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Netflix】《國王》傳記電影的背後歷史:真實的亨利五世,英格蘭中世紀戰士王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19年11月08日11:54 • 孫艾莉

Netflix 最新推出的傳記電影《國王》(The King),讓觀眾們認識提摩西夏勒梅  (Timothée Chalamet) 詮釋的亨利五世 (Henry V) 如何從任性王子轉變為創下英國中世紀軍事輝煌記錄的國王。

亨利五世,矛盾的男人

1430 年時,曾有一本拉丁文著作《Vita et Gesta Henrici Quinti》,稱年輕時的亨利五世是位致力研究下流話題的「老司機」,但在 15 世紀初登上皇位後,他則是以對宗教的虔誠之心贏得眾人的讚賞。亨利五世可能是英格蘭史上最強大的戰士,然而,他那剪得極短的髮型,反而讓人覺得他比較像個牧師。縝密審判與俠義行為替他搏得好名聲,惟於阿金庫爾之戰 (Battle of Agincourt),他卻冷血地下令處決手無寸鐵的戰俘。而他的「遺產」是其中一項人生成就,無奈就像歷史學家彼得阿克羅伊德 (Peter Ackroyd) 所言,亨利五世留給後人的戰果,在他死後迅速消失,只剩下歸屬於他的榮耀。

《國王》,讓我們瞭解任性王子如何蛻變為英雄戰士。在預告中,亨利五世成為新王時說了:

「我的人生已展開新頁…我當王子時成天飲酒作樂,現在卻當上國王。」

讓我們跟著提摩西夏勒梅,檢視亨利五世矛盾的一生。

 

《國王》取材自莎士比亞創作

本片大致上是從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的「亨利史詩」(Henriad)* 中,取出 3 部劇目所創作而成,並穿插、延伸其他圍繞在亨利王周圍的故事。亨利五世在其 9 年的統治時間中,讓皇室權威及軍事成就處於巔峰之境。但這一切,隨著他在 1422 年驟逝而戛然而止。僅管《國王》一片已盡量忠實呈現這位戰士王的故事,但他是怎麼使士兵效忠於他?為何他一心一意、近乎瘋狂地追求著實現目標?這些都沒有提到。

*譯註:莎士比亞寫過不少歷史劇,其中,《亨利四世》第一部、《亨利四世》第二部、《亨利五世》、《理查三世》主要均在敘述亨利王的故事,因此被合稱為「亨利史詩」。本片正是取其中的《亨利四世》第一部、《亨利四世》第二部、及《亨利五世》為創作來源。

提摩西夏勒梅  (Timothée Chalamet) 在電影《國王》(The King) 中飾演亨利五世。
提摩西夏勒梅  (Timothée Chalamet) 在電影《國王》(The King) 中飾演亨利五世。

「我的人生已展開新頁。」預告片中的亨利五世如此說著,「我當王子時成天飲酒作樂,現在卻當上國王。」

提摩西夏勒梅,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為曾獲奧斯卡提名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2017)。這位年輕小生勇敢追隨諸位優秀前輩的腳步──勞倫斯奧立佛 (Laurence Olivier)、肯尼斯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 和湯姆希德斯頓 (Tom Hiddleston)──飾演亨利五世。他所詮釋出的亨利比較年輕、沙場歷練的經驗也比較少,並非天生的戰士,但卻與史實描述有驚人的相似處。

歷史學家伊恩莫蒂默 (Ian Mortimer) 於著作《亨利五世:1415 年的戰士王》(Henry V: The Warrior King of 1415) 如此描述亨利五世的長相:「他有著一張長臉,挺直的鼻梁、寬廣的額頭」,那頭厚重褐髮「兩側和後腦勺理得很短」,體型纖瘦。他的右臉頰,就在眼睛下方處,有一道箭傷造成的疤痕,那是在 1403 年舒茲伯利之戰 (Battle of Shrewsbury) 留下的。

《國王》一片在敘說亨利的一生,特別著重在他的軍事功績之上。1415 年的阿金庫爾之戰(Battle of Agincourt),鞏固了亨利在歷史上的地位,讓他躋身為軍事奇才,開戰前的精神喊話更是為人津津樂道。但戰爭之後血流成河、遍地屍骸的景象,卻是令後人印象尤為深刻的場景。

英王亨利五世 (Henry V) 帶著英軍在阿金庫爾之戰打敗法軍。
英王亨利五世 (Henry V) 帶著英軍在阿金庫爾之戰打敗法軍。

阿金庫爾之戰。

意外的是,這部片並未提到最最重要的傷亡事件:亨利五世之死。1422 年,亨利在出征法國萬塞納時,感染血痢而亡。當時才 9 個月大的亨利六世 (Henry VI) 接替了他那從未謀面的父親,登上皇位,並由他的叔父們做為攝政。在亨利六世成年之後,其成就始終無法超越他的父親,最後在 1461 年被他的堂弟,來自約克的愛德華四世 (Edward IV) 罷黜。至此,三代統治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朝 (Lancastrian dynasty) 宣告終結,皇位由約克王朝 (York dynasty) 繼承。諷刺的是,蘭開斯特王朝統治將近 60 年,其開始和結束時的狀態所差無幾,亨利五世生前爭戰出的榮光,最後什麼也沒留下。

