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二姊一家搭長榮直飛慕尼黑,展開為期兩周的自駕慢旅。這回是他們首次踏上德國,對日耳曼民族的印象,仍停留在嚴肅、重紀律、一絲不苟,結果萬萬沒料到,德國人的熱情和友善是整趟旅程最加分的驚喜…
巴伐利亞瑰寶:國王湖
慕尼黑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Bavaria」的首府以及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德國乃至全歐的觀光大城之一。二姊一家清早飛抵慕尼黑,吃完早餐,便租車直奔兩小時車程外的「國王湖Königssee」。國王湖座落在阿爾卑斯山脈間,碧綠澄澈的湖水被2,000米以上的高峰環繞,詩畫般的景致為它贏來「阿爾卑斯山的翡翠」、「德國最美湖泊」等盛名,二姊選在這片遺世桃花源入住三晚。
旅德必學問候語
隔天在民宿餐廳享用早餐時,鄰桌四十來歲的夫妻主動向他們打招呼:「Guten Morgen!」(音:古藤摩根),這是德語的「早安」,但一般人通常簡單以「Morgen」替代,就像英語只說Morning一樣的意思。二姊最感意外的是,唯有在德國,無論何時何地,幾乎每個和她對上眼神的陌生人都會笑笑地送上一句「Morgen」,二姊也跟著一路「摩根~摩根~摩根」,相較此行其他城市如捷克布拉格和奧地利薩爾茲堡,德國人民毫無懸念奪下「對觀光客最友善國家」的桂冠。
回到早餐餐廳,隔壁的德國老公好奇二姊一家來自哪兒?當得知是台灣後,話題立刻轉向兩岸關係,德國老公對中美台的政經局勢知之甚詳,他還開玩笑詢問二姊夫和大兒子是不是都在半導體業上班(果然是台灣之光)?二姊夫反問德國老公的職業,原來他出生於東德統治時期,現在是一名德國刑警,難怪在輕鬆友好的聊天中,二姊家的背景不知不覺就被摸透了。二姊夫反問他懷不懷念「梅克爾年代」?對方豪不猶豫的說:「不會,因為很多難民都是梅克爾放進來的。」
這又帶出另一個對德國意外的印象,二姊說在慕尼黑,放眼望去,1/3是有色人種,就如同紐約那樣的民族大熔爐,不再是白人至上的國度,雖然「雅利安人優越論」早在二戰結束時已被推翻,但80年前的極右種族主義仍難徹底抹滅,可見國家大外宣真要謹慎為之。
誤打誤撞的歡樂酒吧
第二天晚餐時間,Google Map把二姊家帶到了一家不存在的餐廳(或打烊或歇業),這下可好,得趕緊在冬晚找到尚在營業中的餐廳,幸好最後鎮上有一家算熱鬧的酒吧餐廳Jenner-Kaser,雖然酒客居多,但或許是飢寒交迫,晚餐意外美味,餐廳老闆熱情前來寒暄,一聽到來自台灣,立刻說我請你們喝Schnapps。Schnapps在德語中泛指任何烈酒,各家酒吧皆有獨門配方,老闆說他曾經去過台灣旅行,台灣人的好客讓他記憶猶新,由於只有二姊夫能喝,酒過三巡後,老闆開始介紹圍在酒吧區的常客們,其中一個茫成爛泥,老闆笑說我們不知道這傢伙是誰,於是二姊夫就在老闆逐個點名下,一一與高大魁梧的德國人握手,所有人皆熱情歡迎,在冰天雪地的國王湖小鎮酒吧與當地居民一起暢飲作樂,成為旅途中最難忘的溫馨畫面。
慕尼黑機場的驚喜
如果一路摩根和酒吧的熱情屬於個人行為,那麼離境時,二姊一家在慕尼黑國際機場便深刻體驗到德國對台灣的友善。從桃園機場出關時,一般分成「持中華民國護照」與「外國籍旅客」兩大區,像我個人直接使用「e-Gate 自動查驗通關系統」,幾十秒內便可成功通關,非常迅捷。然而到了海外,就只能乖乖排隊持護照和登機證等候移民官進行出境審查。二姊夫這次在慕尼黑機場離境時也發現了e-Gate通道,但德國政府僅開放給少數國家護照使用這項服務,其中包括了澳洲(AUS)、巴西(BRA)、加拿大(CAN)、智利(CHL)、以色列(ISR)、日本(JPN)、南韓(KOR)、摩納哥(MCO)、紐西蘭(NZL)、新加坡(SGP)、阿聯酋(UAE)、美國(USA) 以及台灣(TWN)~台灣(TWN) ~台灣(TWN),看見TWN除了讓人感覺台灣的國際地位正在上升中,也有一種國民品格被認可的驕傲,感謝外交部的努力。使用方式也跟在桃園機場一樣,把護照放在機器上對齊掃描之後再面對鏡頭拍照,咻一下~就搞定慕尼黑機場出關事宜,再也不用困在長長的人龍裡排隊。
我始終認為機場是樹立國家形象與好感的最關鍵舞台,小外甥患有染色體轉位,無法固定身軀、雙手平舉接受儀器全身掃描,此外在爆裂物痕跡檢測中,小外甥的鞋子呈陽性反應,於是負責出境安檢的航警帶著離不開二姊的小外甥到角落做檢測,航警之親切有耐心,看得媽媽好窩心,這臨去前的最後小細節讓二姊對德國留下極高的評價。
捷克人也挺台灣
除了德國,捷克布拉格也發生妙事,在老城區的挪威毛衣品牌Dale of Norway結帳之後要填退稅單,二姊夫遞出綠色護照給店員,店員以一種戲劇性的姿態高舉雙手,語尾誇張地上揚:「喔~台灣!」店員說他去過台北101、陽明山、墾丁、花蓮、宜蘭,非常喜歡,真讓人開心。
二姊也推薦大家去布拉格老城區的CAFÉ LOUVRE,這間創立於1902年的餐廳,是卡夫卡、愛因斯坦、捷克總統的愛店,即使聲名遠播,但是價位佛心到離譜,去吧去吧。
捷克布拉格:存在主義文學家「卡夫卡」的故鄉
值得再訪的國度
整趟旅程下來,二姊一家都對德國人的親切贊不絕口,慕尼黑宛如放大的布拉格,精緻又大器,市中心的英國公園(English Garden)是歐洲最大的城市公園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英式花園(植栽講究自然野生)之一,面積比紐約中央公園還遼闊,晚上九點還有人在散步,顯見治安良好。
這趟唯一可惜的是太冷了,無奈二姊夫工作繁忙,只有年節與暑假有空,不過他們看到的國王湖由青山綠水搖身一變為白山黑水,偶有濃霧飄過,頗有國畫水墨的意境,也享受到了眾人沒見過的風情。
雖然我曾在德國long stay,但那畢竟是35年前的事了,我現在也好想去巴伐利亞的慕尼黑、紐倫堡、羅騰堡等大城走走,它不僅是德國旅遊勝地,也是世界頂級品牌Adidas、Puma、BMW、Audi、西門子、寶萊納啤酒的誕生地,而且夏天的英國公園還開放市民全裸日光浴,當然,那肯定不是我想去巴伐利亞觀光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