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為何學術圈對「論文抄襲」這麼嚴格?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8月29日07:45 • 發布於 2022年08月15日07:14 • 陳暐/一個貓奴的經濟學筆記
為何學術圈對「論文抄襲」這麼嚴格?
為何學術圈對「論文抄襲」這麼嚴格?

「抄襲」是一個很古老的概念,早在西元一世紀,拉丁文就有這個詞了,指的是偷取別人的作品、或其作品的一部分創意,但這個詞在各個領域的定義不盡相同。例如在文學與音樂領域,當兩個作品有點相似時,究竟是抄襲、致敬還是巧合,有時很難判定,此時這一概念的定義也就較為模糊。

10 種抄襲類型

不過,在學術界,抄襲是有明確定義的。最近很紅的「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Turnitin 在自己的網站上,就把抄襲歸類成 10 種主要類型,在此整理並附上翻譯如下:

  • 遞交別人的作品卻說是自己的。
  • 從自己過去作品中摘錄字句,使用在新作品上卻沒有註明出處,又稱為自我抄襲。
  • 將別人的作品改寫,用在自己的作品上卻沒有註明出處。
  • 使用引號引述別人的句子,卻沒有註明出處。
  • 匯總各種作品改寫後放在自己的作品中,卻沒有註明出處。
  • 沒有註明全部的出處。
  • 把有註明出處的段落與沒有註明出處的段落混在一起使用。
  • 註明出處,但沒有做足夠程度的改寫。
  • 註明錯誤出處。
  • 作品缺乏新意,主要的創意來源都來自別人的作品。

看了上述定義應該不難發現,在學術寫作中,使用別人作品的字句、創意或想法,是沒有問題的,但必須在適當改寫後(除非是直接全文用引號引述)正確地註明出處。另外也可以發現,學術上的抄襲定義是很嚴格的,就算全文只有一句話是抄自別人的文章,只要沒有註明出處,就屬抄襲。

抄襲與否、抄襲比例,怎麼判定?

以上資訊,引出了我這篇文章主要想談的一個觀念:「抄襲與否」是一個二元分類的問題,一篇文章抄襲了就是抄襲、沒抄襲就是沒抄襲,不存在所謂「抄襲 40%」等概念。

不過看到這邊,讀者可能會有個疑問:不是常有「某某論文相似度 40%」這樣的說法嗎?這不就是所謂的「抄襲 40%」嗎?

其實,所謂「論文相似度」,就是用前文所提到的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像是 Turnitin 或 iThenticate)去做出來的,其原理大致上是將一篇文章與數據庫中大量的文章做比對,看看是否有相似的字句。而所謂相似度 40%,即有 4 成的句子看起來很像某篇別的文章;但這個數字既不能代表一定有抄襲,也不能代表一定沒抄襲。

進一步說,當這個比例超過某個很高的數字時,是很容易被判斷抄襲成立的;但當比例很低,難道就代表「沒有抄襲」嗎?

如同本文前述,就算全文只有一句話是抄自別人的文章,只要沒有註明出處,就是抄襲。可是如果真的只是抄一句話,比對系統抓出來的相似度是會很低的,換言之,比例低並不代表沒有抄襲。

在學術界中,還有一種「比較高級」的抄襲方法,是通篇文章都沒有創新的想法,全部抄自別人的文章,但做了非常大幅度的改寫,且沒註明出處,以致於比對系統抓不到任何相似性──這仍是很嚴重的抄襲,但相似度卻可能是0%

也就是說,這類的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在判定抄襲與否時,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可以省去人工比對上千、上萬篇文章的辛勞,也能直接標記出相似的字句與原文做比對,讓專家更便於判斷是否有抄襲。但是,這類系統仍舊不能當作絕對的證據,這也是為何抄襲的判定需要學術倫理委員會來開會確認。

抄襲的後果:為什麼大家如此看重?

那麼在學術圈,抄襲會有什麼後果呢?除了上面提到的「自我抄襲」,有時也是因為同一作者習慣的寫作風格太固定,或因先寫好的文字比較晚被期刊接受等理由,被視為比較輕微的違規(畢竟你是自己抄自己,不是抄別人)。至於其他形式的抄襲,不管抄襲的範圍、程度等情節輕重,都很可能宣判一位學者學術生涯的「死刑」。

接下來就要談談,為什麼學術圈要把抄襲這件事情看得這麼重呢?

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所謂研究──如同我在《換日線》發表過的「教授工作文章」所提──往往就是問一個別人從來沒問過的問題,或是用一個別人沒使用過的方法來回答一個舊問題。也就是說,做研究就是要有所「創新」,如果大家都可以靠抄襲別人的文章來發表自己的文章,那創新的過程就會很慢。唯有藉由嚴厲懲罰這樣的行為,才能遏止抄襲行為,促使大家真的思考創新。

而另一方面,學術圈對於創新也有對應的獎勵。大多數的學術論文,其實都只是比目前已知的知識再多創新那麼「一點點」,能讓某個領域有大幅度進展的文章,通常會被稱為「開創性論文」(Seminal Paper),屬於很少見的例子。所以大多數學者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發表過這麼厲害的文章,而是靠累積一些小進展的文章升等、取得研究經費。

這樣的獎勵制度確保了我們在各個知識領域上可以聚沙成塔,穩定地往前推進。這也回應到了學術圈對抄襲的定義:你的研究可以只有一點點的創新突破,但必須要講清楚哪些是你的創新、哪些是引用前人。如同牛頓所說,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學術圈的倫理要求就是把你站過的肩膀都列清楚。

在職專班該寫論文嗎?

最後,我想談一個最近很熱門的議題,那就是「在職專班該寫論文嗎」?

從文章前述應不難看出,寫論文是屬於學術圈的事情,縱然有部分人士讀在職碩士、而非一般碩士,是因為必須有工作來支應生活;但絕大多數在職生之所以想在職進修,皆是為了多學點工作技能、或想取得較好的學歷來升遷加薪,說白了,並非對學術圈做研究這件事情本身感興趣。

但是,我國現行法規規定,任何碩士學位都必須要寫論文。因此演變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就造成我們看到許多在職專班有抄襲或代寫的問題了。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應該回歸讓系所決定自己是否要開「需要寫論文」的學位,而不是由中央統一規定。只要學位上標示清楚,什麼學位是沒寫論文的、什麼是有寫論文的,讓學生自行選擇他們想要的路徑,我們可能就不會再看到各種在職專班的論文亂象了。

【延伸閱讀】

●為什麼求職時會有主管在乎你的碩士論文?破解學生的天大誤會
●向抄襲的「台式觀光」說不──借鏡泰國,以「宋卡」的街頭之美為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