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長達42年為國人死因首位,賴清德總統今天(4日)表示,為降低癌症死亡率,政府增加癌症篩檢預算,但遭立法院刪除、凍結。他強調,癌症防治、保護國人健康不分朝野、黨派,他呼籲行政部門繼續與在野黨溝通,盼放行相關預算。
癌症已連續42年為國人死因首位,每年約5萬多人死於癌症,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22年統計,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年以「健康台灣 有你有我」為主題,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希望絲帶公仔快閃華山」活動,希望喚起大眾對癌症議題的重視。
賴清德總統4日上午特地出席記者會,他在致詞時表示,過去他擔任立委時,推動「癌症防治法」,政府也提出國家級癌症防治計畫,至今已邁入第五期;他擔任總統後,也與醫界、社會各界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針對癌症提出對策,並設定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高目標,他相信只要大家團結、用對方法,一定有機會達成目標。
總統指出,為了達成這項目標,政府除了要訂定「健康憲章」,規範國家重大建設不能影響國民健康,也提出幾項具體作法,首先便是增加癌症篩檢預算,今年增加新台幣40億元公務預算,讓癌症篩檢預算達到60億元,但預算審查遭刪除、凍結,他強調癌症防治不分朝野、黨派,盼立法院放行。他說:『(原音)不過,很可惜,今年預算審查的時候,癌症篩檢的行政費用被刪了1、凍結了3成,我看邱部長、吳署長恐怕會很辛苦,沒有行政費用,我看怎麼去進行癌症的篩檢,所以恐怕…,已經開議了,要跟在野黨再繼續溝通,因為癌症的防治、保護國人的健康是不應該分朝野,不應該分黨派,這個應該要放行。』
總統表示,除了擴大增加癌症篩檢預算,政府也擴大篩檢項目、降低篩檢年齡至30歲,希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另外也引進科技,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發展,目前「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NGS)」已納入健保給付,讓癌友能獲得更精準、個人化的治療。
此外,總統指出,政府也成立「癌症新藥基金」,預計規模達100億,今年先編列50億,未來將視使用情況,「每年編100億也無妨」,希望透過預防、篩檢、治療、復健,提供癌友更好的幫助,確保國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