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遊戲動漫

台灣烏龍茶之父竟是英國人!《異人茶跡》漫畫大結局上線,復刻「Formosa Oolong Tea」黃金年代

上下游新聞市集

發布於 2021年12月10日03:21 • 上下游News&Market
台灣烏龍茶之父竟是英國人!《異人茶跡》漫畫大結局上線,復刻「Formosa Oolong Tea」黃金年代

如果說,台灣烏龍茶的自信源自於一位英國商人,你相信嗎?以《異人茶跡》獲得金漫獎漫畫新人獎的張季雅,透過漫畫講述台灣烏龍茶之父約翰.陶德(John Dodd)以及台灣茶葉之父李春生推動台灣烏龍茶的過程。作品中可看到清朝時的茶葉產銷樣態和台灣社會風貌,經商貿易過程的爾虞我詐、商人與茶農間的拉拔等緊湊劇情更是吸睛。

《異人茶跡》創作橫跨十年,現在前四集都已刊載在CCC創作平台上,昨 (9) 日起最新的第五集上線,這集也是精采大結局。身為嘉義梅山茶農之女的張季雅說,以前並未真正認識茶產業,創作過程中多次請益家人、前往北部茶區考察、多方查閱古文獻取材,才了解到烏龍茶是台灣的驕傲。她希望透過有趣的故事勾起讀者對台灣茶的興趣,且願意行動支持台灣茶。

張季雅以台灣烏龍茶之父約翰.陶德為原型創作異人茶跡(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張季雅以台灣烏龍茶之父約翰.陶德為原型創作異人茶跡(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英商陶德來台,催生「福爾摩沙烏龍茶」

台灣烏龍茶聞名世界,但清朝時台灣茶的地位並不高。當時茶葉產區集中在北部,價格低廉,多運往福建、廣東做併堆用。翻轉台灣茶處境的人,是來自英國的陶德,他1867年在台設立寶順洋行後,從福建安溪引進茶苗在台灣北部種植,並採用廈門及福州的技術精製烏龍茶,而後外銷美國受到好評,台灣烏龍茶才就此開展。

當時寶順洋行的「買辦」就是李春生,買辦是外商僱用的本地人,必須通曉外語和商務經營,以利協助外商執行商業、租賃等業務。李春生成為陶德的得力助手,兩人一起將台灣烏龍茶推向國際。

《異人茶跡》描繪的正是這段關鍵年代的茶產業。張季雅表示,2010年CCC創作集希望以「在台灣的外國人」為題材創作,其中一位便是陶德。「選陶德是因為我是茶農的孩子,想說茶比較熟悉。」不過開始創作後,她才發現自己其實不懂製茶,以前只是看著家人工作,並不知道這些動作代表的意義,對於賣茶更是一知半解。

約翰.陶德在紅茶流行的十九世紀中葉力推台灣烏龍茶(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約翰.陶德在紅茶流行的十九世紀中葉力推台灣烏龍茶(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為了取材,張季雅翻閱無數文獻,也前往北部坪林貓空茶區尋訪。她表示,這些資訊量非常大,因為陶德是19世紀中葉的人,流傳下來的側寫紀錄眾說紛紜,光是陶德的出生地就有不同說法,所以資料篩選時多用「第一手」,例如:陶德的親筆信、李春生的個人傳記、總督府報告等。

一邊取材,故事架構和情節也不斷冒出來。「艋舺當時出現了騷動,」她解釋,艋舺以前有閩客不同族群的人雜居,又有外國人在此地經商,當時族群械鬥造成的騷動,使得英國和中國相互指責對方。張季雅透過歷史文件看到了洋行與當地人的關係,因而得到了劇情靈感,決定在講述陶德的故事時,也要描繪出大稻埕的景況和當時茶農的生活。

為推廣台灣烏龍茶,約翰.陶德將商品命名為「福爾摩沙烏龍茶」(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為推廣台灣烏龍茶,約翰.陶德將商品命名為「福爾摩沙烏龍茶」(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為推廣台灣烏龍茶,約翰.陶德將商品命名為「福爾摩沙烏龍茶」(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為推廣台灣烏龍茶,約翰.陶德將商品命名為「福爾摩沙烏龍茶」(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個性相反的陶德與李春生,把台灣烏龍茶推向國際

當時眾人都不看好台灣茶,烏龍茶更非當時市場主流,陶德之所以堅持要做出台灣的烏龍茶,張季雅認為,這和陶德的人格特質有關。她從手稿、種種側寫中發現陶德是極富冒險精神的人,包含會說台語、考察原住民文化風俗,甚至有部落的頭目想將孫女嫁給他。而當時的茶葉市場主流為紅茶及綠茶,陶德卻想做出有別紅茶和綠茶的台灣茶,因此催生出烏龍茶。

