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英雄花開廣州城,黃埔軍校建校百年之「重走黃埔革命」必遊行程攻略

旅讀

更新於 06月15日14:33 • 發布於 06月14日16:00
英雄花開廣州城,黃埔軍校建校百年之「重走黃埔革命」必遊行程攻略

坐落在珠江江心的長洲島,又名黃埔島,原是廣州東南的門戶。近百年來,它守望珠江口,見證着中國人追尋強國強軍的荊棘之路。從這裡開始,一群青年人用生命書寫信仰,一個民族踏上救國之路。悠悠歲月,炮火聲與大部分的軍校建築早已不復,現在校址上的一事一物,都寄託着當下的追思。

廣州城內現時還保留着許多民國時期的建筑:仿羅馬古典式的鐘樓,兼容中西風格的陵園,建立於水泥土廠上的紀念館,以及具民國風韻的餐廳……革命的崢嶸歲月早已遠去,而那些人和事卻長存人們心間。

七月的長洲島蒼翠欲滴,隨着船隻行進至碼頭靠岸,一段並不遙遠的崢嶸往事在眼前緩緩展開……曾經,碼頭兩旁的竹排樓上有一副震撼人心的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擲地有聲的文字燃起多少黃埔軍人的報國熱情,激勵他們前赴後繼地投身革命。

黃埔軍校建校背景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後不久,新生的民國很快又陷入了北洋軍閥的混戰中。軍隊、政治、派系錯綜複雜,經濟狀況異常艱難。不同軍閥、派系間的明爭暗鬥,國外勢力虎視眈眈,都像烏雲一般沉沉地壓在新政府的上空。孫中山意識到,要實現國家的獨立和統一,必須擁有一支忠於革命的軍隊。因此,他決定倣傚蘇聯紅軍,建立一所自己的軍官學校,培養革命軍隊。

廣州黃埔軍校一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由Chintunglee拍攝)

「陸軍軍官學校」

建於1924年的「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有黃埔島別稱的長洲島上,而得名「黃埔軍校」。雖然後來三易校址、五改校名,但位於黃埔島的舊址早已深入人心,「黃埔軍校」的名字也隨着軍隊前行的步伐廣為流傳。如今的軍校舊址已改為紀念館,佔地面積71,939平方米,陳列面積1,700平方米。館內有校本部、孫中山總理室、孫總理紀念室、孫總理紀念碑、俱樂部、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北伐紀念碑、中山公園、仲愷公園、黃埔公園、濟深公園、白鶴崗砲台等多處文物建築。行走其間,彷彿又看到那個年代的政治風雲和戰火硝煙,有民國政府的建立、有北伐戰爭、有軍閥混戰、有抗日烽火、有解放戰爭⋯⋯可以說一部黃埔記事,半部中國近代史。

黃埔軍校舊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由慕尼黑啤酒攝影)

軍校展館

進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的對聯,字裡行間流露出軍人破釜沉舟的革命決心。右側牆上為蔣介石手書的校訓「親愛精誠」,意在號召革命同志、同學都要相親相愛,誠心誠意,精益求精,團結一致。通過二門,就進入「黃埔軍校展館」。展覽內容包括「黃埔歲月」、「軍校變遷」和「情繫黃埔」3部分,這裡收藏了300餘張圖片、30餘件(套)文物,古舊的校服、學員的畢業證書、飽含深情的家書等,為觀者娓娓道來先輩們的軍旅生涯與對家國的真摯情感。展覽館還以影像與文物結合的方式展示了黃埔軍校近百年的歷史變遷及顯赫地位。根據統計,黃埔畢業生中至少有一半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共和國將軍的搖籃」中走出的軍人們,讓後人肅然起敬。

校本部

再向校內走,就是規模龐大的主體建築——走馬樓,也是學校的校本部所在地。之所以稱為走馬樓,是因為樓的四周都有走廊可供通行,甚至騎馬在裡面也可以暢行無阻。建築為磚石結構,白牆灰瓦,整體排佈呈「王」字型,最底層是衛兵室、管理部、課堂、軍械室、寢室、學生飯堂等學生日常活動的區域;2樓則是總理室、校長室、官長飯廳、教授部、教練部、自習室、軍需部等校領導的工作生活區。如果說總理室和校長室尚有一點風雅的佈置,那學生宿舍的條件在現在看來堪稱「艱苦」。除了牀鋪與擺放洗漱用品的櫃子,房間中並無他物。幾十張牀整整齊齊地排列着,牀褥上幾乎看不到褶皺,被子也被摺疊成「豆腐塊」。當年的學生每天早上5時就需要起牀、晚上9時半熄燈就寢,生活作息非常規律。整理宿舍也是學生的日常事務,如果沒有做好(例如衣物和房間清潔不佳),就會被懲罰週日不得進入廣州市內休息。

