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假象下的自律與精緻:中國網路「精緻女孩」現象的剖析與反思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3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 新聞編輯採訪
中國社群媒體上近日突然出現大批「聯合國名媛」,但其實只是付費服務,還有人專門做這種生意。(合成圖)
中國社群媒體上近日突然出現大批「聯合國名媛」,但其實只是付費服務,還有人專門做這種生意。(合成圖)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平臺上興起了一股以「精緻女孩」為標籤的博主潮流。他們的內容充滿了精彩時刻,從清晨的健康早餐到深夜的閱讀時光,從健身房的完美體態到聯合國「會議」的榮耀畫面。他們塑造了一種高度自律、生活精緻的完美形象,吸引了大量粉絲。然而,最近的一系列爆料揭示了這些看似「成功」背後的虛假:部分博主利用花錢參觀聯合國或購買名義參與的方式,將其包裝為受邀出席的重要活動,藉此塑造菁英人設。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群自稱「聯合國名媛」的網紅,她們在小紅書上瘋狂分享自己在聯合國紐約總部的照片和影片,努力塑造出一種「成功人士」的形象,讓人忍不住想要追隨!但是,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卻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網上有人爆料,這些「名媛」所謂的「開會」和「領獎」其實都是付費服務,只要花點小錢就能享受這些看似高大上的活動。據說,只需花人民幣1元(約新台幣 5 元),就能有專業團隊為她們提供全套的包裝服務,讓她們在社交平台上展現出精緻生活的一面。聯合國提供的參觀服務價格從 15 到 26 美元不等,包括導遊解說、拍照打卡,甚至還能在餐廳享用午餐!而那些高級套餐更是讓人驚訝,比如模擬聯合國會議、發表演講,還能獲得結業證書。

更有趣的是,一些旅行公司推出了「聯合國實踐團」,聲稱參加者能接受聯合國官員的指導,甚至獲得推薦信,費用高達人民幣59800元!而這些「菁英」博主們一支影片的流量與盈利肯定高於這些成本,所以她們當然會花這些小錢去營造完美人設與理想生活,每天讓沉浸在這些氛圍裡的苦窮粉絲們對著手機螢幕羨慕與「擴展」他們的視野與幻想。這樣的虛榮心膨脹,不禁讓我們這些每天都看手機的人質疑博主們所展示的生活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這一切看似光鮮亮麗,但其實只是用金錢打造出來的身份包裝。

這一現象不但反映了中國社交媒體生態下的虛榮與造假問題,也揭示了現代社會對精緻生活的錯位追求。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深入分析這種現象的成因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並探討其中值得反思的價值觀。

網路環境的助推與虛假內容的泛濫

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容創作者,網路平臺為普通人提供了展示生活的舞台。然而,演算法驅動的內容分發模式更傾向於推廣吸引眼球的視覺內容,而非真實和有價值的信息。「精緻女孩」的博主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將生活的片段剪輯成美好的短視頻,以滿足觀眾對「理想生活」的想像。

為了提高流量,部分博主開始編織虛假故事。他們參與聯合國參觀活動或購買某些商業課程的資格,然後利用這些場景拍攝內容,標榜自己作為「代表」受邀參會甚至「領獎」的菁英身份。事實上,這些活動是普通人只需支付高額費用即可參與的商業化操作,並非特定成就的認可。

為何「精緻」成為熱門標籤?

「精緻」生活的流行背後,是現代人對個體成功和自我提升的渴望。與以往集體主義價值觀不同,如今的年輕一代更注重個人的表現和成就。而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精緻的生活方式成為成功的象徵。這不僅包括經濟富裕,還包括對時間、健康、學習等各方面的掌控。

然而,真正的精緻並非人人可得。對多數普通人而言,日常生活充滿了瑣碎的壓力和資源限制。於是,博主們提供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替代現實」:他們的生活被精心修飾,缺少失敗與瑕疵。他們的成功看似可複製,但實則是經過精心策劃甚至造假的結果。

虛假內容對社會的影響

這種現象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首先,它加劇了年輕人對自己生活的不滿和焦慮。一些觀眾對博主所展示的「高光(精彩)時刻」產生了過度認同,認為這樣的生活才是成功的標準。殊不知,這些「高光」是建立在刻意剪輯和偽造事實的基礎上。

其次,這些行為損害了社會信任。當越來越多的虛假內容被揭露,觀眾對於社交媒體的真實性會產生懷疑。這不僅影響到誠實創作者的生存,也使整個平臺的信譽受到挑戰。

最後,這種虛假人設也對價值觀造成了扭曲。當「成功」被簡化為外在表現和物質展示,而非內在品質和實際能力時,社會可能忽視了對真正努力和才能的認可。

值得反思的價值觀

首先,不是穿著光鮮亮麗就是成功;不是有車有房就是成功;不是飛趟美國就是成功。成功的定義應該多元化,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標準。真正的成功應該涵蓋內心的滿足、個人的進步以及對社會的貢獻,而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精緻」。

然後,在現今虛擬世界佔用我們實際時間如此多的時代,我們更要加強建立對真實的尊重。虛假的內容之所以泛濫,部分原因在於觀眾對光鮮表象的過度追求。只有當社會開始更珍視真實與活在當下時,這類造假現象才會減少。

最後,造成這些現象當然少不了平臺的演算法的「幫忙」,雖然我們不能要求商業至上的平臺去加強監管任何內容,但還是希望平臺可以減少推薦這些虛假內容,他們有有責任對虛假內容進行管理,並鼓勵優質的、真實的內容創作,因為他們有社會責任。新世代的價值觀建立、行為模式建立,很大程度都會因為網路內容而受影響,所以有如此大影響力的社媒平臺更需要履行這份社會責任,去輔助社會的下一代建立健康的精神狀態與價值觀。這其實也不難,例如,可以透過驗證機制或標籤系統提醒觀眾某些內容的商業性質;或讓家長幫小孩建立帳號並選擇小孩可以看什麼樣的主題,不接受什麼性質的主題等。

「精緻女孩」的現象既是個人選擇的結果,也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它反映了當代社會對精緻生活的渴望與矛盾,也揭示了社交媒體時代訊息生態中的問題。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需要保持清醒,學會辨別真實與虛假,並從中提煉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啟發。只有當我們不再盲目追逐表象,真正關注內在的成長和對他人的積極影響時,才能擺脫這種虛假的「精緻」,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沙羅双樹 香港青年。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