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興大4年抓10萬隻土白蟻 找到防治害蟲關鍵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19年07月10日13:14 • 發布於 2019年07月10日13:14
邱俊禕(圖前)與歐玠皜(圖後右一)研究土白蟻與真菌共生機制,找到防治經濟害蟲點子。(圖:興大提供)
邱俊禕(圖前)與歐玠皜(圖後右一)研究土白蟻與真菌共生機制,找到防治經濟害蟲點子。(圖:興大提供)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中興大學昆蟲系與植病系團隊費時4年,抓逾10萬隻台灣土白蟻並收集12萬顆不到1公釐的孢子球進行分析,找到台灣土白蟻與真菌共生的關鍵機制,是因需要真菌中的特定胺基酸,研究有助利用找的關鍵成分開發新型餌劑,助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遭受土白蟻危害經濟作物等地區進行防治;相關研究6月刊登頂尖國際期刊「真菌生態學」( Fungal Ecology)。

這項研究主要由興大昆蟲系博士邱俊禕、興大植物病理系博士生歐玠皜共同投入研究,由興大昆蟲系副教授李後鋒、植病系副教授陳啟予指導。

該論文通訊作者、鑽研白蟻學的李後鋒指出,土白蟻一般不吃居家木材,多會吃樹木表皮,類似幫樹木「去角質」的清除者功能,但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也屬於經濟害蟲,甚至包括中國、東南亞有部份地區水壩、河堤採土堤,土白蟻存在土堤中往往造成土質鬆動,「小小白蟻雄兵」也會形成潰堤危機,但因土白蟻食物範圍廣,尚未能找到關鍵防治辦法。

研究團隊從台灣唯一會與真菌共生的白蟻物種台灣土白蟻與真菌共生的特性著手研究,邱俊禕指出,土白蟻會在分解收集到木材後建立種植真菌的基質菌圃,5到7月時真菌從地底下的菌圃長出地表,產生白色、口感似雞肉的「雞肉絲菇」,雞肉絲菇會長出白色孢子球,孢子球內含無數的真菌孢子,團隊在實驗室觀察到土白蟻較喜歡吃這些孢子球。

邱俊禕說,雖已知道白蟻偏好取食孢子球,但原因不明,決定研究白蟻的營養成分與孢子球的營養成分關連性。

但李後鋒指出,土白蟻一隻大約2到3公釐,每顆孢子球大小不足1公釐,要進行營養分析,需要收集到至少300克白蟻成及3克孢子球才夠分析,等於約要收集逾10萬隻白蟻及12萬顆孢子球才能進行。

包括邱俊禕與專長真菌學研究的歐玠皓4年來,經常一起去採集白蟻、找尋雞肉絲茹鎖定白蟻巢以利挖蟻巢裡的菌圃進行研究;李後鋒說,尤其12公斤的菌圃只能採集到1克的孢子球,挖到菌圃要趕在兩天內採完,以免孢子球分解,期間動員20多名實驗室學生不眠不休收集;另為了湊足300克的白蟻,更有學生長達3月時間,天天拿著手持吸塵器跟分離設備,找樹木「吸」白蟻。

費盡心思採集的結果進行分析,終於在孢子球內發現有幾種白蟻需要的必需胺基酸,邱俊禕指出,利用這些特定胺基酸有助據以開發有效誘引的新型餌劑,提供防治新方向。

李後鋒說,目前因國際尚無類似分析發現,2名學生的努力值得肯定,研究也獲國際期刊「真菌生態學」( Fungal Ecology)刊登。

台灣土白蟻與白色球體孢子球。(圖:興大提供)
台灣土白蟻與白色球體孢子球。(圖:興大提供)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Prof.Dr.Feng-Chi Ho
    白蟻蛀蝕木器傢具及書籍之外!它的「天敵」是「穿山甲」及「黑螞蟻」- 前者在台灣瀕臨絕種, 必須加以保護!捷克有人特別喜歡「穿山甲」; 後者德國列為「保育昆蟲」- 不得任意捕捉, 否則將判重刑!以前墾丁國家公園有許多黑螞蟻🐜, 但是遭到噴農藥殺光許多天敵?導致「白蟻」橫行無阻!
    2019年07月10日19:5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