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接觸大自然,體驗15種戶外活動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0年11月26日14:03 • 發布於 2020年11月26日00:00
接觸大自然,體驗15種戶外活動
接觸大自然,體驗15種戶外活動

 
不少父母在假日時,總希望能帶孩子到戶外走走,除了可以享受親子同樂的時光,亦可拓展孩子的視野。不過,由於幼兒年紀尚小,不適合到人多繁雜的地方,也不宜去聲光效果過於刺激的遊樂場。荒野保護協會三峽聯絡處負責人吳珮怡表示,帶幼兒出遊應以接觸大自然為首選,因為在大自然的世界裡,孩子得以充分發展肢體的協調性,刺激五種不同的感官,進而促進身體動作、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等六大能力,提升學習效果。
 

【Part1:認知篇】接觸大自然,加深學習效果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正是活動力最旺盛的時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因此,父母應盡量帶孩子到戶外,接近大自然,體驗各種活動,接受不同的刺激,促進大腦發展,使其將來在學習的道路上,連結這些經驗,加深學習效果。
 
不過,該如何讓孩子接近大自然呢?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增加孩子從事戶外活動的機會。所謂戶外活動,意指離開家庭之外所進行的活動,讓孩子能有別於室內的生活經驗,例如:到田園種菜、前往森林裡露營、去海邊踏浪或堆沙等。輔仁大學民生學院兒童與家庭學系專任副教授涂妙如指出,孩子在學齡前的發展過程大致上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0~3歲,此時孩子的感官發展相當快速,需要透過外界不斷刺激,促使其向上發展;第二階段則為4~6歲,此時孩子因為行為與移動能力大幅提升,具有較多的主動探索能力,他們會想要親自動手做、動腳跑,因此,可以透過這些活動了解自己的能力狀況,並且確認自己是否能夠正確運用,像是跑步時是否能控制速度與方向、行進間是否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避免跌倒或受傷等。
 
除此,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也就是說,孩子在最初學習過程中,必須透過直接操作生活中的事物,將這些知識與經驗內化到大腦中,在未來進入學校學習時,才能將書本上的抽象文字或圖片與實際經驗進行連結。若孩子沒有動手實際操作,僅使用文字、圖卡、書本等平面的學習資源,在學習時就必須依靠想像力理解,這對孩子來說,不僅在學習過程中較易感到辛苦,也不利於大腦發展。因此,建議父母應趁孩子年幼且正是學習力與好奇心旺盛的時期,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從事不同的戶外活動,透過正確的引導來開拓孩子學習的範疇。
 
透過多元化的戶外活動,孩子不僅可以親近大自然,更能從中認識各種動植物、昆蟲和其他生物,了解自然界各種生物間的相互關係,學習與自然和平共處,進而啟發生命的力量,懂得珍惜生命。此外,當孩子經常接觸大自然,亦可培養受挫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在大自然裡,沒有過多的人造建設與防護措施,做任何事都不如在家中或都市中方便,孩子必須學會自力更生與保護自己,使自己成長。

 

刺激5種感官發展

所謂五感,指的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孩子一出生下來就已經擁有這些能力,也已具備基本功能,但仍需要透過外界不斷的刺激,才能夠健全發展。
 
1、視覺》眼睛看
視覺是讓孩子用眼睛看,感受眼睛所見的各種事物。當父母帶孩子接近大自然,從事各類戶外活動時,除了可讓孩子接受大自然的視覺刺激,幫助觀看較遠的地方,緩解視覺壓力之外,也能促進視覺發展,例如:觀察物件的遠近、動植物的身形等。
 
2、聽覺》耳朵聽
聽覺是讓孩子用耳朵聽,並且辨別各種聲音。當孩子接觸大自然時,便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與聲音,例如:夏蟬鳴叫、青蛙呱呱叫等,這些經驗無形中都能增加孩子的感知能力,並且豐富生活、累積背景常識,促進未來對於抽象知識的學習。
 
