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洋蔥式穿法」購買指南:機能服裝設計師購買底層衣、保暖層、防風雨層的訣竅

致旅程

發布於 2024年08月06日05:12 • Telin

洋蔥式穿法就是一層一層的穿著概念,以期達到溫溼度調節,體感舒適的狀態。簡單分為底層衣、保暖層(中層)與防風雨層,以下是我根據實際的旅行經驗,分享這三種服飾的選購心得。

一、底層衣

底層衣最貼近肌膚,體感舒適、吸濕排汗、透氣快乾是基本要求,關鍵來自於材質和紡織技術。

服裝常用材質分為天然纖維(棉、麻、蠶絲、羊毛)及化學纖維 (聚酯纖維、尼龍-台灣服飾成分標示為「聚醯胺纖維」)。 消費者通常喜歡天然纖維的親膚觸感,穿著舒適亦可吸汗,適用在平常都會活動,但如果旅行型態是長時間戶外活動,純天然纖維的特性(例如:棉的吸水性強但無法快乾排濕)就無法達到好的穿著機能。 常見的戶外機能底層衣布料多使用聚酯纖維,材質特性疏水,因此有快乾效果,羊毛則有抗菌防臭、調節溫度的特性,正因為天然纖維與化纖各有優缺點,越來越多的戶外機能品牌會使用複合式的材質,如:羊毛+聚酯纖維、棉+尼龍…等布料來取得舒適及機能之間的平衡。

瑞士健行 圖/Shutterstock.com
瑞士健行 圖/Shutterstock.com

聚酯纖維具疏水快乾的特性,搭配布料織造技術或纖維形狀變化(例如:Coolmax),產生紗線之間極微小的孔洞,達到吸濕排汗透氣的效果,因此市面上部分業者銷售話術聚酯纖維即具吸濕排汗功能並不正確,須配合紡織技術才具有好的機能。

如果是前往寒冷乾燥的國家旅遊,選擇聚酯纖維底層衣,除了看各家品牌在布料上的加工機能,也可看衣服內層是否有刷毛磨毛處理(表面會有毛絨手感),寒冷氣候人體一樣會出汗,毛絨可以吸附身體上的汗,保持皮膚的乾爽舒適也可有一點保暖功效。 此外穿著純化纖布料會比天然纖維發生靜電的頻率高,因此現在也有很多混紡或異材質合撚紗的商品,比如棉混化纖、羊毛混化纖,木質纖維混化纖等可結合不同材質的機能性,提升穿著體感,另外羊毛底層衣也是好選項,吸濕保暖透氣且抗菌防臭。

假設從事滑雪或登山健行等大量流汗的運動,就不太建議純天然纖維材質,因為布料吸附的汗水無法快速排濕,寒風吹來會讓人更冷,而聚酯纖維或尼龍的疏水性,可以讓停留在布料上的水分快速散發掉,使衣服保持在較乾爽的狀態,或是可以選擇混合材質結合不同素材的優點。

二、中間層

中間層的主要功用是保暖,又稱保暖層,常見有羽絨填充、刷毛,化纖填充。

A.羽絨填充

羽絨商品從設計到材質有很多細節的考量,包含布料規格、羽絨材質選擇、充絨量、羽絨隔間作法、車縫細節等都會影響保暖度及穿著感受。

多數品牌依照保暖需求會推出不同規格的羽絨商品,以平價的UNIQLO來說,會有充絨量高,外觀一看就很飽滿,禦寒能力較強的羽絨外套,也有每年都推出的常規款,充絨量中等輕巧,適合秋冬日常活動穿著,充絨量的多寡造成保暖效果的差異。

羽絨服通常是用鵝絨或鴨絨來製作,鵝絨品質比較好,絨球較大且較蓬鬆,保暖度因此較佳,且油脂含量較少,比較沒有異味,當然成本也比較高。選購時先聞聞有無異味或腥味,用手去摸一摸、搓一搓表面,手感柔軟且無明顯羽毛梗則品質較佳,再以手按壓羽絨衣並隨即鬆開手,如果快速回復原狀表示羽絨的蓬鬆度佳、含絨率高,保暖效果當然就比較好。

羽絨的保暖度佳重量又輕,很適合旅行穿著,但缺點就是遇水之後羽絨會黏在一起,失去保暖功能,濕的羽絨衣會讓身體更快失溫,且在中長程徒步旅行時,保暖層及外層衣還是會有清潔的需求,羽絨服並不具有快乾的特性,又不適合烘乾,所以旅行型態如有需要清洗保暖層的情況,還是建議選擇方便快乾的刷毛衣。

