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大甲媽祖繞境先鋒「報馬仔」 穿著打扮奇特有民俗意義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23年04月23日14:08 • 發布於 2023年04月23日14:08
大甲鎮瀾宮媽祖每年遶境出巡,「報馬仔」就是媽祖駕前的先鋒,身上穿戴的民俗意義。(記者陳金龍翻攝)
大甲鎮瀾宮媽祖每年遶境出巡,「報馬仔」就是媽祖駕前的先鋒,身上穿戴的民俗意義。(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大甲鎮瀾宮媽祖每年遶境出巡,「報馬仔」就是媽祖駕前的先鋒,沿途敲鑼,告知民眾遶境隊伍即將抵達,他還肩擔整理隊伍之責,準時完成任務,民俗專家楊登嵙說,如果民眾看到遶境隊伍有報馬仔時,不妨仔細看下報馬仔身上的穿著,每一項物品都有其民俗意義,代表媽祖「知足、長善、感恩、惜福」的四大精神。

楊登嵙說,大甲媽每年遶境出巡時,而隨著遶境隊伍的「報馬仔」是媽祖的駕前先鋒,除敲鑼告知民眾隊伍將至,也負責整理隊伍,以防拖延、零散的任務,報馬仔的穿著服飾,都各具意義,

「報馬仔」戴上紅纓帽,體認軍令如山、軍紀嚴謹,擔任者應嚴守崗位,認清本份,不可怠慢,打扮捲起褲管一高一低,表示人生坎坷,不道人長短。(記者陳金龍翻攝)
「報馬仔」戴上紅纓帽,體認軍令如山、軍紀嚴謹,擔任者應嚴守崗位,認清本份,不可怠慢,打扮捲起褲管一高一低,表示人生坎坷,不道人長短。(記者陳金龍翻攝)

楊登嵙說,「報馬仔」有二十一項看點,雖然各地習俗不同,報馬仔的裝備不一定相同,但其勸勉人向善的文化精神,始終沒有變過,報馬仔裝備每項附掛物皆有其文化意涵和精神,民眾若有看到,可細細品味。

報馬仔的紅纓帽為笠帽,清朝尖哨兵所戴的帽子,報馬仔戴上此帽後,期望能體認軍令如山、軍紀嚴謹,擔任者應嚴守崗位,認清本份,不可怠慢。戴在頭上是頂天立地,負責盡職。而老花眼鏡,戴上能認清並看透人世間是非曲直,以明辨是非,八字燕尾,鬚諧音「言非虛」,寓意言而有信。燕子每年定期回來築巢繁殖後代,表示誠信,鬍鬚與於嘴唇之上,隱喻為言而有信。

報馬仔休息時會抽旱煙,口中「含煙」與閩南語「感恩」諧音,勸化世人常存感恩的心。煙是香火,隱含媽祖「知足、長善、感恩、惜福」濟世精神,要代代相傳。報馬仔須長途跋涉非常辛苦,反穿為背面,「背」與「備」諧音,「熬」與「襖」諧音,故曰「備受煎熬」;「備受煎熬」可以知人情冷暖,並帶給他人溫暖,「無私送暖」。

「鑼」與閩南語「勞」諧音,報馬仔的工作是勞心又勞力,「銅鑼心」喻為「同勞心」,同心勞心勞力。「雨傘」與「語善」諧音,「長傘」與「長善」諧音,「紙傘」與「直善」諧音,勸世人要長期行善、做人正直、和善積德。韭菜「韭」諧音「久」,「長長久久」,表示友情、感情、恩情,永無止盡,天長地久之意。

「錫壺」諧音「惜福」,懂得「惜福祈福」,「壽酒」諧音「壽久」,喝壽酒可長命百歲。

「豬足」與閩南語「知足」諧音,意涵後代子孫應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報馬仔所攜帶的紅絲線原本是報馬仔用來綁豬腳及其他物品東西,改為未婚男女求取婚緣感情的「姻緣線」也可給小朋友或大人戴在手上保平安。

捲起褲管一高一低,表示人生坎坷,不道人長短。腳生瘡疤此處不但暗喻「勿揭人瘡疤」、腳貼膏藥不揭人瘡疤。單腳穿草鞋為犧牲奉獻,不計酬勞,勤於做事;而另一足赤腳,暗指世路不平,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出來、赤腳為腳踏實地。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