3、嗅覺》鼻子聞
嗅覺是讓孩子用鼻子聞各種氣味。在大自然裡,各種植物的氣味經常撲鼻而來,而且清晰可聞,例如:花香、果香、草香等,當孩子親自感受到越多的氣味,就可以增加嗅覺敏感度及對物品的辨識度。
 
4、味覺》嘴巴嚐
味覺是讓孩子用舌頭品嚐各種食物的味道。孩子出生後只具有辨識甜、酸、苦三種味道的能力,隨著年齡越大,其他味覺感受能力也會逐漸發展。當孩子可以開始吃副食品時,父母應讓孩子多嘗試不同味道的食物,當接觸過的味道越多,將來對各種食物的接受度就越高。尤其是孩子體驗過當地各種不同的食物後,除了促進味覺開發,還能了解飲食文化與風情民俗。
 
5、觸覺》手觸碰
觸覺是讓孩子動手觸摸、用腳行動,以感受各種事物表面的感覺,進而認識事物的特性,並且學習如何與之和諧共處,例如:觸碰帶刺的樹葉會受傷、用力觸摸柔軟的花瓣會軟爛等,透過這些經驗可以學會辨識大自然的生物,從中學習如何愛護大自然。

親子旅遊
親子旅遊

提升6大能力

當孩子越接近大自然,就越能夠促使身心靈各方面的成長,透過實地走訪不僅觀察到一切、聆聽自然界的聲音,更可親手觸摸各種生物,累積對大自然的認識。這些經驗都會儲存於孩子的大腦裡,或許孩子當下想不起來去過的地方,但回憶卻會在將來學習時慢慢湧現,讓孩子能與抽象的知識做連結,增進學習效果。

1、身體動作能力

身體動作的開發是學習各種事物的基礎,包括感官體驗、肢體移動與實際操作三部分。當孩子已具備基本的感官能力,並了解自己的肢體移動能力,就會想要進行更多的實際操作,掌控自己的肢體,增強身體的靈活度,例如:自己堆沙堡、玩土等,一旦這些動作發展越成熟,在將來進行握筆寫字、拿筆繪畫等精細動作就會越上手。

2、認知能力

認知也就是透過實際的認識與操作,從中建構知識與資料,在大自然裡,當孩子親眼見到、親手碰到各種事物,不僅可以加深印象,更能在將來學習時觸類旁通,轉化為整合性的知識。

3、語文能力

當孩子接觸越多自然界中的人、事、物,並且學會觀察與欣賞,就越能促進語言與表達能力的發展,包括描述事件的能力、文字應用的能力等。

4、社會能力

社會發展的範圍有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與外在環境相處,其中,與自己相處還包括與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等能力。當孩子接觸大自然時,父母可引導孩子想一想看到各種動植物時有何感覺,透過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增加認識自己的機會;與他人相處方面,指的是當孩子與他人在同一個空間該如何相處的能力,當父母帶著孩子前往大自然時,可以一起帶著其他同年齡的伙伴,引導孩子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共同玩遊戲、分享所見所聞,增加孩子與他人互動的機會;與外在環境相處的部分,透過接觸大自然,孩子可以認識各種動植物,並且了解自然界中的生態,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5、情緒能力

由於大自然中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擁有各種形體的動物和植物,亦產生不同的自然現象,可說是處處充滿著驚奇。當孩子接觸大自然時,可能會出現害怕、驚喜、喜悅等情緒反應,這些經驗無形中都能夠增加孩子的情緒發展。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孩子進入大自然的環境裡,父母必須在一旁陪伴與引導,才能引出正向的情緒發展,否則可能會導致孩子畏懼大自然。

6、美感能力

因為大自然的一切都屬於較天然、原始的狀態,未經人工過度開發的環境,孩子在接觸過程中,會有很多美的感受與感動,例如:一望無際的海洋、黃昏的夕陽、各種動植物的型態等,透過這些人事物可以編織美好的回憶,提升對美欣賞的能力。

 