B.刷毛

刷毛衣的材質幾乎都是聚酯纖維,只是表面會有長刷毛、短刷毛、或者捲捲的仿羔羊毛的效果,除了面感不同之外,以布料厚度分為薄刷毛、中厚刷毛和厚刷毛。除非特別怕冷,我認為薄刷毛或中厚刷毛就足夠了,因為中間層穿得太厚,如果再加上外層的防風雨外套,穿搭上顯得臃腫,活動也稍嫌笨重,此外過厚過暖的中層衣對應的天候狀況及活動型態,也是相對比較侷限的。

刷毛衣方便實穿又有保暖效果。它可實用可時尚,運動休閒或是都會活動都是很方便穿搭的選擇,近幾年也是都會機能時尚的熱門單品,如要更講究穿搭美感,可嘗試中高端戶外品牌,在設計細節、拼接配色、版型工藝上會更細膩有變化。

但論及保暖功能並不以品牌定高下,還是以布料本身規格以及加工技術來決定,這在成分標上看不出來,可多試穿體驗。

C.化纖填充

隨著消費者對於保暖機能的需求更多元,許多戶外機能品牌紛紛研發科技保暖材質,例如PrimaLoft,保暖效果雖然稍遜於頂級羽絨,但相當於中高階羽絨,已經適用多數的氣候條件,而且遇到下雨不會像羽絨很快失去保暖效果。

歡迎加入致旅程Line好友

三、防風雨層

防風和保暖是不同概念,防風可以阻隔冷空氣,减少低温直接吹襲身體,但如果防風外套裡面只穿底層衣,沒有保暖中間層,去到10度以下的環境,依然會感到寒冷,甚至可能失溫,所以低溫環境只靠防風雨外套保暖是不夠的,一般台灣人冬季赴歐美旅遊,如果不是去北歐或極地之類的極端氣候,中等防風雨功能的外套就足夠了。

北義多洛米堤 圖/Shutterstock.com
北義多洛米堤 圖/Shutterstock.com

戶外機能品牌常見防風雨外套上標示Gore-Tex,其實Gore-Tex是一種透溼防水技術,但它並不是唯一具有這項機能的技術,不少戶外品牌都有自家研發的透溼防水材質,簡單來說是一種薄膜科技,有水滴無法穿透的極微小透氣孔,運用氣體及液體分子大小的差異,讓體表的溼熱排出,但雨水無法穿透進來,所以能同時擁有防風、防水及透氣的機能。但即使是Gore-Tex材質,長時間在高溫下雨或是大量流汗的情況下,仍會無法即時排濕,而產生外面大雨,外套內小雨的問題,因此各家品牌仍在不斷開發新技術,更精進材質的機能表現。

不過這類薄膜科技使用年限約3到5年,會因為使用方式及洗衣頻率而出現破裂剝落,台灣的高濕度也不利此類材質的維持。

個人經驗

根據多次徒步旅行的經驗,在十幾度的環境下,我通常穿搭組合是吸溼排汗底層衣加上一件薄撥水擋風外套或是薄刷毛,負重的背包也會阻隔低溫,即使溫度只有10度上下,一旦開始行走,身體就會發熱,甚至有點飆汗,雖然我比較不怕冷,但觀察怕冷的隊友,行進一段路後也會開始脫掉保暖的羽絨或刷毛,剩下外層的擋風外套。

在徒步旅行中,會經歷活動和靜止兩種狀態,行進間身體會產生熱能,所以吸濕排汗透氣很重要,而保暖主要發揮在停下來休息時,身上有汗,冷風吹來更覺得冷且容易著涼。所以依照氣候及旅行型態選擇功能適當的服裝組合,可以減少負重、提升旅行的方便性以及體感的舒適度。

延伸閱讀 | 西班牙朝聖之路怎麼穿?機能服裝設計師的個人經驗分享

結論

隨著氣候變遷以及戶外運動普及,紡織科技不斷創新進化,服飾變得更機能性與智慧化,各式素材及加工技術的研發,搭配設計美感的講究,將機能性與時尚感結合,穿搭選擇變得更多樣化,也讓都會機能及山系風格成為一股時尚潮流。

機能服飾在材質組合、加工技術、設計元素上有相當多的變化,還是建議消費者依據個人需求,多試穿體驗,行前最好實穿測試你的服裝機能是否符合需求,選擇適合的裝備出門,成為輕鬆有型的旅行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