 

父子關係的矛盾

亨利五世大概是在 1386 年或 1387 年,於英國蒙茅斯 (Monmouth) 一地出生。當時統治英格蘭的國王為他父親的堂哥:理察二世 (Richard II),而理察二世乃係自亨利的祖父,愛德華三世 (Edward III) 手中接過王位。亨利 13 歲時,他的父親「柏靈布魯克的亨利」(Henry Bolingbroke) 搬出當時的王位繼承法,宣稱皇位應該屬於愛德華三世的孫子──他自己。最後他從日漸專制的理察二世手中奪走皇權,成為了亨利四世 (Henry IV)。

亨利四世 (Henry IV)
亨利四世 (Henry IV)

亨利四世。

亨利父子間的關係非常複雜。 1399 年亨利四世舉行加冕典禮後不久,便授予年輕亨利「威爾斯親王」(Prince of Wales) 的頭銜,最初是由父親代為行使權利,但由於外交政策上的衝突,亨利四世本想將兒子貶謫至偏遠之地,最後因為國王日漸惡化的健康狀況而和解。但根據史學家伊恩莫蒂默所言,亨利當時唯一的作用是「站在一旁等國王翹辮子」。

歷史學家安妮庫里 (Anne Curry) 認為,莎士比亞筆下的亨利五世所做的那些浪蕩行為,應該只是戲劇效果。的確,在「亨利史詩」中的年輕亨利十分輕浮,而《國王》也是這麼描繪他的。外媒在看完《國王》的試映後,表示這部電影一開始「在敘述一位『年輕又衝動』的王子,平常就是和朋友在酒吧鬼混,不然就是睡一整天」。而「亨利史詩」當中的要角:約翰法斯塔夫爵士(Sir John Falstaff,由喬爾埃哲頓 (Joel Edgerton) 飾演)一開始十分「鼓勵」亨利繼續遊手好閒,但後來他意外成為亨利的心靈導師,用睿智忠告和劍術,取代亨利手中的啤酒。

電影《國王》中喬爾埃哲頓飾演約翰法斯塔夫爵士。
電影《國王》中喬爾埃哲頓飾演約翰法斯塔夫爵士。

喬爾埃哲頓(左)。

本片導演大衛米奇歐 (David Michôd) 最出乎意料的安排,大概就是把亨利塑造成愛好和平的王子。一直到他收到來自法國國王查理六世* (Charles VI) 之子 ── 皇太子路易** (Louis) 所送的充滿挑釁意味的禮物後,才恢復對法國的敵意。路易這個角色由羅伯派汀森 (Robert Pattinson) 飾演,是亨利的主要敵人。

*譯註:查理六世為著名的「瘋子國王」,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及妄想症。 **譯註:查理六世共有12位孩子,其中第8位的確叫路易,但電影裡的路易為虛構角色。歷史上的路易並未參與阿金庫爾之戰,並在 1415 年 12 月 18 日(也就是阿金庫爾之戰結束後數個月)病死。王位由他的弟弟查理繼承,是為查理七世(Charles VII)。

羅伯派汀森 (Robert Pattinson) 飾演法國王太子路易。

在亨利五世執政後的第一年,遇到了兩次潛在的危機:一次是約翰奧德卡索爵士 (Sir John Oldcastle),亨利五世曾經的朋友,率領一場宗教起義,欲推翻亨利五世的皇位。另一次則是一場罷黜陰謀,想把亨利趕下王位,轉而讓另一位同樣擁有王位繼承權的「馬奇伯爵」(Earl of March) 艾德蒙 (Edmund) 繼位。但亨利輕鬆瓦解了這些危機,並把維繫王權的首要任務轉移至:對抗法國。

這幅 19 世紀的畫像,描繪了亨利五世與「瓦盧瓦的凱瑟琳」(Henry V and Catherine) 的婚禮。凱瑟琳是法國國王查理六世之女,正是路易和查理七世的姊姊。

阿金庫爾之戰  鞏固亨利五世歷史地位

1415 年,亨利五世率軍航向法國。他們成功打下哈弗勒爾鎮 (Harfleur) ,但這長達一個月的圍城戰也讓他們付出了代價,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士兵死於痢疾。

到了 10 月 25 日,亨利五世的軍隊在阿金庫爾與法軍展開戰事。史學家們對確切人數沒有共識,但大致可推斷出英軍人數約在 5,000 ~ 9,000 人間,法軍人數則大概是12,000 ~ 30,000 人左右。

