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地震時如何讓孩子安心?心理師:家長需要先保持冷靜,讓自己成為孩子穩定的環境

媽媽寶寶

發布於 04月03日15:04

由於正值許多爸爸媽媽送完小孩、趕去上班的期間,造成不少人恐慌;同時在家顧寶寶的媽媽們,也第一時間抱著孩子,猶豫要不要躲床下或奪門而出。

不同年齡孩子表現各異

當地震來得兇猛,就連大人都心驚驚,更別說孩子了!

孩子|父母|家長|爸媽|地震|安心|退化行為|冷靜|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黃百善於臉書粉專表示,大一點的孩子已經知道地震,還能跟著老師疏散或者其他準備;但是還沒有學到這些的孩子,很可能因為地震而不知所措,或者過一陣子之後才表現出來。

孩子|父母|家長|爸媽|地震|安心|退化行為|冷靜|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遇到這種狀況,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感到安心呢?

小小孩可能會出現退化行為

黃百善解釋,對幼兒來說(6~7個月)就已經有社會參照(social referencing)的能力,也就是在不確定的情境下,根據他人的表情、聲音、動作等訊息,來決定下一個動作。
因此如果要讓孩子安心,家長需要自己先保持冷靜,孩子才能跟著穩定。

孩子|父母|家長|爸媽|地震|安心|退化行為|冷靜|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孩子是因為發現世界沒有想像中的安全,所以才想要幫助或者安慰,並非是無理取鬧。

孩子|父母|家長|爸媽|地震|安心|退化行為|冷靜|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孩子|父母|家長|爸媽|地震|安心|退化行為|冷靜|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並且孩子可能因為覺察與表達能力不足,呈現退化的行為,像是尿床、黏人、做惡夢等等……

孩子|父母|家長|爸媽|地震|安心|退化行為|冷靜|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而孩子也不見得可以跟你談論自己的感受,更引發家長的挫折感。

家長可以做的2件事

對於此,家長可從下面兩點著手:

一、預防勝於治療

認識到並肯定自己跟孩子會有這些心理反應,像是焦慮、恐懼、壓抑、悲傷等等,可以少看相關的新聞,學習呼吸等放鬆技巧。

孩子|父母|家長|爸媽|地震|安心|退化行為|冷靜|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再來,刻意的去做一些平常就在做的休閒活動、提升「我能感」,也就是那些可以感受到「我會,我也做得不錯」的事情。

孩子|父母|家長|爸媽|地震|安心|退化行為|冷靜|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二、父母先照顧好自己

如前所述,即便家長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也不一定馬上就有成效。
所以重點在於先穩定自我,並且跟親友相互保持聯繫跟陪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上,讓自己成為孩子穩定的環境。

孩子|父母|家長|爸媽|地震|安心|退化行為|冷靜|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接下來幾日,可能陸陸續續還會有餘震,甚至是氣象局擔心的:今天的只是前震,可能還有主震……無論如何,有能量釋放總是好的,媽媽寶寶與小編祝願大家一切平安!
本文由【黃百善】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黃百善臨床心理師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地震別躲桌下了!正在廁所或正在洗澡怎麼辦 ? 4個保命關鍵一定要記住
地震時開門往外跑、躲黃金三角是錯的! 消防署破解「9個逃生NG觀念」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