根據資料記載,19世紀中的歐美茶市場認為夏茶品質最好,而非現在市場主流的春茶和冬茶。之所以是夏茶,是因為這些茶葉要賣到歐美,在當時的歐美人心中,來自亞洲的茶葉吸飽了陽光能量,且夏茶產量最高,因此陶德的寶順洋行茶葉出口旺季集中在4月至9月。

陶德的探索熱情在漫畫中展露無遺,從讀者角度會以「無法預期」來形容此人,而另一主角買辦李春生的個性則正好相反。之所以會安排這樣的對比,張季雅表示,買辦被夾在漢人及洋人間,甚至被漢人稱為「番勢」,猶如一塊夾心餅,處事得要小心翼翼,因此李春生雖為當時商業之都大稻埕的重要推手,本人的生活卻步步為營。

所以在漫畫中將李春生設定為相對保守的個性,一開始總是認為陶德太魯莽,但在與陶德的相處中慢慢理解陶德的判斷,進而願意全心相信陶德,自己的個性也逐漸改變。

陶德和李春生剛開始常有摩擦,經常意見不合(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陶德和李春生剛開始常有摩擦,經常意見不合(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揣摩從商和茶農生活,刺激劇情讓人欲罷不能

《異人茶跡》故事場景在大稻埕一帶、茶園裡周旋,情節刺激讓人看得欲罷不能,其中一段描繪洋行與在地商人的摩擦更是逼真:洋行提高茶葉收購價,卻使得當地茶商無茶可收,於是當地茶商串聯其他商人,讓洋行難找工人。也有茶農一開始信不過陶德,與兒子發生「維持茶園還是種植新茶樹」的爭執,兒子為找地種植新茶樹,闖入原住民地盤差點被誤殺。

這些刺激的情節對張季雅來說,創作難度相當高。她坦言,過程中兩大挑戰當屬「商業運作」及「茶農生活」。現在茶農可以直接賣茶給消費者,但過去的茶農只會和盤商、貿易商接觸,茶葉的運銷方式不同,要揣摩經商過程及茶農心情,必須透過各式旁敲側擊。

張季雅為此研讀商人的傳記書籍,還調閱淡水海關的數據以了解茶葉的出口盛況。而關於茶農生活,百餘年前的茶農紀錄少,主要是透過外國自然學家、傳教士或是日治時期的總督府普查報告來還原。她說明,從種種文獻可以看到當時的茶農收入相對高,因此採茶姑娘會打扮得很好看,而茶農的收入有一半花在吃東西,這些開銷多發生在慶典祭儀時,因此描繪茶農少不了飲食、服裝的還原。

茶葉商場上競爭激烈,洋行與當地茶商更因收購茶葉而結下樑子(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茶葉商場上競爭激烈,洋行與當地茶商更因收購茶葉而結下樑子(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茶農情節向爸爸取材,希望讀者看漫畫愛上台灣茶

漫畫中陶德為了提高台灣茶的品質而引進新茶樹,張季雅也有所感觸,她小時候曾遇上新品種茶樹「金萱」推出、跟著家人一起在茶園裡種新茶樹。而漫畫中茶農們的生活,經驗正來自她的爸爸,那陣子她瘋狂打電話回家問種茶、製茶的種種細節,「問到爸爸覺得莫名其妙:『妳又不做茶,問這麼多幹嘛?』」

張季雅在創作過程中被前人的努力所感動,她表示,以前不瞭解爸爸的工作,透過畫漫畫才慢慢認識了茶農、瞭解了茶產業。烏龍茶的製作歷史雖比紅茶和綠茶的時間點晚,最後卻成為台灣的特色,也是台灣的驕傲。「爸爸做的茶就是烏龍茶!」對於茶的情感愈發濃厚,成為支撐她動筆不輟的力量。

張季雅房間裡儲放著各式各樣的茶,對她來說,喝茶很簡單,杯子裡放茶葉、加入熱水後,靜待片刻變成感受到茶滋味的變化。她認為,年輕世代更愛喝咖啡、喝酒,但茶的豐富樣貌並不會輸給酒或是咖啡,現在也有越來越多茶進入甜點、與酒結合,讓人可以用更多面向認識茶。她後續也會持續創作其他以茶為主題的作品,「我希望看完漫畫的讀者能夠感受台灣茶的魅力。」

漫畫設定場景在北部,貿易往來都發生在大稻埕(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漫畫設定場景在北部,貿易往來都發生在大稻埕(圖片來源/CCC創作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