廣州魯迅紀念館(國民黨「一大」舊址)

這處位於廣州文明路,俗稱「大鐘樓」的建築,原是晚清考試用的「貢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廢除科舉制,這裡便建起了兩廣高級師範學堂(後改名為廣東高等師範學校)。1924年1月,孫中山在此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一大」,展開國共合作。1926年,為紀念孫中山,學校改名中山大學。文學家魯迅到中山大學中文系任教期間,也曾在「大鐘樓」中住過。

廣州魯迅紀念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由 myself拍攝)

走進鐘樓,會發現很多陳列展覽都與魯迅先生的廣州生活有關,如魯迅與許廣平的近現代書畫、油畫原版、連環畫稿等。禮堂中所有佈置都與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時一模一樣。迎面是高懸的孫中山像,兩旁伴有中華民國國旗和中國國民黨黨旗,旗下是講台。禮堂內的座位與當年並無二致。在左起第4排座位標有「第二十九號毛澤東」,這裡就是當年毛澤東的座位。

黃花崗公園

黃花崗公園位於廣州市先烈路上,園內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這裡長眠着1911年為推翻清王朝而英勇捐軀的七十二位烈士。從正門孫中山先生手書的「浩氣長存」牌坊至七十二烈士墓,地形步步升高,兩側列植柏樹,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紀念建築設計巧妙、寓意深刻,比如主墓道中段的默池,橋面刻意鋪砌齒狀鑿石,人們經過自然會低頭慢行,營造了低頭默哀的氣氛;沿紀功坊的樓道可由底層上至2層,在2層前後各安放72塊連州青石,呈金字塔形,暗合「七十二烈士」之數。

墓園建築兼容中西,既有西方建築的影子,又傳承嶺南特色,呈現出清末民初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特點。比如有濃厚的中國傳統陵園風格的墓道、祭台、墓碑,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的紅門,仿希臘科林斯柱式的鄧仲元墓等,是近代中國留給世人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坐落於珠江南岸,毗鄰海珠橋,是依託於廣州大元帥府舊址而建的紀念館。前身為興建於1906年的廣東士敏(即「水泥」的音譯)土廠。1917至1925年間,孫中山3次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其中兩次在此辦公,籌建黃埔軍校等一些對革命事業有重大影響的決定都是在這裡作出的。

廣州大元帥府,圖片來源:wikimedia.org

紀念館主要分南、北兩樓。南樓主要設置「帥府百年」復原陳列、「孫中山在廣州三次建立政權」基本陳列,共有3層:第1、2層有武器庫、收發庫、醫官室等,這裡復原或直接保留了當年的陳設佈局。2層主要有大元帥府公報編輯發行室、總參議室、參謀處、秘書處,是決策的核心地方。孫中山與夫人宋慶齡的起居室位於3樓,這裡還是夫人工作的地方,據說當年一切英文信函都由夫人執筆,此地亦是孫中山與宋慶齡共同生活了最長時間的舊址。

重走黃埔革命路建議行程

Day1

香港 → 廣州東站 → 太平館 → 廣州魯迅紀念館(國民黨「一大」舊址)

早晨從西九龍高鐵站出發,到廣州東站後換乘地鐵2號線到太平館用餐,午後參觀廣州魯迅紀念館(國民黨「一大」舊址)。

住宿:越秀區

Day2

黃花崗公園 →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中山紀念堂

早起參觀公園,致敬先烈。秋季園內會有菊花展,成為真正的「黃花」崗。下午參觀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和中山紀念堂。

住宿:海珠區

Day3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白鶴崗砲台 →黃埔區中山公園 → 沙路砲台遺址公園

早上搭船前往長洲島,先參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白鶴崗砲台和黃埔區中山公園。下午來到對岸參觀沙路砲台遺址公園。

住宿:黃埔區

Day4

廣州東站 → 香港

早上前往廣州東站,搭乘高鐵返回香港,行程結束。

延伸閱讀: 【旅讀早安】盛夏遊太行,「水陸空」全體驗!這才是打開八泉峽的正確方式!

加入旅讀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