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傳說中的「美人魚」儒艮以往只在印度太平洋和沖繩一帶現身,過去因為人類過度捕殺,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物種,台灣更標註為「滅絕」。然而,時隔八十八年有台灣漁民在粉鳥林定置漁網作業時,驚訝發現網內有一頭體長約三公尺、重達五百公斤的印度太平洋儒艮,當下不知其珍稀性將其野放,並拍攝完整影像回傳漁業觀察員,隨後被學界發現是俗稱美人魚的儒者艮,也讓學者驚呼是「美麗神話再現台灣!」
台灣在一九三七年曾有捕獲儒艮紀錄,此次捕獲的陳姓船長表示,他是在粉鳥林定置漁場發現牠,當時直覺是珍稀類漁種,但不知道竟然是保育的儒艮,捕獲後也立刻在現場進行野放,是問了朋友大概知道這種魚種尾部沒有分叉的叫海牛,有分叉的就是儒艮,也就是傳說中的美人魚。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則推測,儒艮為草食性海洋哺乳動物,棲息於淺海海草床,以海草為食,每日攝食量達三十至四十公斤,通常獨自或成小群體活動。由於過去遭大量獵捕,加上棲地減少、環境汙染等因素,導致其族群大幅衰退,在台灣幾乎己經沒有看過,這頭儒艮可能來自沖繩群島,因洋流或食物尋覓而誤入台灣海域,但也有可能是台灣海域少見存活的幾隻。
此次印度太平洋儒艮現蹤台灣,不僅對海洋生態研究具重大意義,也象徵台灣海域仍具有維持珍稀物種生存的潛力。學者呼籲,應加強海洋保育措施,確保這類瀕危物種的未來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