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印度限制稻米出口 農委會:台供過於求不徵出口稅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2022年09月20日07:53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日電)國際糧價上揚,外媒報導,印度對部分稻米課徵20%出口稅,以確保糧食安全,泰、越也擬調漲。農委會今天表示,國內稻米生產超過需求,年外銷量僅約20萬公噸,不會課徵出口稅。

通膨助長糧食保護主義抬頭,日前媒體報導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印度已禁止碎米出口,並對數種稻米課徵20%出口稅,以利控制國內米價。泰國、越南也將在10月初會談,調高出口價格,預計漲幅20%,以確保自身的糧食安全。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對百大青農表示,高糧價將是趨勢的,今天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台灣米每年外銷量20萬公噸左右,不會課徵出口稅。

農委會農糧署補充,印度出口米的離岸價每公噸300多美元,泰國、越南則約450美元;台灣比較高,換算躉售價每公斤新台幣36元左右,出口價每公噸約1100到1200多美元,日本、韓國的價位則更高;不過米種不同,台、日、韓為短粒米,泰國、越南為長粒米。

農糧署還說,台灣米出口銷往新加坡、香港、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其中中國則從過往占台灣米出口量的30%、40%,降到百分之10幾。

對於國際糧價上揚,出口獲利提高,會否影響稻米轉作雜糧、旱作,農糧署強調,不受影響,因為出口米跟內銷米的栽種分屬不同體系,國內稻米年生產量充足,約140萬到150萬公噸,每年約出口20萬公噸,糧食安全無虞。

農糧署並說,107到109年稻米生產過剩較多,農委會會持續推動稻米轉作,措施包含四選三、大區輪作,對照過去5年平均值,全年2個期作栽種面積約26.8萬公頃,去年第1期作因乾旱停灌,全年2個期作栽種面積減為22.4萬公頃。

農糧署進一步指出,今年可望正式反映出鼓勵稻米轉作的推動績效,目前第1期作栽種15.6萬公頃,第2期作預計為8.1萬公頃,合計今年2個期作共約23.7萬公頃。

另外,農糧署補充,目前市場收購價為每公斤22元多到23元,跟公糧收購的輔導價每公斤23元相近,比公糧收購的餘糧收購21.6元高,希望未來持續推動轉作,可以推升至公糧收購的計畫價26元,確保農民合理收益。(編輯:陳清芳)1110920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