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走進《大唐狄公案》:探索狄仁傑的多重人生與歷史真相

旅讀

更新於 06月04日01:00 • 發布於 06月03日16:00
走進《大唐狄公案》:探索狄仁傑的多重人生與歷史真相

身居廟堂,斷案如神的人是他;身懷武功,統兵出征的人也是他。細看螢幕上的狄仁傑、小說裡的狄仁傑,以及真實歷史當中的狄仁傑,讓我們一探大唐福爾摩斯的多重人生……

武則天當政時,一個小鬍子青年出任縣令,他文武雙全,多謀善斷,不僅勘破一樁樁奇案,而且漸漸揭開自己的身世。──這就是今年二月份CCTV首播《大唐狄公案》的故事線,那個小鬍子青年就是本劇主角狄仁傑。

跟過去幾十年裡不斷推出的狄仁傑斷案劇一樣,這部新劇仍以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創作的同名系列小說為藍本,同時盡量貼近唐朝歷史。細觀這部劇,我們將能看到三個狄仁傑,即螢幕上的狄仁傑、小說裡的狄仁傑,以及真實歷史當中的狄仁傑。

主角狄仁傑進京趕考時意外被捲入離奇的謀殺案,從而展開化解奇案、斷案如神的仕途 ©《大唐狄公案》官微

絕世神探的百變樣貌

先來看看狄仁傑的相貌和武功。劇中狄仁傑正當壯年,身材清瘦,留著短鬚,顯得特別幹練。而在十年前CCTV首播的另一部探案劇《神探狄仁傑》裡,狄仁傑已過中年,大腹便便,長鬚飄飄,是一位很有親和力的胖子。這兩部劇的故事框架都是參考高羅佩的小說,高羅佩原著中的狄仁傑又是什麼樣子呢?有高羅佩親自繪製的插畫為證: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最明顯的特徵是留著一把垂到前胸的大鬍子,彷彿《三國演義》裡的美髯公關羽。

後人繪製的狄仁傑肖像 ©Wikimedia Commons
後人繪製的狄仁傑肖像 ©Wikimedia Commons

後人繪製的狄仁傑肖像 ©Wikimedia Commons

歷史上的狄仁傑相貌如何呢?非常遺憾,現存的所有正史和唐人筆記都沒有描述。在盛唐時期和女皇帝武則天當政時,成年男士以長鬚為美,狄仁傑正是生活在那個時期,所以不排除他留有一把大鬍子的可能性。

高羅佩筆下的狄仁傑武藝超群,經常佩一把寶劍,若遇歹徒,當場格鬥,以一敵二也不在話下。今年這部新劇《大唐狄公案》繼承高羅佩的設定,也讓狄仁傑身懷武功。

歷史上的狄仁傑會武功嗎?《舊唐書》與《新唐書》均為狄仁傑立傳,都沒有提到他是否懂得劍術與格鬥之術。僅記載狄仁傑曾經奉旨帶兵,出任「河北道元帥」,以文官身分統領十萬大軍,趕往河北阻擊突厥入侵。唐朝宰相、副相和各部尚書等高級文官有「出將入相」的傳統,唐朝書生也有尚武之風,詩仙李白學過劍術、著名邊塞詩人高適擅長騎射、大唐開國文臣李勣(即傳統評書中能掐會算的道士徐懋功)能衝鋒陷陣。狄仁傑一直做到副宰相的位置,又有統兵出征的履歷,所以照常理推想,他也許真的會武功。

舉頭望白雲,低頭思至親

再看狄仁傑的身世與婚姻。相比此前各種版本的狄仁傑探案劇,本劇有一大創新,那就是將家庭線和愛情線穿插進去,讓男主角一邊探案,一邊揭開自己的身世,又一邊跟女主角談情說愛。

女主角曹安為狄仁傑的一大助力 ©《大唐狄公案》官微
女主角曹安為狄仁傑的一大助力 ©《大唐狄公案》官微

女主角曹安為狄仁傑的一大助力 ©《大唐狄公案》官微

劇中狄仁傑出身官宦之家,但自幼父母雙亡,並且親眼見到父親狄知遜投水自盡,這給他留下難解的謎團和難以磨滅的童年陰影。隨著劇情的發展,狄仁傑不斷抽絲剝繭,終於搞明白父親為何自殺──原來他父親收養了前朝太子李建成的後人,為其取名狄英。這個狄英密謀造反,試圖奪回李建成失去的帝位,這使得狄知遜進退兩難,只得自盡。

歷史上的狄仁傑確實出身官宦之家,父親確實叫狄知遜,不過史料中並沒有記載狄知遜是怎麼死的。《舊唐書‧狄仁傑傳》倒是寫到一件小事,說狄仁傑成年以後去山西做官,途中登上太行山,盯著遠處一朵白雲,告訴隨從道:「吾親所居,在此雲下。」意思是說他的父母就在那朵白雲下頤養天年。如果狄仁傑說的「吾親」是指父母雙方,那麼他並沒有自幼喪父。即使「吾親」是指父母當中的某一人,也足以表明他並不像劇中設定的那樣自幼父母雙亡。

