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19歲「桌球一哥」林昀儒:我不是神童,只是堅持打好每一顆球

Cheers 快樂工作人

更新於 2021年08月12日08:52 • 發布於 2021年08月03日23:55 • 陳盈螢
19歲「桌球一哥」林昀儒:我不是神童,只是堅持打好每一顆球
19歲「桌球一哥」林昀儒:我不是神童,只是堅持打好每一顆球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 從林爸、林媽的經驗中,學習除了給予孩子支持以外,也盡量別去干擾孩子自我調適。
  • 林昀儒被譽為「桌球神童」背後的真相,是極其反覆的練習,以及堅持打好每一顆球的初心。
  • 即使練習再辛苦,林昀儒早在選擇的當下,就學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各國語言交雜,加油聲響在空氣裡振動,隨著比賽正式開始,耳邊的環境聲音變得模糊,而趨近靜音模式。左手持桌球拍的他,正屏氣凝神地注視對手,要在短短1秒之內,預測球路、構思戰術、擊落來球。他是林昀儒,台灣新生代桌球一哥,最新世界排名第7名,2019年奪得世界巡迴賽捷克公開賽男子單打冠軍,更是2021年東京奧運重點奪牌國手。

國際媒體口中的「桌球神童」林昀儒,不到20歲,就已擁有超齡預判能力,反手擰拉球技、冷靜沈著態度,廣為球迷稱道。多位前球王包含中國的樊振東、馬龍;德國的波爾(Timo Boll)、奧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都是他的手下敗將。近35年轉播資歷的英國籍球評約翰柏吉思(John Burgess),見他表現也驚艷直呼,「未曾見識過年紀如此輕,就能成為這樣的明星」。

▲林昀儒受訪時正為下午的桌球練習暖身。面對生日有何規劃?他說:「還是和平常一樣,繼續練球」。

凱旋歸國的林昀儒,正緊鑼密鼓為捷克公開賽做準備。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他給人的第一印象,絲毫不似既定想像中的運動選手。身高174公分、不忌口、愛啖燒肉體重剛滿60公斤,手指纖細的如同漫畫少男,與打起球來的力勁是強大反差。

外界評為「冷面殺手」的林昀儒,回答起問題,依然和出賽一樣沒有明顯的臉部表情,極其省話,輕聲細語,退後兩步便難聽得清晰。

記者問:(採訪當天)快到生日了,你的下一步有什麼安排嗎?
林回答:沒有吧。
記者問:那有給自己什麼期許嗎?
林回答:就⋯⋯盡力吧。

在旁的現任教練則笑說,這種冷面的風格讓對手難以捉摸:「冷靜,非常沒表情,很適合當球類單打項目的比賽選手」。

父母從未預料過兒子走上選手生涯

林昀儒的父母都是老師,媽媽是宜蘭壯圍國中退休校長陳貴玲、爸爸是宜蘭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教授林學宜。夫妻倆對桌球一竅不通,「從沒預期昀儒會成為桌球職業選手,」陳貴玲說。不過,如今重溫林昀儒孩童時期的表現,倒能看出些選手端倪。

「小時候,昀儒就喜歡敲敲打打,」陳貴玲回憶道,某次家中宴客,她急著招呼客人沒特別顧及孩子,卻「突然發現我們家門鎖掉了」。追究原因,才知道讀幼兒園的林昀儒,趁父母不注意,憑己之力撬開門鎖。而陳貴玲見狀並未責罵,反而訝異孩子的能力超出大人想像,購入工具組玩具,給兒子滿足敲打樂趣。

有運動專業背景的林學宜,則是帶著兄弟倆自小接觸體育活動,盼養成團隊合作、生活紀律。譬如,看爸爸帶網球校隊、陪哥哥練習網球、假期參加球類育樂營等。林學宜從中意外發現,林昀儒的「球感」天賦,見球就能打,還曾獲羽球校隊之邀、「網球不用練,就能在網前輕鬆截擊,」林學宜說。