【Part2:準備篇】事前規畫行程,備妥出遊用品

父母在帶著孩子接觸大自然,進行戶外活動時,應事先做好準備,包括行程規畫、必備物品等,並且做好防護措施。此外,為了避免孩子在外玩樂的情緒不穩,父母可於出發前和孩子約定,告知遊玩可能會發生的疲憊與辛苦;當孩子在外哭鬧,亦要採取溫和而堅持的態度,糾正其行為。若孩子仍心情不穩或精神不濟,則不妨考慮縮短行程,待下一次出遊再訂定出更適合孩子的戶外活動。

行程規畫

父母在規畫戶外活動時,可依照季節變化做安排,例如:春天種菜、夏天賞螢、秋天採收作物、冬天玩雪等,讓孩子在四種季節中,接觸各種自然界的型態,加強生活經驗,增加與自然的關係。

在行程安排上,應以孩子的需求為出發點,包括衡量年紀、體力、感興趣的事物等,選擇適合玩樂的地點,並且擬定活動內容,像是動靜活動時間的分配、適當的休息時間等,建議父母在行前準備就讓孩子參與,例如:一起討論目的地、向孩子說明活動內容與當地的風情民俗、一起準備行李等,利用圖片、影片與解說的方式,讓孩子了解自己即將前往的地點,做好心理準備,當孩子到達目的地,便能與腦中記憶做連結,玩得更盡興、有意義。

必備物品

在準備戶外用品時,家長應多準備幾套衣物、糧食補給品、常備藥物,以及防曬、防蚊用品,務必做好防護措施,才能讓孩子盡情的玩樂。

透氣衣物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兒童皮膚科主任施一新指出,由於嬰幼兒的皮膚與角質層較薄、體質較敏感、抵抗力尚未發育完全,只要天氣悶熱或衣服過於不透氣,便容易長痱子,因此,建議家長要準備透氣的長袖衣物,並且多準備幾套,當孩子流汗時,先將汗水擦拭乾淨,再換上乾淨的衣物。

糧食補給品

大多數的幼兒胃口不大,正餐無法吃下太多食物,需要另外準備點心。建議家長準備適合孩子食用的副食品、小餐點及足夠的水分,讓孩子可以隨時補充能量。

常備藥物

常備藥物有退燒藥、腸胃藥、外傷藥膏、消毒藥物、OK繃等,父母可準備一個小型急救箱,將這些常備藥物分類裝好置於其中,以備不時之需。

防蚊用品

防蚊方式不外乎穿著透氣的長袖衣物、使用防蚊用品兩種,防蚊用品中以防蚊液的效果最佳,因噴灑範圍較廣,可以進行全身性的保護,其他諸如防蚊貼片、防蚊手環等,適用範圍較小,效果不太明顯。

若不慎遭到蚊蟲叮咬,應立即在患處塗抹藥膏,例如:小護士、萬金油或其他蚊蟲叮咬的專屬藥物。假如身邊沒有藥物,可先用冰涼的清水沖洗,增加清涼效果,緩解不適。然而,若沒有馬上處理,紅腫受傷的地方可能會起水泡、化膿,或是因為抓破而造成局部感染。

防曬用品

防曬可透過穿著透氣的長袖衣物、戴太陽眼鏡、帽子與塗抹防曬用品,其中,防曬用品應於接觸陽光前就先塗抹,並且定時補擦,以預防曬傷。若不慎曬傷,應視情況進行相對應的處理。基本上,常見曬傷程度可分成一度曬傷與二度曬傷,前者症狀是紅腫,處理方式包括沖冷水、敷清涼毛巾、吹涼風等;後者則紅腫、起水泡,並有疼痛感,此時應盡快躲到陰涼處,先做冷敷處理,並且就醫治療,若沒有立即處理,曬傷的皮膚會持續疼痛,色素會沉澱,變成較黝黑的皮膚,尤其是水泡部位,容易引起感染,並且會留下疤痕。

依附小物

除了常備衣物與防護用品之外,也應包含孩子的依附小物,例如:玩偶、小玩具、小毯子等,當孩子哭鬧就可用來安撫情緒,提供安全感。

如何使用防蚊、防曬用品?

