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農業碩士孫清義 培育水果有成

澎湖時報

發布於 2021年03月15日00:00 • 澎湖時報

107年來到澎湖取得岳父同意借用農地,展開試種蔬果的農業碩士孫清義,歷經3年培育過程,成功種出品質不亞於台灣的木瓜、芭樂、釋迦等改良後的水果。今年雖逢冬季強風及超低溫影響稍有損失,但眼看近期果樹逐漸長出新芽讓他恢復信心,又於2月中旬再度由高雄海運390株帝王芭樂、50株大目釋迦、200棵台農2號木瓜及3千多株的高麗菜苗供班員栽種,並預估109年3月所種的果樹,在今年春季降臨時皆會開花結果順利採收。

農業碩士孫清義,民國88年至93年間在澎湖任職期間,即開始注意乾旱的澎湖土壤與氣候,6年後調回高雄辦事處,綜合農作物產銷與天然災害舊制卻發現離島澎湖災害較少,經查其「1997綜合發展計畫」載明:年雨量稀少僅1000公釐,但土壤礦物質的含量、壤值的穩定性和生產力皆比其他縣市高,卻因少雨而減低其優點,而颱風過境,因無雨捲起海水,因此對於作物容易造成枯萎。

孫清義表示,對於澎湖的雨水缺乏、有風無雨造成作物枯萎問題,如今已有噴灌改善設施,加上網室普及,他曾於105年投書建議政府「在夏、秋兩季參考雲林縣綠網室植栽葉菜」經驗,以舒緩夏季蔬菜年年短缺壓力,甚至可解決學童午餐所欠缺的在地食材問題。

由於在兩地奔波期間又發現澎湖3、4月平均高溫,比南部其他縣市低3至4度左右,最適合一期65天就可收成的高麗菜。且於108年9月又經姚分署長推薦,參加廖麗玲博士團隊在台東枋寮舉辦的「光合菌訓練班」,該訓練班也在同年10月底到澎湖舉辦,110年4月8日又將在澎科大辦理,更確定澎湖土壤缺氣、少磷缺點可以改善,甚至可以降低肥料的使用成本。

孫強調,這3年來由他親手培育出的水果,經送朋友品嘗後皆豎起大姆指說讚,若能透過拍賣市場競價更能提高果價,由此可以看出「澎湖土地是一塊可和其他縣市作物產銷互補的寶地」,「亦比其他縣市耕作更有機會賺到錢」。

  • 孫清義博士培育成功的帝王芭樂、台農2號木瓜及大目釋迦水果。(宋國正攝)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