▲林昀儒(圖中)與爸爸林學宜(圖左)、媽媽陳貴玲(圖右)合照。在宜蘭出生長大的林昀儒,也固定在宜蘭吳沙國中進行日常訓練,家人一有空也會到場邊陪伴他練習。

考量身高、又恰逢二年一招的宜蘭國小桌球班招生。一開始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開啟了林昀儒的桌球生涯。培訓從國小三年級才起步,卻絲毫不干擾林昀儒的「跳躍式成長」。小3,練一天、休一天,就代表台灣東區參加「全國青少年桌球菁英賽」。小4,增加平時練習時數,就成功奪得菁英賽冠軍。小5,初次到國外參賽,便破台灣紀錄,成全台首位「東亞少年桌球錦標賽」奪冠選手,「桌球神童」的名號不脛而走。

讀書隨時都有機會,運動員有黃金時間

小學階段,比賽生涯順遂,陳貴玲也曾和孩子權衡選手培訓、學科學習間的比重調配。衡量中她自生活觀察找解答,她發現,平時林昀儒不僅能忍受練球帶來的枯燥感,也常利用休息時間研究桌球,甚至甘願放棄畢業旅行參賽。見孩子有濃厚熱情,她便支持孩子選擇國、高中自學,增加訓練時間,全心地走上桌球職業選手之路。「讀書是隨時都有機會的,但運動員卻是有黃金期間」,陳貴玲說。

即便林爸、林媽對桌球不在行,但他們卻懂得孩子需要什麼樣的陪伴。國小每逢假日,陪孩子參加桌球積分賽,遊遍全台當作「家庭旅遊」;5年級,為找能力相近的陪練員,帶孩子自宜蘭至台北練球,一週至少5天、來回車程2小時,持續1年左右。隨國際賽事頻繁,通訊軟體的訊息判讀也成一門學問,父母透過蛛絲馬跡解讀兒子心情:傳汽車圖片代表心情不焦慮、不讀不回須待他自我消化情緒、「無論輸贏,都盡量別干擾他自我調適,這就是我們對孩子的瞭解,」林學宜說。

▲林昀儒平時於由資訊中心改造的桌球室練習。懸掛的相片看板為關注他多年的球迷林醫師蒐集,以遮擋窗戶陽光。林醫師說,昀儒讀小學時,身材不比對手高大強壯,卻常贏得比賽,對此有深刻印象。

神童背後的真相:「每天都會累」

情緒不外露的林昀儒,卻天生有強烈的求勝意志:「教練,我好想再重打一次,」是林昀儒首次參與全國賽事,輸球後,流著淚對教練說的第一句話。

「外表看似是小孩,但心理成熟度很高,」宜蘭國小啟蒙教練賴瑞雄觀察。林昀儒從小擁有企圖心,輸球不逃避,反倒願意反覆操練克服弱點,不易再犯同錯誤,「一樣會玩遊戲,但很清楚什麼時候能玩、不能玩,比同齡小孩來的自律」

平常看似老神在在的林昀儒,面對非輸即贏的賽事,其實也花大把功夫在「裝沒事」上。像是,出賽前一天他照常會看桌球影片,分析球員優勢與弱勢。練習累了,則在飯店房間歇息,看歌唱節目紓壓。賽前則習慣聽大約5首的「搖滾樂」,提振士氣。面對大篇幅的報導內容,也盡量不去多想,就「為自己打球」。

▲「真要選材,第一眼也不一定會挑到他。」教練賴瑞雄說,國小階段的林昀儒跑步跑不快,身材沒那麼好,但一拿起桌球拍就像變了個人,一年就在同齡稱王。

現在的我只能專注做好一件事,這件事就是桌球。

林昀儒堅持打好每一顆球,覺得每一場球賽都很重要,神童背後,是一週6天、每天至少6小時、單一動作連續進行各15分鐘,休息從未超過2天,極其反覆的備賽。即便再累,但他早在選擇的當下,就學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他直白地說:「每天練習都是會累,但因為這是我自己選的職業,沒有想那麼多,就照著自己的節奏打下去。」

(本文出自親子天下雜誌,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真正人緣好的人都懂「人際美感」:不攀關係,才能贏得更好的關係

★ 一鍵加入Cheers【LINE@】好友:職場最新資訊完整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