防蚊與防曬用品的使用順序是先噴灑防蚊用品,待皮膚不會感到黏膩後,再塗抹防曬用品,因為將防曬用品置於皮膚的最外層,才能在曬到太陽的第一時間阻擋紫外線的照射。除此,由於防蚊用品多屬於化學物質,一旦塗抹於皮膚表面,化學物質會自然揮發,使全身的皮膚表層留有防蚊用品的氣味,有效阻隔蚊蟲靠近,不必擔心味道被防曬用品覆蓋。

親子旅遊
親子旅遊

【Part3:行動篇】15種超夯的戶外活動體驗

戶外活動是接近大自然的方式,可分成田園、森林、海邊、溪邊等不同型態。以下分別說明,並且推薦最佳去處。

田園》加強與生活的連結

與田園相關的活動大多與飲食有關聯,像是採收果實、餵養家畜等。孩子在從事這些活動時,不僅可以從中看到動植物的成長,更能加強與生活的連結。

1、玩土

在田園當中,最常見的元素莫過於泥土,父母可讓孩子於田園中,盡情的玩土、堆土、挖土,感受泥土的觸感,促進手部的精細動作發展。

2、種菜&拔菜

帶著孩子前往菜園,教導種菜與拔菜,從陪著孩子一起撥弄土壤、埋下種子、澆水灌溉到採收,如此不僅能夠讓孩子深刻體驗到照顧植物與收穫的樂趣,還可以促進愛護生命與珍惜食物的能力。

3、採收果實

在水果成熟的季節,帶著孩子前往果園採收各種果類,教導孩子如何挑選、保存、清洗及食用,增加孩子對水果的認識。

4、餵養家畜

前往農場餵養家畜,包括牛、羊、雞、鴨等,透過與家畜的互動,讓孩子了解到家畜的飲食與生活作息,進而培養愛護動物的素養。

█ 推薦地點

1、 宜蘭縣羅東溪休閒農業區:該地位於蘭陽平原南側,區內有荷花田、水田、牧羊場、鴨場等農村面貌,亦有多元化的體驗行程,父母可帶著孩子前來感受農村生活。

2、 南投縣集集休閒農業區:該地擁有豐富的農特產,包括葡萄、番石榴、田柿、香蕉等,亦提供多種農村體驗,包括採果實、製作農產品等,藉此認識地方文化。

3、 臺南市走馬瀨農場:該地位於曾文溪上游的一塊河谷台地,設有放牧場、河濱戲水區等多樣化的服務,滿足各年齡層民眾的需求。

4、 屏東縣恆春生態農場:該地不僅有豐富的熱帶植物及牛、羊畜牧區,夏季還有大量的螢火蟲與蝴蝶,相當具有育樂價值。

5、臺東縣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該地位於花蓮、臺東交界處,座落於新武呂溪沖積平原,因為水質清澈加上氣候適宜,孕育出多種農產品,包括水稻、柚子、李子等;園區內設有展覽區,提供各式體驗,讓民眾認識傳統農村文化。

親子旅遊
親子旅遊

森林》增強體魄,培養環境適應力

與森林有關的活動大多能夠增強體魄,培養環境適應力,例如:健行、露營等。由於這些活動除了費時較長,也需要較多的耐力,父母應多鼓勵孩子完成各項任務,引導孩子發掘森林中各種有趣的事物,提高對這類戶外活動的興趣。

1、健行

臺灣有許多森林步道,當中不乏有較自然的石階步道,亦有較平整的水泥步道,父母應帶著孩子前往鋪有較自然石階步道的森林,因為這類步道凹凸不平,在行進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孩子的平衡感與肌肉發展,亦能避免孩子總是用同樣的著力點走路,傷害膝蓋與腳骨。

