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展望2021 智慧製造篇】製造業高值化轉型 朝三方向展開

DIGITIMES

更新於 2020年12月21日02:08 • 發布於 2020年12月21日02:08 • DIGITIMES - 廖家宜
【展望2021 智慧製造篇】製造業高值化轉型 朝三方向展開

2020年將在持續中的疫情與貿易戰中度過,回顧過去一整年,充滿危機,但也蘊藏轉機。而接下來展望2021年,台灣製造業應如何抓住每一個機會的火苗,才能在下一波「黑天鵝」來襲前,戰勝挑戰?以下DIGITIMES整理智慧製造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2021年台灣製造業的兩項挑戰 首先工研院觀察,2021年台灣製造業產業將面臨兩項挑戰,第一,疫情加速新興科技的普及,使數位轉型成為顯學。後疫情時代,應注重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優化營運和創造商機,第二,中美貿易和科技戰將持續,也牽動全球供應鏈分流與科技競爭,其中,科技競爭的核心即是人才競爭,因此也呼籲人才政策需提前部署。

面對挑戰,工研院則建議,包括因應5G時代來臨將加速各項新興科技應用,產業跨業、跨域融合的現象也會越來越頻繁,此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應通力合作,推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核心的經濟策略,發展如智慧零售、智慧農業、智慧健康、智慧能源等創新應用,由中央提供經費資源,地方提供實證場域與需求,透過公私協力、由下而上打造「智慧台灣」。

產業衝刺高值化轉型 朝三大方向展開 持續的中美貿易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RCEP簽署上的挑戰,近年都對台灣製造業帶來變局與考驗。外在環境難以預料,也很難控制與避免,因此產業始終強調必須轉型,強化內在才是當務之急,也因此推動「高值化轉型」創造企業的不可取代性,在接下來幾年將是製造業的終極目標與願景。

台灣IBM 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合夥人李立仁則歸納出,品牌、新興市場與整合服務將是高值化轉型的三大方向。李立仁進一步,像是台灣製造業過去多以ODM為主,為了提高能見度因此轉做自有品牌,但在台灣做品牌相當不容易,如果原本市場與企業規模不夠大,就要儘可能往新的商業模式走,而新創的百花齊放,也成為企業做品牌的潛在競爭者,李立仁因此建議企業如要做品牌,應設法找出能夠與其他業者形成差異化,透過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在市場中形成不可取代性。

此外,切入新興市場也是高值化轉型其一。但李立仁強調,一旦切入新興市場,尤其是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如航太、醫療、汽車等,包括企業的智慧製造能力、產品精度等都要往更高階進入新的層次。而最後,則是在核心產品前後端衍生附加服務,將其包裝成完整解決方案或整合服務,例如銷售機械設備外更附加售後服務與維運管理,也就是所謂走向製造服務化的角色。

資料經濟與平台經濟將成數位轉型發展主軸 這一波跨產業數位轉型的全球數位經濟浪潮,未來發展的主軸將以資料經濟與平台經濟為主。首先,資源缺乏的中小企業,可以運用大型平台,透過較低門檻與省力的方式,便能站上雲端,接軌數位平台。在IDC發布的《2021年數位轉型預測》報告中也指出,屆時2025年在全球動盪的環境推動下,有75%的企業領導者將利用數位平台和生態系能力來調整價值鏈,以適應新的市場。

然而更重要的是,除了造平台,為了加速資源整合,平台更將走向開放式。過去各家業者賣產品、賣方案,但智慧製造除了是一跨專業技術融合外,產業變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市場沒有太多時間重新開發一項新產品,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整合所有人的資源,透過跨界合作達到資源共享,也因此惟有透過開放式的平台,才能讓資源更加完善。

這個概念近來尤其在中小企業遍地的傳統產業中實現的腳步最快,例如由機械公會與工研院大力推動的智慧機械雲平台,就是主打在該平台中結合資通訊業者開發軟體應用服務,打造App市集供設備業者或製造業者訂閱服務,目前已有98個App即將上線,而無獨有偶,由產學研界共組的TANGRAM工具機物聯網生態系,也透過開放架構的平台,至今已開發出27種應用功能模組,提供給工具機零組件業者快速導入物聯網技術。

殺手級應用在哪? 就看業界端出什麼菜 戴爾台灣區總經理廖仁祥指出,接下來將進入數位轉型2.0,也就是以數據驅動的時代即將來臨,但真正的戰場才要開始。數據是工具,但如何真正結合產業domain knowhow從中獲取具有價值的商業洞察,才是產業在數位轉型新時代的競爭關鍵。

因此對於產業落實智慧製造來說,重點並不是AI技術,而是AI怎麼從數據中找出能夠解決製造業問題的辦法,未來AI能否成功落地的關鍵,將回歸到製造業者手上,而非AI業者本身,因此為了讓AI更貼近終端需求,「業界出題,專家解題」可能將是未來產業推動智慧製造的核心方向。自2020年開始,可以看到許多地方統合在地廠商需求,再對外導入資源,像是中科、竹科等皆不約而同以此方式協助推動廠商導入智慧製造技術。

而盤點過去業界出題的需求方向,大致可列出包括智慧排程、品質預測、瑕疵辨識等皆為熱門議題。尤以智慧排程來說,過去像是台灣傳統產業,因資訊不對等而無法準確預估交期,後續衍生庫存問題,但面對變化越來越快的終端市場,不管何產業,都希望保有快速應變能力,能夠準時達交,成了各製造業者最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跨」與「遠」將成製造業轉型關鍵字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觀察,疫情過後,產業發展形式將由緊密供應鏈,轉為跨區供應鏈整合,而在此形式下,包括雲端服務、供應鏈串接、設備資訊共享與資料快速轉移傳遞等需求,也將成為下一步智慧製造發展的重要技術。

此外,除了「跨」,還有「遠」。遠距成為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生存關鍵,隨著業界認為黑天鵝未來仍將上演,此兩大轉型關鍵勢必也將成定數,在未來與全球製造業緊密連結。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