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貴州省遵義市的正安縣,是當地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不少農民工都被迫出外打拚,但時至今日,這裡卻搖身一變,成了全球吉他的重要製造基地,每年出口到30幾個國家,產值超過50億人民幣,被封為「中國的吉他之都」。
1980年代,正安縣的年輕人都跑到大陸沿海城市的樂器廠打工,一個帶一個,越來越多人學會製造樂器技術。到了1990年代,老家在正安縣安場鎮、當年19歲的年輕小夥子鄭傳玖,也跑去沿海打工,在一家吉他廠工作7年之久。
一把吉他從無到有,從原料變成產品,必須經過180幾道工序。鄭傳玖每天從早上8點多熬到凌晨2點,每道流程都做得相當熟稔,也因為表現積極優異,終於從一名普通工人晉升為車間主任,最後當上廠長。2007年,鄭傳玖和20幾位同鄉,將出外打工多年存下的積蓄,東拼西湊100多萬人民幣,一起開辦「廣州神曲樂器製造公司」。
草創初期,萬事起頭難,鄭傳玖克服了資源不足的問題,終於打造出自己的吉他,但隨後一筆200多把吉他的訂單,卻因為品質沒過關,遭客戶全數退貨,一度重創公司生意;後來鄭傳玖下定決心,將這200把吉他砸掉燒掉,廠房設備重新來過,才終於漸漸讓公司營運步入正軌。
2008年碰上金融海嘯,公司訂單幾乎蒸發,鄭傳玖的小廠從原本的30幾人裁員只剩10幾人,可說風雨飄搖。不過鄭傳玖並不氣餒,鼓勵股東和員工繼續投入研發,之後鄭傳玖的公司前進上海國際樂器展參展,順利拿下巴西知名樂器公司2000把吉他的大單,從此讓鄭傳玖的「神曲」聲名大噪,吸引日本、美國等地的品牌找上門。
5年後,看準貴州省要積極發展工業的趨勢,鄭傳玖號召在珠三角工作的同鄉,一起回到正安老家創業,在吉他文化產業試驗園區搭建產線。不過靠自己單打獨鬥的力量還不夠,以正安購地便宜的優勢為號召,鄭傳玖邀請廣州地區製造吉他的同業一起進駐,逐漸讓正安成了吉他聚落的代名詞。
鄭傳玖接受陸媒採訪時表示,直到2015年底,正安才有高速公路,反映當地交通基礎建設缺乏,很難運輸大型設備機具,對廠商帶來重大考驗,不過供應鏈形成後,當地的原材料和零組件都能自給自足,現在包括日本頂級品牌Ibanez、美國Fender芬達樂器公司都出自「神曲樂器製造公司」之手,每年出口到全球40幾個國家。
除了鄭傳玖創辦的「神曲」享譽全球,正安縣另一家本土業者「娜塔莎」(Natasha)也走出自己的路。由於早年傳統吉他高度仰賴非洲桃花心木、雪松、玫瑰木等進口木材,「娜塔莎」為了降低進口依賴,利用竹子打造智慧化的電吉他,透過嵌入式音效卡與晶片技術提升演奏體驗。
不僅如此,吉他工藝也蓬勃發展。正安縣當地吉他大師張偉融入苗族銀飾元素,製作客製化的手工吉他,即使一把要價數萬美元,但仍吸引美國、德國、西班牙的買家青睞。統計至2025年,張偉的工作室已生產172把吉他,產值高達近140萬美元,享譽國際。
為了創造當地就業機會,正安縣從2022年開始進行公益吉他培訓課程,至今已讓7萬多位居民、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現在正安縣的吉他聚落廠商多達130幾家,1萬5千名工人,吉他年產量多達225萬把,相當於全球每7把吉他,就有一把來自這裡。
如今的正安,不再是貴州山城裡、名不見經傳的窮鄉僻壤,而是世界級的吉他製造與文化重鎮。「神曲」的成功故事,就是貧窮小鎮成功翻身脫貧的縮影。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