健行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毅力性的挑戰,會大量消耗體力,因此,父母在規畫行程時,應採取漸進式方式進行,剛開始先挑選坡度較平緩,亦不需走太遠的地方,如此當孩子走完步道,不僅可以增加成就感,亦能增加登山的興趣。

2、露營

露營意指在野外搭帳棚,做為臨時居所的露宿活動。透過露營,孩子可以學習各種生活能力,更能盡情在森林裡的空地進行跑、跳、追逐,促進肢體發展。必須注意的是帶孩子露營時,應以安全性為優先考量,選擇有專人管理的露營區,避免太過荒涼或危險的地點,減少意外發生。

常見的露營活動包括搭帳篷、野炊、觀星,其中,搭帳篷的部分,建議父母讓孩子協助搬運工具、裝備等較簡易的工作,訓練孩子幫忙做家事的能力,培養責任感;野炊部分則可與孩子一起準備食材、生火、烹煮,讓孩子了解食物煮熟的過程。至於觀星方面,由於露營的地點大多沒有光害,能夠清楚看到滿天星斗,建議家長在夜晚時,帶著孩子一同躺在草地上,觀賞星空,引導孩子將星星連線,認識各種星座,培養想像與觀察的能力。

█ 推薦地點

1、臺北市象山親山步道:象山因外形似象頭而得名,因造山作用,處處可見黃褐色陡峭的岩壁與巨石,山內亦有豐富的生物與鳥類,是讓孩子親近山林、享受戶外休閒時光的好去處。

2、臺中市大坑風景區:大坑風景區素有「臺中陽明山」之稱,區內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溫泉資源,是假日出遊踏青的好去處。

3、屏東縣尾寮山登山步道:此步道前半段為緩坡產業道路,後半段為登山山徑,路途長、坡度陡,屬挑戰級的小百岳步道,但全程幾乎都在林間樹蔭下,且具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觀賞自然景觀、從事生態教學及登山健行的良好場所。

4、花蓮縣佐倉步道:該步道沿途可見各種植物、鳥類與昆蟲,亦有豐富的地理環境,且走到觀景台時,亦可鳥瞰海岸山脈、七星潭、美崙山等景色,使人心曠神怡。

5、臺中市武陵農場:該地內的露營區位於高山植物園內,不僅腹地大、環境清幽,更設有生態水池、中藥園區、花海區等,且群山環繞,可一覽美麗的自然景觀。

6、臺南市曾文青年活動中心:該地內的露營區依山傍水,林木蒼翠、鳥語花香,且充滿生機,孩子可藉此貼近大地,享受沐浴在大自然中的感覺。

海邊》享受海風,親近海洋

海邊是相當適合幼兒遊玩的地方,除了消暑外,還能讓孩子親近水,尤其是海與沙具有無形的特性,幼兒可以盡情的發展想像力,變化出多元的遊戲種類,例如:踏浪、潑水、玩沙、堆沙堡等。此外,海邊充滿多樣化的生態,有珊瑚礁、各種魚類、貝類等,孩子藉由觀察這些生物,學習與大自然相處。要注意的是當父母帶孩子到海邊遊玩時,要先調查海水漲退潮的時間,勿在即將漲潮或已經漲潮時間前往海邊,避免發生危險。

1、踏浪

帶著孩子在強度較小的海浪來襲時,前往踏浪,享受被浪花噴灑的愉悅感,藉此感受海風吹拂的舒服感。

2、潑水

除了踏浪外,父母亦可以與孩子玩潑水的遊戲,除了享受被水潑濕的樂趣,亦可訓練手眼協調與促進肌肉發展。

3、玩沙

沙子具有可塑的特性,孩子可以自由創作,堆出任何形狀,例如:堆沙堡、做渠道等,藉此促進手部肌肉的發展,培養手眼協調、雕塑能力與對立體空間的認識。

4、觀察生態

臺灣具有非常豐富的海洋地形,包括沙灘海邊、島礁海岸、岩石海邊等,當中均蘊藏非常豐富的海洋生態,例如:熱帶魚類、蟹類、藻類等,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同認識這些生物,增加對海洋的認識。

