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81歲老電報員陳安順 復刻記憶讓電傳打字機動起來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20年08月11日09:49 • 發布於 2020年08月11日09:21
81歲陳安順,是台灣目前最資深的電報工程師。(記者許麗娟攝)
81歲陳安順,是台灣目前最資深的電報工程師。(記者許麗娟攝)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在電話、傳真機和通訊軟體尚未普及之前,1950年代主要靠著「打電報」傳遞重要訊息,81歲的陳安順,是西門子T-100電傳打字機首批引進台灣的訓練班工程師,為讓現代人認識早年的通訊設備,特別修復典藏在高雄科工館的50年前電傳打字機,讓那些年在電報房裡的故事如實呈現。

陳安順於1957年進入電信局(中華電信前身),在台北電報房專職電報機維修起,服務至退休共任職46年,即使1960、1961年在金門當兵,亦擔任電報打字作業兵。對科學感興趣的陳安順說,當年因電報的發展比電話好,因此選了電報,沒想到後來電話突飛猛進的成長,直呼自己「選錯了」,但因長官認為他對電報工程已很熟稔,因此不同意他轉組,所以他從負責電報到後來的呼叫器、大哥大建設,再到電波管理、光纖通訊直到退休,唯一的遺憾是沒碰過電話工程。

電傳打字機為電報機的一種,是繼摩斯電報機之後、傳真機普遍使用以前的通訊設備,當年普見於政府單位與進出口公司,陳安順說,早期發電報的流程,客戶到電信局營業廳填寫發報單後,需先翻成數字,再請電報員打字和傳輸,對方譯電員收到將其翻譯出來,裝封後,由報差派送到客戶手中。

陳安順表示,早期的電報多用於緊急事故通報,所以接到都是心驚膽戰,但偶然一次,電信局收到的發報內容是「你願意嫁給我嗎」,從此順勢推出交際電報,因此電報量大增,不過也曾發生報差被追打的趣事,因為發報員把喜事弄錯變成喪事,1974年是台灣電報業務的最高峰,但隨著電話普及、數據傳輸生成而開始走下坡,到1991年已被停辦。

陳安順提及,1966年高雄加工出口區為了與外國公司聯繫,要求電信局開放國際電報交換(Telex)業務,向電信局租用機器,即可自行撥接傳遞訊息給世界各地的廠商,1976年電信局引進第1代數位傳真機,當時一台就像洗衣機大,要價100萬元,但到1984年的第2代已降為13萬元,再隔3年變成3萬元,一些大公司開始裝設,因為和國際電報交換的業務重覆,而且操作簡單、快速,到1996年已完全被數位傳真機取代,直到2007年1月1日國際電報交換業務也正式停辦。

科工館館長陳順祥表示,電傳打字機是1960年代的文物,靜態展覽對現代人毫無感覺,也沒有當時的經驗,但如果讓它動起來,把當時的情境,復刻記憶地模擬出來,看展的感受就不一樣,台灣早期使用美式M-15電傳打字機,1967年引進西門子T-100機型,陳安順是當時由德國工程師訓練的工程師之一,為讓館內這台T-100電傳打字機動起來,科工館去年找來陳安順協助整修,歷經1年的重覆整理、串接、測試,終於讓老電報機再活了起來,未來也希望讓館內2000多件的收藏品都能慢慢動起來。

科工館與中華電信共同合作保存台灣的電信文物,即日起至10月25日推出「復刻記憶.電報傳情」電信文物展,展出電傳打字機電路、摩斯電報機電路、電話機,以及當時送電報的報差制服等物件,並將於8月15、16日及9月19、20日舉辦4場教育推廣活動,可憑「學習單-電報發報單」免費入庫參觀並體驗,並可獲得完整的交際電報(含鑿孔電文)1份,見證電傳打字機的修復樣貌,並實際理解早期電報如何傳遞。

科工館找來陳安順修復50年多前使用的電傳打字機,讓現代人也能認識早期如何用電報傳遞訊息。(記者許麗娟攝)
科工館找來陳安順修復50年多前使用的電傳打字機,讓現代人也能認識早期如何用電報傳遞訊息。(記者許麗娟攝)
過去發中文電報,需先轉為電碼才能輸入電傳打字機,再以打字機跑出來的鑿孔電文快速發送,經翻譯後裝入信封送到客戶手中。(記者許麗娟攝)
過去發中文電報,需先轉為電碼才能輸入電傳打字機,再以打字機跑出來的鑿孔電文快速發送,經翻譯後裝入信封送到客戶手中。(記者許麗娟攝)
早年報差穿著的制服。(記者許麗娟攝)
早年報差穿著的制服。(記者許麗娟攝)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