虎父生犬子

劇中狄仁傑比較年輕,尚未娶妻,追蹤幾宗案件時,多次與女主角曹安相遇,兩人情愫暗生,終成眷屬。而在高羅佩原著中,狄仁傑出場時不僅已經成婚,而且娶了兩位夫人。女主角曹安在原著中也出現了,但只有姓而沒有名,人們稱她「曹娘子」。曹娘子在認識狄仁傑以前早已嫁人,先被歹徒侮辱,再被丈夫遺棄,最後卻被狄仁傑收留,成為狄的第三位夫人。坦白說,高羅佩這個設定也許符合古代中國的習俗,但絕對不符合現代觀眾的偏好,所以本劇做了大幅度修改。

歷史上的狄仁傑娶過幾個妻妾呢?史料仍未記載。《舊唐書》只說狄仁傑有三個兒子:長子狄光嗣,次子狄景暉,三子狄光遠。按照唐朝高官子弟可以「恩蔭」的制度,狄光嗣和狄景暉都做了官。但他們的名聲都比較差,其中狄光嗣因為貪贓而貶官,狄景暉不僅貪贓,而且暴虐,「為人所惡,乃毀仁傑之祠。」老百姓痛恨此人,以至於透過搗毀狄仁傑的祠堂來洩憤。這段記載說明狄仁傑肯定娶有妻室,也說明清官的後代未必仍舊是清官。

洛陽白馬寺齊雲塔,狄仁傑之墓便位於白馬寺內 ©視覺中國
洛陽白馬寺齊雲塔,狄仁傑之墓便位於白馬寺內 ©視覺中國

洛陽白馬寺齊雲塔,狄仁傑之墓便位於白馬寺內 ©視覺中國

東方福爾摩斯現蹤

現在我們換一個稍微不那麼八卦的話題:狄仁傑真的像劇中那樣斷案如神嗎?

《舊唐書‧狄仁傑傳》記載:「儀鳳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唐高宗儀鳳二年(西元677年)或儀鳳三年(西元678年),狄仁傑在大理寺做大理丞,一年當中處理完一大批懸而未決的陳年舊案,涉及一萬七千個當事人,沒有一個人上訴。

大理寺是唐朝最高法院,以大理卿為首,大理少卿為輔,而大理丞在大理寺中屬於中下級官員。狄仁傑作為大理丞,負責審理從全國各地彙集到中央的積案和懸案。他一個人一年能審完那麼多案子,說明工作效率很高,對法律條文很熟悉。但要說每一件案子都能公正審理,一萬多個當事人都心服口服,那似乎也違背常理。

©《大唐狄公案》官微
©《大唐狄公案》官微

©《大唐狄公案》官微

《舊唐書》裡倒記載了發生在狄仁傑身上的一樁冤案,看上去比較可信。話說武則天做皇帝以後,啟用來俊臣等酷吏壓制反對派,將許多李唐舊臣關進大牢,狄仁傑也沒有倖免。剛進牢獄,來俊臣就想動用大刑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沒等受刑就說:「大周革命,萬物唯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大周取代大唐,我身為大唐舊臣,自然忠於大唐,所以我確實有反心。來俊臣見他「招供」這麼乾脆,只好停止刑訊。

來俊臣離開,來俊臣的下屬王德壽又對狄仁傑誘供:「尚書必得減死,德壽意欲求少階級,憑尚書牽楊執柔,可乎?」我王德壽還想升官,您能不能誣告您的老同事楊執柔,讓我立功呢?狄仁傑怒道:「皇天后土,遣仁傑行此事?」皇天在上,你怎麼能讓我狄仁傑做這種無恥之事呢?

千古女帝首席追隨者

當時凡被來俊臣等人關進監獄的官員,無論是否真的反對武則天,只要不誣告其他官員,最後都可能被殺掉。狄仁傑既不願誣告別人,又不願白白犧牲,就偷偷在一塊布上寫明冤屈,藏進棉被,假借讓家人換被褥,吩咐兒子給武則天送信。武則天得知真情,遂讓狄仁傑免死出獄。從這段歷史可以得知,狄仁傑不僅正直,而且相當機智。

然而,由於狄仁傑輔佐武則天,古代文人對他的評價並不高。唐人筆記《松窗雜錄》載有一則軼事,說狄仁傑想提拔某個姨媽的兒子,那個姨媽卻說:「相自貴爾,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你自己求富貴去吧,我可不想讓兒子服侍女皇帝。宋朝儒生李元卓在《莊子九論》也說:「梁公(狄仁傑曾封梁國公)身事女主,與淫奴為伍,縱博褫裘,恬不知恥。」狄仁傑服侍女皇帝,與武則天的面首們為伍,真不知道羞恥。作為現代人,我們當然不會認同這些評價,但從中也能看出古代中國的主流道德觀有多麼保守和迂腐。

©《大唐狄公案》官微
©《大唐狄公案》官微

©《大唐狄公案》官微

****************************************

李開周
李開周

李開周

專欄作家,古代社會生活史研究者,擅長將生硬歷史以活潑生動方式呈現。出版書籍數十本,著作有《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包公哪有那麼黑:你所不知道的包青天》、《千年房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與《誰說不能從武俠學數學?》等。

****************************************

延伸閱讀: 【精彩封面故事】紐西蘭拼車狂想曲:拼車遊/謎卡Mika

加入旅讀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