█ 推薦地點

1、新北市龍洞南口海洋公園:結合遊艇港、海水游泳池、海洋解說展示館,兼具休閒遊憩及知性功能,可從事游泳、浮潛及觀察海洋生態等活動。

2、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此海岸北起南寮里,南至南港,內含景點豐富,包括南寮休閒碼頭、海天一線觀景區、紅樹林公園、南港賞鳥區等,提供多元的人文與自然景觀。

3、屏東縣墾丁南灣海灘:南灣又稱「藍灣」,不僅海岸線長,可遠觀一望無際的海洋,且因沙灘坡度緩、沙子質地細,相當適合全家大小前來遊玩。

4、宜蘭縣大溪蜜月灣:大溪又稱「蜜月灣」,風景優美,令人流連忘返,父母可帶著孩子漫步在細柔的沙灘上,或是撿石頭打水漂、抓螃蟹等,享受親子時光。

5、花蓮市七星潭:七星潭有斷層形成的海峽與優美的弧形海灣,不僅可以觀看海洋之美和享受玩水、玩沙之樂,更能遠眺清水斷崖及欣賞夜間燈火。

親子旅遊
親子旅遊

溪邊》沁涼消暑,觀察溪水生態

在溪邊可進行玩水、疊石頭、挖沙等活動,消暑之餘,也能觀察溪水生態。要注意的是父母應避免在溪水將暴漲或已暴漲時前往,免得發生危險。

1、玩水

帶著孩子下水,感受水流,亦可觀察水的流向,藉此了解水無形的特性。

2、撿石頭

溪邊附近具有相當多大小、形狀不一的石頭,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撿喜愛、漂亮的石頭,不僅能增加親子互動,亦可訓練手部肌肉以及培養孩子的美感。

3、疊石頭

除了撿石頭,父母亦可帶著孩子疊石頭,教導搬運由大塊到小塊的石頭,並且進行堆疊,建立孩子立體與建築的概念。

4、玩沙

帶著孩子在溪邊玩沙,包括挖沙、堆沙等,讓孩子練習手部的精細動作,以及建立雕塑增減的概念。

5、觀察生態

溪邊因為水質清澈,具有相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包括魚類、昆蟲、鳥類等,父母可以帶著孩子抓魚、觀察昆蟲、認識鳥類等,進而啟發生命的力量。

█ 推薦地點

1、新北市坪林金瓜寮溪:此處空氣好、水質清澈,且因為保育有成,清楚見得到各種魚類,尤其當天氣晴朗時,還可看到溪中的苦花魚因陽光折射,導致銀白的肚皮產生亮光,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原始面貌。

2、新北市十分瀑布:水量豐沛,在瀑布邊的溪水旁可觀看自然秀麗的瀑布奇觀,亦可在瀑布園區內的戲水區與遊樂區玩樂。

3、宜蘭縣五峰旗風景特定區:不僅有著名的五峰旗瀑布,瀑布背後有五座尖峰,因而得名。此區規畫了兒童戲水區,不僅可以讓孩子盡情玩水,更能觀看瀑布及翠綠的山巒,享受不同於都市生活的優雅寧靜。

4、花蓮縣慕谷慕魚:慕谷慕魚源自於太魯閣族的「清澈的溪水」譯音,在此可以欣賞秀麗的山林景色,亦能玩水、捉魚蝦、聆聽各種昆蟲的鳴叫。

父母需扮演引導角色

孩子出生後,並不熟悉外界的事物,若遇到沒見過的事物或困難度較高的戶外活動,像是健行、觀察生態等,可能會出現興趣缺缺或流於走馬看花的情形,因此,建議父母帶幼兒出遊時,需扮演好引導角色,除了全程耐心陪伴孩子玩樂,帶孩子認識自然界中的事物之外,還要適時鼓勵孩子,使其順利完成各項活動。

 

親子旅遊
親子旅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