人數落差如此懸殊,看起來法軍贏面應該比較大,但亨利五世這邊有秘密武器:長弓。歷史學家泰瑞莎柯爾 (Teresa Cole) 解釋:當法國騎兵試圖襲擊英國弓手時,發現弓手被大量削尖的木樁圍繞,嚴密保護著,他們無法靠近。此時箭雨襲來,法軍的馬匹開始慌亂狂奔,對其他士兵造成傷害。這些不幸騎兵輕而易舉地被擊倒,屍橫遍野,同時也阻斷了進攻的道路。任何摔落泥地的人都很難再站起來,「會被同袍的屍體給壓死」。

《國王》重現亨利五世輝煌一頁:阿金庫爾之戰
《國王》重現亨利五世輝煌一頁:阿金庫爾之戰

把戰爭中死亡的法軍,和亨利五世下令處決的戰俘人數加起來,大約有 6,000 名法軍死於這場戰役。(雖然亨利五世給了英軍「處決戰俘」這個殘酷的任務,但根據史學家彼得阿克羅伊德在其著作中提到,有些英國士兵違背了國王的命令,讓數百名貴族活了下來,這些人之後都被贖回家。)亨利五世擊敗所有不利因素,得到空前的勝利,然而到最後,這些甜美的榮光卻幾乎沒有留存下來。

阿金庫爾一戰告捷,亨利五世班師回朝。其後的兩年內,他更加致力穩固他的地位,並享受著高影響力帶來的新身分地位。但他並沒有安逸下來,在 1417 年 2 月,他對法國展開第二次進攻,佔領了康城 (Caen)、諾曼第 (Normandy) 和盧昂 (Rouen),並迫使查理六世主動求和。

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

留存下來的亨利五世畫像。

出征染疾  英格蘭戰士王36歲逝世

1420 年 5 月 21 日,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簽署了特魯瓦條約 (Treaty of Troyes),該條約剝奪了法國皇太子(即未來的查理七世)的皇位繼承權,並讓亨利五世擔任法國的攝政王,在查理六世死後,法國皇位將會由亨利五世接任。除此之外,更要求將查理六世的女兒凱瑟琳 (Catherine) 嫁給他。兩人於一個月後完婚,凱瑟琳在 1421 年 12 月 6 日生下一子,一樣命名為亨利,即未來的亨利六世。

之後,亨利五世重回法國,加強其軍事實力,掃除當地的抵抗勢力,拿下了英國與法國的皇權。但 1422 年 8 月 31 日,處於生涯顛峰狀態的亨利五世在圍攻莫城 (Meaux) 時,罹患痢疾而亡。英格蘭榮耀不凡的戰士王,就這樣突然殞落了。

亨利五世死後不久,編年史學家湯瑪斯沃爾思翰 (Thomas Walsingham) 首先發聲,稱頌亨利五世為信奉基督的國王和王子中,最尊爵不凡的一位。當代人物進而紛紛致意,讓亨利五世穩坐「英格蘭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的寶座。由於後人皆大力讚揚亨利五世的功績,導致當時的史學家均著重在他那美好的一面,忽略那些冷血又殘酷的統治行為。

現代歷史學家伊恩莫蒂默形容:

「(亨利五世)負面的事蹟被遺忘。他犯的所有錯誤都被歸咎給他人,所有的成功都歸他所屬。」

但現代的歷史學家,開始正視這些亨利五世的陰暗面,建立這位君王更全面的形象。像是歷史學家崔佛洛伊爾 (Trevor Royle),便如此評論當年亨利五世進軍法國的行為:

「(亨利五世)的確打了一場大勝仗,並拿到和平條約,他想要的大部分都拿到了,但他在法國造成的各種問題,跟他所解決的問題一樣多。」

亨利五世死後,繼任的亨利六世是個不適合搞政治和打仗的國王。由於他的錯誤決策,導致日後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發生了「玫瑰戰爭」*(Wars of the Roses),最後蘭開斯特王朝覆滅。雖然如此,這位傳奇戰士王死後留下的「遺產」──那些為人津津樂道的榮耀和故事──依舊流傳了很久很久。例如,在他死後,瓦盧瓦的凱瑟琳不顧眾人意見與傳統規範,於 1431 或 1432 年秘密改嫁給一位威爾士的朝臣:歐文都鐸(Owen Tudor)。凱瑟琳和歐文的孫子,便是日後的亨利七世 (Henry VII),其開創了英格蘭史上最廣為人知的王朝──都鐸王朝 (House of Tudor)。

左起:蘭開斯特紅玫瑰、約克白玫瑰、都鐸玫瑰。

*譯註:當時並未出現此一名詞,是日後莎士比亞撰寫戲劇時所創造,進而流傳下來。蘭開斯特家族的家徽是「蘭開斯特紅玫瑰」,約克家族家徽則是「約克白玫瑰」,因而得名。玫瑰戰爭的結局,是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家族的伊莉莎白聯姻而畫下句點,之後開啟了都鐸王朝,皇室徽章也改為「都鐸玫瑰」。

《國王》預告: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