月,以未在該國註冊為由,要求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停止在該國境內的營運,更在7月宣布,停止提供與蘋果(Apple)和特斯拉(Tesla)等股票掛鉤的「股票代幣(stock tokens)」服務。

台灣在今年7月上路的《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也開始要求業者落實實名制,以及通報疑似洗錢或資恐(對恐怖活動、組織、分子之資助行為)交易。

更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初,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龍頭Coinbase選擇在那斯達克上市,形同主動接受政府機構監管,顯示加密產業也對透明監理有所期待。

對加密貨幣抱持友善態度的企業:

特斯拉(Tesla): 2021年3月,執行長馬斯克宣布允許顧客用比特幣買車,不過5月時態度丕變,原因是擔心比特幣「挖礦」所消耗的電力,會對環境造成不好影響
標普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2021年5月推出一系列加密貨幣指數。研究機構 MICA Research分析,這意味著日後基金公司可以募集對應加密貨幣的基金商品
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宣布跟洲際交易所(ICE) 旗下比特幣期貨交易所 Bakkt 合作,推出數位資產託管服務
星展銀行(DBS): 推出「星展數位交易平台(DBS Digital Exchange)」,提供加密貨幣的交易和保管服務
花旗銀行(Citibank): 成立數位資產團隊,協助客戶投資加密貨幣、穩定幣、NFT及央行數位貨幣(CBDC)
萬事達卡(Mastercard): 跟美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Gemini合作,推出首張回饋加密貨幣紅利的信用卡,內部也在評估開放客戶直接使用加密貨幣付款
VISA: 2021年第一季財報指出,將把加密貨幣納入支付系統
PayPal:允許使用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支付,並規畫開放加密貨幣提款功能
Square: 規畫推出可以儲存比特幣私鑰的硬體錢包

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又降低風險,多國央行已著手研議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也就是以國家名義發行虛擬版法幣。

此領域發展較快的中國,從2014年開始著手規畫大規模測試數位人民幣(E-CNY),目前測試場景超過132萬個,截至今年7月,數位人民幣累計交易超過7,075萬筆,金額約新台幣1,500億元;歐洲央行(ECB)7月也宣布,將啟動數位歐元試點計畫。

與傳統紙鈔相比,央行數位貨幣具有發行成本低、交易速度快等好處;跟現行加密貨幣相比,價格波動不會太大,也無法匿名,有助於杜絕犯罪問題。可以說,央行數位貨幣發揮了加密貨幣的優點,也避開了加密貨幣的缺點。荷蘭安智銀行(ING Bank)經濟學家卡羅.柯庫佐(Carlo Coccuzzo)認為,比起比特幣,CBDC更可以被商家和普通民眾接受。

對於有上千年歷史的貨幣交易,加密貨幣為人們展示了一種新的可能,如同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中國打壓加密貨幣,比特幣進一步下跌》報導中評論:「除非比特幣可以拿來買三明治,否則它很可能只是賭徒的遊樂場。」未來走向如何,仍有待檢視。

延伸閱讀:數位資產何時普及?黃仁勳、比爾蓋茲、《黑天鵝效應》作者解析熱潮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
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林佳葦、張庭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