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0:17 更新北美館方發佈之內容)
北美館林平館長去年宣布卸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經110年1月27日市長室遴選會議結果,將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王俊傑教授兼系主任接任館長職位。
北美館卸任館長林平。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15年4月接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的林平,其上任後即遇組織修編任務,為促進美術館營運專業化、符合博物館當前發展趨勢,增設行銷推廣組。而在思考30餘年的館舍空間如何與時俱進、接軌國際標準,2017年主導推動開館以來最大的空調系統更換與內部機能改善工程,更新後的空調系統除能提供分區恆溫恆濕管控,更提升節能減碳之成效。
在館舍重新啟動的同時,亦塑造南進門新入口,作為走近、認識北美館的門戶之一;以「王大閎建築劇場」的型態啟動營運,成為觀眾認識王大閎自宅、建築美學的關鍵展演基地;而館內三樓「藝想迴廊」,除了發展具實驗性的主題計畫,亦提供來訪觀眾重新找回對空間的知覺能力,以及沉澱和交流的場域。
這段期間北美館並未停下腳步,而是以「修而不休」的精神,透過一連串館外空間的展開,邀集藝術社群和市民觀眾攜手創造「美術館再想像」的各種可能。
2017 年推動北美館開館以來最大的空調系統更換,提升節能減碳之成效。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18年以「王大閎建築劇場」的型態啟動營運,作為觀眾認識王大閎及其自宅的關鍵展演基地。明日和合《走路去月亮的人》沉浸式參與計畫一景。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平館長任內,北美館自製的優質展演與跨域嘗試,多次獲得臺灣獎項或公辦好展的肯定,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啟動與全球機構或專業者合作的展覽,同時不再鎖定國際經典大師,而以跨足全球、成就獨特的中生代或中青代國際藝術家個展或當代議題策畫展為訴求,企圖透過策展人或合作機構建構新的交流網絡,並揭示世代的轉變。
另一方面,在林平館長的推動下,北美館也於2019年首度參與美國Performa雙年展台灣館之策劃,更對台北雙年展及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國際能見度與全球參與度,均有突破性的策略和成果,如2019年由鄭淑麗代表展出的台灣館,開展前即名列多家國際媒體必看展館推薦,以及多達10種語言之相關報導,該屆預展參觀人數更創下歷屆紀錄新高。
位於北美館三樓「藝想迴廊」空間,發展具實驗性的主題計畫,亦成為來訪觀眾沉澱和交流的場域。「接近─賴志盛」展場照。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台北雙年展亦成為林平館長與社會溝通重大議題的關鍵載體,自2018年起連續兩屆,以不同層次與策略觸動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氣候變遷和生態型變的問題,更積極擴大資源與合作介面,由美術館發動相關機構自我賦權,接觸過去不曾觸及的專業社群和未來世代。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媒體環境有極大改變,有鑑於社群媒體逐漸扮演大眾溝通的重要角色,林平館長任內重視臉書粉絲專頁的經營、成立IG帳號,後者更於短期間快速擢升為全國藝文館所中擁有最多的追蹤人數。根據不同展覽屬性,與跨界媒體合作,並開發不同領域之觀眾參與;打破地域疆界的限制,積極運用數位科技與行銷宣傳策略,建立更頻繁的訊息曝光,以及更有效的雙向互動。
「謝素梅:安棲」展與盧森堡讓大公現代美術館機構共同舉辦,促發國際機構間的專業連結。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長期以來座落於一樓大廳角落的藝術商店,店鋪窄小,不利於觀眾美術館參訪時的完整體驗。林平館長打破空間僵局,由國內知名建築師邱柏文操刀,以本館高而潘建築師所設計的懸臂量體為靈感,翻新展示思維,透過具動感的視覺張力,創造出商店如劇場般的表演性格與鮮明意象,甫於今年1月12日重新開幕。
歷時數年搜集、建置、歸檔與數位化館內現存資料,整合前身為圖書室的「圖書文獻中心」,已於1月23日成立,逐步開放美術館「館史資料庫」與「藝術家檔案」兩大資料庫,補充臺灣現當代藝術有關機構史的獨特研究基礎。新闢珍貴館史文獻的微型展示空間,首檔「走向當代:新展望的歷程」,試圖鋪陳其作為台北雙年展前身的發展脈絡及前瞻性變革。典藏制度的向度確立與體制化、積極處理新時代「時基媒體」、特殊企劃角度的「典藏實驗展」等作為,臺北美術獎與申請展的制度調整與變革,林平館長不遺餘力推動歷史研究,並在制度面帶領北美館迎向未來。
2021年成立整合前身為圖書室的「圖書文獻中心」。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逾20年來積極呼籲館舍增建,試圖為臺灣藝術發展未來圖景爭取專業施展空間,也在林平館長任內啟動關鍵性的一大步。在臺北市政府的支持下,新建典藏庫房案已具體落實、即將動工;臺北藝術園區定位與功能已確認,空間藍圖積極規整中;這兩項旗艦計畫,都是成就首都美術館的時代角色極為重要的里程碑。
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於國際能見度方面有突破性的策略和成果。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第九任館長經遴選會議,將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王俊傑教授兼系主任接棒,除了接續新建典藏庫房工程外,亦繼續推動園區擴建的設計規劃與爭取工程預算到位,此外也將強化藝術教育及人才培育,以及國際間的對話連結。王俊傑館長與北美館長期以來曾有諸多合作:1994年首次在美術館舉辦「十三日羊肉小饅頭」個展、2006年共同策劃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近年更關鍵參與園區擴建的相關空間需求諮詢等。後續將配合校方的借調時程,於二月底至三月初上任。
新任北美館館長王俊傑,畢業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1984年開始錄像藝術創作,為臺灣新媒體藝術的開創者之一。曾獲雄獅美術新人獎、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及台新藝術大獎等殊榮。作品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光州雙年展、台北雙年展、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柏林超媒體藝術節、歐洲媒體藝術節等國際性展覽。
下一任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王俊傑亦曾策劃多項大型當代藝術展覽,包括「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國美館,2004)、「異響-國際聲音藝術展」(北美館,2005)、「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北美館,2006)、「台北數位藝術節」(當代藝術館,2009)、「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18)等。近年來策劃創作《罪惡之城》、《索多瑪之夜》等科技跨域媒體無人劇場,推動跨領域藝術深具開創性。王俊傑不但在藝術創作上成就豐碩,在組織及行政能力上亦具經驗。
臺北市立美術館開館正式邁入第38年,它不但已是首都美術館的象徵,更是臺灣最具指標性與國際性的現當代美術館。2021年新典藏庫房即將動工,緊鄰北美館的美術園區擴建計畫亦規劃成型,它象徵了臺灣藝術發展新頁的開始,而其重要性不但為北美館擘劃下一個世代的藝術遠景,持續開創原先積蓄能量,以更為當代專業的表現,創造帶領全民的國際藝術視野。
新建典藏庫房案規劃示意圖。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俊傑館長上任後,除了負責督導新建典藏庫房工程外,亦肩負規劃美術園區擴建的設計定位。在館務推動上,將更強化藝術教育功能及人才培育,與國際間的對話連結亦展開新頁。在推動屬於臺灣自我的藝術當代性上,將更有系統的對臺灣藝術發展之檔案文獻進行整理研究,朝專業與跨領域的規劃方向,後續將配合校方借調時程,將於二月底至三月初上任,冀能讓北美館成為亞洲最具動能與特色的美術館。
留言 1
郭 維 哲
蚊子館 搞青年住宅比較實際
2021年01月30日00:3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