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合歡是早期由荷蘭人引進台灣,一開始作為造紙、牛羊飼料使用,一度也作為造林用途。但因為銀合歡生長太快速,加上分泌的含羞草素會影響其他植物生長,多年下來演變成強勢入侵種。現在有不少專家學者,想方設法來平衡叢林生態。運用植群復育的方式,打造生態樹島,來降低銀合歡帶來的入侵危機。
隨著科長的腳步,一步一步走進深處,眼前是比人還高的雜草,還有一株一株,已經呈現枯黃色的銀合歡,這邊是位於木瓜溪的華隆高灘地,眼前這些是最具生存能力的強勢外來入侵種。
林保署花蓮分署經營企畫科科長邱煌升:「108年的時候我們進來調查,發現說這個地方他的狀況,大概六十公頃,有五十公頃左右,被銀合歡入侵,那銀合歡會把這邊的,林相命脈變成單一化,這樣就會造成這個我們植物的單一化,這樣野生動物他利用率就會下降,所以為了改善這個部分,我們後來就執行一個生態復育的計畫。」
銀合歡,別名白相思子細葉番婆樹,外觀羽片4至8對,小葉10到20對長橢圓形,屬於含羞草亞科銀合歡屬植物,原產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樹根會分泌出含羞草素,容易抑制其他種植物生長,排他性強大又沒有天敵,名列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引進台灣之後容易取代原生物種,被視為外來入侵種。
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它有一個特性就是,它長得很快,然後它有毒它作用,它會分泌一些我們叫做含羞草素,然後就抑制其他植物在它周邊成長,所以相當厲害,有這樣的超能力,那它當時被引進台灣,當然一個目的,就是它的葉子啊,它的一些植物的部分,可以做為飼料,所以我們牛、羊就吃這些飼料,另外一個也是說因為它是先驅物種,所以有一些比較裸露的一些地,銀合歡一進來就會長得很快。」
像眼前東部木瓜溪的華隆高灘地,就受到銀合歡強勢入侵,排擠了原生物種生存空間,嚴重影響河灘地生態環境,花蓮分署從110年起,分年分段開始剷除銀合歡。
大型怪手進駐動工,將大片的銀合歡清除,華隆高灘地有60多公頃面積,最早開始銀合歡就佔據50公頃,但剷除至今,已經清理掉18公頃面積,一年可以清除45公噸左右。過往是採取廢木材原地堆置,但就怕廢種子容易再生長,現在會載運花蓮台泥廠,利用水泥窯特性轉化無害再生資源,可以減少銀合歡廢材,同時減少碳排一舉兩得。
林保署花蓮分署經營企畫科科長邱煌升:「銀合歡我們是跟台泥公司,這邊有做一個合作,台泥公司原本要燒煤,它就用這個所謂銀合歡,去取代它的煤炭,一方面可以減少煤炭使用,對我們這部份來講,我們又可以把原本,需要耗費能量去處理掉的,這些銀合歡的木片,這個部份透過有效率的方式,去進行一個煤炭的替代。」
清除過後的高灘地,已經不見大量銀合歡,轉而代之的是更多樣的樹種,林保署採用當地原生物種培植法,一次七顆樹苗兩年半來,樹種已經小有所成,地面上有不少交錯叢生的傾倒雜草,覆蓋住土地同時也能阻斷,銀合歡種子接受陽光日照。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理事長蔡智豪:「它會快速長大,是因為銀合歡倒刺激它。」
細心介紹每一顆木本植物,山林復育協會的蔡智豪老師,帶領我們來到花蓮新城,這邊過往是大片的銀合歡林區,這幾年開始做成生態控制林區,有別於清除手法,生態控制大有學問。
資深記者藍于洺:「我現在這片茂密的林區,它是我們生態控制林區,也是所謂的生態樹島,可以看到在腳下,就是已經倒塌的銀合歡,雖然銀合歡已經倒下來了,但是周邊的植被物種,也跟著多樣性起來。」
倒塌的銀合歡樹,已經開始出現不同植被,除了草本植物之外,蔡老師這幾年,移植培育了大量木本植木,蔡老師倡導植群復育的概念,在花蓮新城這邊,設置了兩個生態樹島園區。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理事長蔡智豪:「銀合歡它是演替前期的先驅植物,它需要全日照,它的發芽的小苗才有辦法長成一棵樹,所以當這個全日照的條件,被去除之後,沒有這樣的一個光照的時候,那銀合歡就會在這樣的演替過程中,它就會退場了,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進行試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我們要維持,這個銀合歡林不能去砍它,維持這個樹冠層的綠蔽度,就是不要讓光透到銀合歡林裡面。」
指著地上的幼苗,蔡老師娓娓道來,過去這邊一大片都是銀合歡,以往的傳統剷除法,短期效果好但容易讓種子遺落,因為銀合歡屬於陽性植物,會從種子開始接受到日照之後,形成幼苗繼續接受日曬,成長為樹再到開花,結果不斷循環,雖然樹木壽命只有約20年,但繁衍力強容易生長,蔡老師透過植群復育概念,不砍銀合歡反之用原生植物競爭,達到樹種多樣性目標。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理事長蔡智豪:「我們就在銀合歡林底下,做了作業走道,做了作業走道再進行,我們這邊是花蓮新城嘛,在花蓮新城這個環境裡面,我們去作調查這個地方,應該要有的潛在森林的物種,尤其是演替中後期的物種,然後我們就把這些樹木,包括皮孫木包括了菲律賓榕,大葉楠我們就補植進去,那補植進去呢然後就藉由自然,我們叫做演替就會讓這些,我們剛剛看到演替中後期的樹呢,它就會取而代之,這個地方的森林的生物多樣性,就會慢慢地恢復。」
落地及生根繁衍力強大,銀合歡已經在全台灣各地,都有生長跡象,其中又以苗栗花蓮屏東最為顯著,入侵面積預估達5千公頃,移除一公頃面積就得耗費百萬。現在各單位,都會採取妥善的鏟除搭配後續維護,以及植群復育的概念,多元手法降低銀合歡入侵。
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銀合歡是一個熱帶樹種,所以它的確是先從我們看到的,先從墾丁嘛從中南部嘛,高雄嘛然後它就是往北侵嘛,所以銀合歡就可以製造一些生質能源,我們反正台灣需要能源,各式各樣能源我們都需要,所以這也是一個方式,所以我覺得可能是企業界,假設他們有一些新的科技發展,然後他們也致力於ESG,然後把這個銀合歡轉換,成為一個我們的能源,而不是一個讓人討厭的東西,我覺得這也是未來可行的。」
強勢入侵種來勢洶洶,銀合歡危機尚未解除,多方手法植被復育,減少銀合歡,增進樹種多樣性。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